夏風拂動中的黔貴大地,基礎設施建設如火如荼——
貴陽市觀山湖區電子信息製造産業園南園項目建設現場,施工場面熱火朝天,項目建成後將為觀山湖區電子信息製造産業集聚發展提供“硬支撐”;
在貴州黔北(德江)民用機場項目建設現場,原地面清表、平整等工作有序開展,機場的建設承載著德江、沿河、務川、道真等周邊數縣近500萬人民群眾“騰飛”的希望……
從巍巍烏蒙到黔東大地,從北盤江畔到烏江之濱,傳統基建、新型基建齊上陣,交通設施、産業園區共發力,群眾所需、經濟發展全覆蓋。
貴州省上下積極搶抓新國發2號文件機遇,落實省第十三次黨代會部署,牢牢抓住基礎設施建設這一補短板、穩投資、惠民生、促發展的重大抓手,風潮涌動再出發,推動網絡型基建持續發力、産業升級基建風生水起、城鄉基建提質升級。
網絡型基建持續發力
5月底,位於桐梓縣的蘭海高速擴容工程黃家溝隧道左洞順利貫通,為全線建成通車打下堅實基礎。
蘭海高速擴容改造,對於暢通對內對外開放通道,打通省際瓶頸路段,鞏固提升貴州在西部陸海新通道中的地位意義重大。
從2005年12月蘭海高速崇遵段建成通車到如今擴容工程穩步推進,呈現出的正是貴州交通基礎設施從無到有、從有到優的過程。
鏡頭調轉,紫雲自治縣境內的黃家灣水電站發電機組于6月中旬通過各項測試,成功與南方電網並網。
作為國務院“十三五”期間172個重點水利項目之一,黃家灣水利樞紐的建成,使我省“市州有大型水庫、縣縣有中型水庫、鄉鄉有穩定水源”的目標更進一步。
回首來路,貴州在交通、水利、能源等網絡型基礎設施建設上持續發力,書寫了振奮人心的“硬核”力量——高速公路通車里程突破8000公里;貴陽龍洞堡國際機場三期擴建工程建成投運,烏江水運全線復航;基本實現縣縣有中型水庫,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到90%以上……
從“瓶頸制約”轉變為“有力支撐”,“地無三尺平”的貴州,以前所未有的力度狠抓基礎設施建設,推動全省發展條件實現根本性改變。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同步全面小康、創造趕超跨越的“黃金十年”提供了強有力支撐。
展望未來再出發,省第十三次黨代會明確——下大力氣在水利建設上取得重大突破;把交通建設與推進“四化”有機結合,構建立體聯網、內外聯通、多式聯運、無縫銜接的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深入實施國家“西電東送”戰略,全面實現縣縣通天然氣……
謀定而後動,貴州以交通、水利為主的傳統基礎設施建設正由“有”向“優”逐步轉變,承載起疾馳向前的高品質發展快車。
産業升級基建風生水起
産業升級基礎設施建設,是産業發展由高速度轉向高品質的基礎支撐。
近日,在銅仁市貴州大龍年産25萬噸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産業園項目建設現場,萬噸級的産業項目、火熱的施工現場,折射出全省各地産業升級基礎設施建設的蓬勃景象。
數據是最好的説明——在5月20日舉行的全省2022年二季度重大項目集中開工儀式上,開工重大項目達360個,總投資超2000億元。
新國發2號文件賦予貴州“四區一高地”的戰略定位,將基礎設施通達程度、現代産業體系加快形成等內容明確為發展目標。
省第十三次黨代會對産業基礎設施建設作出部署——抓緊推進“東數西算”工程,加快建設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國家樞紐節點,打造面向全國的算力保障基地;加快新能源動力電池及材料研發生産基地建設,大力建設新型功能材料産業集群,提升高端裝備、節能環保、航空航天、健康醫藥等産業競爭力……
政策務實、目標清晰,任務明確、抓手具體。邁步新征程,全省上下全力把“規劃圖”變成“施工圖”——
全力聚焦重大産業項目、重點産業園區,加快完善水電路氣訊、物流、環保等配套設施,為招商引資和項目落地創造良好條件;
加大基礎設施補短板力度,把聯網、補網、強鏈作為重點,加強大水網、能源、數字新基建等重點領域基礎設施建設。
萬丈高樓平地起,一磚一瓦皆根基。産業升級基礎設施建設的“風生水起”,迎來的是産業發展的“乘風破浪”。
城鄉基建提質升級
“變化很大,現在路寬了、廁所乾淨了、環境更好了。”在觀山湖區金華鎮林東片區居住30餘年的馬興敏,談及小區改造帶來的變化,連連感嘆。
馬興敏身邊實實在在的變化,得益於全省城鎮老舊小區、棚戶區、背街小巷和地下管網建設等改造工作的強力推進。
在全面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中,貴州堅持人民為中心,結合城鄉居民所願、城鄉發展所需,圍繞城市更新和城鎮“四改”、農村産業發展和生活服務,不斷推動城鄉基礎設施建設提質升級,切實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省委召開專題會議,研究部署全面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工作。會上,省委主要領導的話語鏗鏘有力——
大力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以高效、便利、智慧、安全為導向,深入實施城市更新行動,大力推進城鎮“四改”,加強教育醫療、養老托育、文化體育等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提高各類市政設施智慧化水準;
大力加強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著力改善農田水利配套設施,高品質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持續深化“四好農村路”示範創建,加快提升農村水、電、訊等設施水準……
2022年,貴州規劃建設高標準農田260萬畝;計劃新開工棚戶區改造2萬套(戶),完成背街小巷改造2304條;新建、改擴建100所公辦幼兒園;建設40個兒童重症監護病房;建成4000公里普通公路安全防護工程……
九層之臺,起于壘土。基礎設施是國家和區域競爭力的重要標誌,是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基石。貴州將持續推動基礎設施從“有”到“優”、由“優”向“強”,持續構建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為推動高品質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服務保障國家安全大局、加快融入新發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撐。(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范力)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