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視頻             直觀中國       |      老外在貴州       |       熱點專題       |      Hi,貴州!     
貴州省統籌推進農業供給側改革實現群眾脫貧增收 鋪就産業扶貧路 奏響鄉村振興曲
2022-07-20 10:19:57來源:貴州日報編輯:羅淼責編:趙瀅溪

  “我們牢記總書記的囑託,辦企業就是要讓所有村民都富起來。”盤州市淤泥鄉岩博聯村黨委書記余留芬説。

  黨的十九大召開期間,余留芬向習近平總書記彙報了岩博村通過“聯村”帶動貧困村脫貧的情況。習近平總書記對貧困地區發展脫貧産業特別關心,當得知岩博村白酒和火腿産業發展紅火時,他十分高興,鼓勵岩博村要把産業發展好,帶動更多村民脫貧致富。

  溫暖親切的話語,激勵著岩博村人牢記囑託、感恩奮進。

  如今,岩博村已成為人均年收入3.3萬元、村集體資産1.12億元的小康村、文明村、鄉村振興示範村。

  牢記囑託、感恩奮進,抓住産業扶貧這個“治窮根本”,貴州各地因地制宜“下猛藥”出妙招。2020年底,全省66個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923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徹底撕掉了千百年的絕對貧困標簽,書寫了中國減貧奇跡的精彩篇章。

  産業扶貧讓農民過上好日子

  産業興,群眾才能富。

  龍裏縣谷腳鎮茶香村,道路兩旁,簇簇刺梨樹錯落有致。

  7月上旬,記者沿著寬敞整潔的村道,走進村民文各學的家——一幢整齊別致、寬敞漂亮的小樓,整潔的院落裏停放著嶄新的越野車……誰也不會想到,這棟大房子的主人幾年前還是村裏的建檔立卡貧困戶。

  “我家有40畝地,全部用來種植刺梨,現在每畝能增收2千多元!”文各學説起變化,喜悅之情溢於言表。

  依託國家實施的退耕還林工程,茶香村緊緊以林業、扶貧項目持續發展刺梨産業,該村刺梨種植面積已有2萬餘畝,綜合産值達1500萬元,帶動557戶1974人實現增收,年人均收入1.5萬元以上。目前茶香全村90%以上的農戶通過刺梨種植、刺梨加工、鄉村旅遊等方式過上了住新房、開新車的好生活。而十年前,茶香村還是省級二類貧困村,人均年收入不到400元。

  在烏蒙山區的威寧自治縣,日益壯大的蘋果産業讓迤那鎮中海村村民李元忠過上了好生活,雖然仍在種地,但收入有了新來源。李元忠家有9畝多土地流轉給了當地引進的蘋果現代化種植企業,每年除了保底的土地流轉費外,挂果後還有利潤分紅,夫妻倆平常在基地裏務工,“每人每天可得80多元,常年有活幹”。

  李元忠告訴記者,去年利潤分紅得了3000多元,加上土地流轉費以及夫妻倆的務工收入,一家收入近9萬元,“在家門口上班還吃穿不愁,小康的日子到來了!”回想起2015年,自己還和妻子在外過著打工漂泊的日子,他十分感慨。

  如今,在威寧的鄉間,蘋果是最為常見的産業之一,50多萬畝的蘋果覆蓋十萬餘戶農戶,蘋果成為助威寧2020年退出貧困縣序列的“金果果”。

  經過不懈的努力,貴州已通過産業扶貧撕下了貧困的標簽,如今的貴州圍繞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建設,做大做強特色優勢産業,農業科技含量不斷提高,新型經營主體蓬勃涌現,品質品牌效益逐步提升,為這片廣袤土地帶來了無限生機與活力。

  産業發展念好農業“山字經”

  茶葉、辣椒、刺梨、太子參等産業種植規模全國第一。山地廣種“搖錢樹”和發展林下經濟,壩區建成“米袋子”“菜籃子”,放眼望,黔中大地糧豐農穩,廣袤田野生機勃勃。以糧油安全為基礎、12個農業特色優勢産業為增收主渠道的貴州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不斷形成規模化、品牌化,既確保本地市民“舌尖上的口福”,又熱銷大灣區、長三角、東南亞等國內外市場。

  2018年,貴州省委決定在全省“來一場振興農村經濟的深刻的産業革命”,全面推行産業選擇、培訓農民、技術服務、資金籌措、組織方式、産銷對接、利益聯結和基層黨建“八要素”,在實踐中找差距、補短板、強弱項,不斷探尋新方法,取得豐碩成果。

  2019年,貴州出臺《省委省政府領導領銜推進農村産業革命工作制度》,成立12個産業發展領導小組,由12位省領導分別領銜推進12個特色優勢産業,在財政方面,安排農村産業革命12大産業發展專項資金12億元,明確一個産業1億元。

  12個特色優勢産業超常規推進,“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組織方式,讓農民緊密融入産業鏈、價值鏈,分享利益鏈,貴州農業迎來快速高品質發展。

  6月,是鎮寧蜂糖李大量上市的季節,六馬鎮迎來一批又一批採購商。“李子根本不愁銷。我一年光靠賣蜂糖李,就有30多萬元的收入。”家鄉蜂糖李産業的不斷壯大,讓弄袍村村民韋興華一家的日子越過越紅火。

  鎮寧全縣蜂糖李種植面積22.01萬畝,其中2021年投産面積達11.2萬畝,産量約4.98萬噸,産值超18.9億元,帶動1.5萬戶6.2萬人致富,實現戶均收入12萬元。

  從粗放量小向集約規模轉變,從“提籃小賣”向現代商貿物流轉變,貴州12個農業特色優勢産業規模壯大,全省農林牧漁業實現較快增長,帶動了百姓增收,幫助了貧困群眾就業脫貧。

  産業興旺奏響鄉村振興曲

  湄潭是産茶大縣,放眼全縣,因茶而富、因茶而美的故事比比皆是。金花村的“七彩部落”景區裏,打造了層次分明、色彩斑斕的四季茶園景觀。茶葉種植和旅遊文化産業融合發展,“人人是股東、戶戶能分紅”的模式實現了從建設新農村向經營新農村轉型。

  一片小小的茶葉,托起金花村村民的小康夢。茶農徐學良説:“從2015年開始,我開起了農家樂,每年有20萬元的純收入。”金花村村民的臉上總洋溢著幸福笑顏,茶旅一體帶來的紅利是實實在在看得見的。

  農業産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牢固基石。邁進鄉村振興的新發展階段,貴州在實施農業現代化的發展道路上,圍繞做大做強12個農業特色優勢産業,構建現代農業産業體系、生産體系、經營體系,不斷提高農業品質效益和市場競爭力,推動農村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

  岑鞏縣雜交水稻制種的核心種植區周坪村,在發展雜稻種植産業的基礎上推廣魚稻共生作為生態循環農業模式,實現“一水多用”。同時,當地的岑鞏稻文化體驗園景區正逐步發展成一個集雜交水稻制種科普、生態農業觀光、水果採摘、旅遊休閒度假、康體養生於一體的體驗園。

  以市場為導向,貴州做活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農文旅“融”出鄉村振興新局面。2021年,貴州省出臺《關於推動農文旅融合促進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高品質發展的實施方案》明確,力爭到2025年,全省基本形成佈局優化、類型豐富、功能完善、特色明顯的發展格局,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成為拓展農業、繁榮農村、富裕農民的新興支柱産業。

  發展更具活力,農村更有魅力。産業帶來的務工就業崗位,穩住了大批農村勞動力留鄉發展,還為返鄉創業人員提供了更多機會。2021年全省返鄉就業創業18.45萬人,其中返鄉創業0.63萬人。

  貴州,正通過農業産業“接二連三”的高品質發展,讓廣大鄉村煥發勃勃生機,贏來物質和精神上的雙豐收。(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鄧鉞潔 金忠秀)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