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1日,遵義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等部門包機送務工人員到珠海就業。
播州區有組織輸出務工人員。
1月27日,600余名務工人員乘坐G1339次返崗務工高鐵專列從遵義出發,前往浙江杭州。這是貴州省2023年開行的首趟返崗務工高鐵專列。
鳳岡縣返崗復工專車。
1月9日,習水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晉江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組織習水籍在晉江務工人員召開座談會,並進行慰問。
家門口的招聘會為務工人員提供更多就業機會。
熱情為務工人員服務。
就業是民生之本、發展之源,一頭連著經濟發展,一頭連著百姓福祉。
近年來,遵義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通過有組織勞務輸出、有目的勞務用工、有針對推介就業等措施,多措並舉穩就業。截至2022年底,全市在外務工農村勞動力167.66萬人,其中省外就業104.33萬人。
2023年,遵義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將認真實施就業優先戰略,把人民群眾“宜業穩崗、勞有所獲”放在首位,以就業之穩促經濟之穩、社會之穩、人心之穩。
高位推動——
推進有組織勞務輸出“有力度”
1月27日,由遵義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珠海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廣東省粵黔協作工作隊遵義工作組共同組織的貴州省首趟返崗專列啟動,遵義市600余名務工人員免費乘坐高鐵從遵義出發,前往廣東省珠海市、廣州市相關企業返崗復工。
截至2月8日,遵義市有組織輸出6.7萬餘人。其中組織包機2架次,開通高鐵專列3列、開行專車200余車次等“點對點、一站式”輸出2萬餘人。
據市就業局局長賀孝循介紹,2022年,遵義市強化四個環節推進有組織勞務輸出,鼓勵農村勞動力通過外出務工實現更高品質更加充分就業。
強化東西部勞務協作長效機制“穩定器”作用。遵義是勞務輸出大市,為讓廣大農村勞動力走得出去、留得下來,2022年,遵義市深化勞務合作,按照“鞏固上海、提升廣東、拓展全國”的思路,持續加強與廣東、浙江、江蘇、福建、上海等省市對接,強化“點對點”輸出服務,做好農村勞動力安全有序返崗和外出務工,提升外出務工組織化程度,組織農村勞動力走出家門即進工廠。
“我市有8個受援縣分別與對口幫扶城市簽訂勞務協作協議,搭建‘一縣一企’務工人員穩崗就業基地。”賀孝循説,2022年,遵義市通過珠遵東西部勞務協作,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穩定就業3個月及以上的有6萬餘人,到廣東省就業1.9萬餘人,促進省內就近就業2.3萬餘人;珠海市4家技工院校2022年秋季學期在遵義市招生662人。
強化勞務協作站點“橋頭堡”作用,加強市內外勞務協作工作站(點)建設,深入開展與各地人社部門、園區、企業、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穩崗協作、擴大運行範圍,增強服務能力,為外出務工人員再就業、權益維護等開展切實服務。
“一下車就有人幫我提行李,還送上一杯熱水。”在協作站點工作人員的幫助下,習水籍務工人員張開明一到福建,就有人前來迎接,他説:“接駁車直接送到廠裏,不用中途轉車,方便了許多。”
據悉,有近60萬名貴州籍人員在福建省務工,其中遵義籍在福建務工人員15萬人,主要集中在福州、泉州、廈門、漳州等地。
2019年以來,遵義市與福州、漳州、廈門、泉州以及晉江等地簽訂了勞務合作協議、互建勞務協作工作站和基地,保持密集互動。
據統計,截至2022年末,全市建設勞務協作站點共計49個,站點與駐地人社部門、園區、企業、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對接1366次,簽訂各類用工服務協議389個,收集崗位20余萬個,開展慰問活動512次,接到勞動維權求助317次,幫助解決其他問題287次。
強化行業服務協會“主力軍”作用。2022年,遵義市成立人力資源服務行業協會,把做好農村勞動力外出務工作為一項重大的政治任務,從強化政策保障、加強技能培訓、勞動權益維護、促進就業創業等方面入手,全力當好外出務工人員的“娘家人”。
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主動研究部署農村勞動力外出務工服務保障工作,各縣(市、區)人社部門積極響應,率先在全省開展有組織勞務輸出“增薪行動”。如今,遵義市已經形成了關心關愛外出務工人員的良好局面。
強化“人社+金融”“聚寶盆”作用。遵義市通過職能部門、人力資源服務機構、金融機構等多方聯動,積極引導外出務工人員將工資收入回流遵義。據統計,截至2022年11月末,外出務工人員存款餘額298.59億元,較年初增加47.65億元,增長18.99%。
精準對接——
推進有目的勞務用工“有溫度”
在市委、市政府的高位推動下,遵義市按照“政府牽頭、部門協同、統一組織、供需對接”的原則,建立“市、縣(區)、鎮、村”四級聯動機制,統籌推進有目的勞務用工。
“過去在外打拼,是覺得外面環境好、發展空間大。”2月初,在匯川區人力資源市場剛找到工作的何星華説,“如今,遵義的發展環境、發展空間不斷提升,黨和政府非常關心農村勞動力,我決定返鄉發展。”
昔日“東南飛”,如今“鳳還巢”。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外出務工人員選擇返鄉。
“沒想到不但能在家門口務工,還能為建設家鄉出力。”新蒲新區永樂鎮村民李志高興地説,以工代賑項目不僅能幫助村裏完善基礎設施建設,還為村民創造了務工崗位,可謂一舉兩得。
2022年,遵義市發改委、農業農村局、鄉村振興局等部門重點實施以工代賑項目,在高標準農田、交通水利設施建設等政府性公共項目中盡可能吸納當地農村勞動力勞務用工。
據介紹,採取以工代賑方式實施的項目,技術門檻低、前期工作簡單、務工技能要求不高,群眾基本能勝任。同時,遵義市也積極探索“産業發展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勞務報酬發放+就業技能培訓+資産折股量化分紅”模式,通過以工代賑扶持産業發展,以産業發展帶動閒散勞動力就業增收。
截至目前,全市實施以工代賑項目共計341個,解決就近就地務工2.07萬人,累計發放勞務報酬1.28億元。
為支持多渠道靈活就業,今年,遵義市進一步加強零工市場建設,推進“一縣一零工市場”。目前,全市線上零工市場已開發完成,正在推廣應用,播州區、鳳岡縣、匯川區線下零工市場已建成投用,其他縣(市、區)線下零工市場正陸續投入使用。
同時,為拓寬農村勞動力就業渠道,提升就業品質,遵義市深入實施“技能遵義”行動、創業培訓“馬蘭花計劃”、東西部協作“三項培訓工程”等,幫助農村勞動力掌握一技之長,提升就業技能。
據統計,2022年,全市累計開展職業技能培訓9.82萬人次;開展東西部勞務協作培訓171個班次,培訓5430人;開展創業培訓9460人,其中網絡創業培訓6849人;開展易地搬遷勞動力培訓6319人。
“家門口”的技能培訓,讓村民就業有“術”、致富有“路”。放眼黔北大地,從鄉村到城市,從課堂到廠房,面向各類群體的技能培訓蓬勃開展,越來越多的勞動者憑藉一技之長開啟了新生活。
多維度服務——
有針對推介就業“有深度”
如何確保就業大局穩定,讓群眾端穩就業飯碗?遵義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聯合有關部門開展市內穩崗拓崗工作,抓細抓實農村勞動力中因疫情返鄉、就業困難人員、弱勞動力的就業幫扶工作,確保不發生規模性返貧。
紮實開展勞務就業“夏秋攻堅”行動。對返鄉農村勞動力、就業困難人員等重點群體採取招聘會、推薦崗位等方式開展“1311”服務。全市通過“遵義雲勞務直通車”等載體開展“百日千萬網絡招聘專項行動”“崗到遵義·職達珠海”等招聘會94場,共有2560余家企業參與,提供崗位17萬餘個。
深化就業政策宣傳落實行動。深入實施“就業援助百日攻堅行動”和“政策找企業、企業找政策”活動,落實農村勞動力創業補貼1809萬元,8334人受益。
深化勞務品牌創建行動。近年來,遵義市立足富餘勞動力多、域內就業崗位不足的市情實際,超前謀劃、強力推動,將勞務輸出作為拉動就業的主渠道,將勞務經濟作為全市産業經濟之一。同時,遵義市還實現了“四個率先”,率先打造勞務品牌、率先培樹勞務經紀人、率先開展線上線下招聘、率先實行清單管理,著力破解農村勞動力就業難題。
如今,遵義市結合本地資源稟賦、文化特色、産業基礎、特色勞務群體等優勢,推出了“正安吉他工匠”“酒都醬人”“遵茶技師”等勞務品牌,打造了“培訓——輸出——就業”一體的規模性就業載體集群,有力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規模化、規範化和技能化。
“正安吉他工匠”勞務品牌在全國影響持續提升;“酒都醬人”勞務品牌代表貴州參加2022年第一屆全國勞務品牌發展大會精品展;醬酒大師曹大明、吉他工匠鄭傳玖入選全國最具特色勞務品牌形象代言人。
據悉,貴州省2022年首次認定勞務品牌,遵義入圍8個,佔全省總數50個的16%,其中區域公共品牌佔全省的22.6%;全省4個培訓品牌中,“貴州醬酒”“貴州軍工”“貴州綠茶”3個品牌由遵義打造或重點參與。
深化農村就業困難人員兜底安置行動。2022年,全市鄉村公益性崗位安置4萬人,累計發放補貼2.26億元;全市就業幫扶車間(基地)298個,吸納就地就近就業7.48萬人,比2021年底增加0.99萬人。
為民服務沒有終點,只有連續不斷的新起點。下一步,遵義市人社部門將通過強化就業政策宣傳,加強對重點行業、重點群體就業支持,進一步優化創業創新環境,鞏固就業扶貧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等方式,為遵義市就業形勢持續平穩保駕護航。(記者 楊義霞 本版圖片由遵義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提供)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