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視頻             直觀中國       |      老外在貴州       |       熱點專題       |      Hi,貴州!     
新增人才總量10萬人 貴陽貴安“強磁場”聚人才
2023-03-27 10:06:03來源:貴州日報編輯:羅淼責編:李勝蘭

  新增製造業人才2.25萬人、大數據人才2.03萬人、農村實用人才1.3萬人;籌集人才保障住房1.6萬套,吸引11萬名以上高校畢業生留築,2022年新增人才總量10萬人以上。

  這組人才數據,成為厚重的“人才賬本”,夯實了創新的“家底”。2022年以來,貴陽貴安聚焦“強省會”行動,實施人才引、育、用、留“四大工程”,推動産才融合和強化服務保障,打造創新創業的“磁力場”、人才引育用留“全鏈條”,奏響人才與城市彼此成就、“雙向奔赴”的動人樂章。

  引育並舉 打造人才集聚“強磁場”

  在貴州啟雲智谷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員楊昌勇格外努力,他去年從貴陽職業技術學院畢業後,通過招聘進入公司,從事運營工作,並受公司選派到南明區科學技術局學習,學習規模以上科技服務業企業指標、政策引導等業務知識,增強知識面,提升協調、溝通能力。

  和楊昌勇一樣,眾多高校畢業生通過“築人才·強省會”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行動,留在貴陽貴安就業創業。

  人才是一座城市的活力之源、創新之核、發展之要、強市之基。貴陽貴安堅持以用為本,打造貴州“人才大匯聚”主要承載地。

  為此,貴陽貴安著力打造“築人才·強省會”工作品牌,引育並舉,聚焦高校畢業生、重點人才、高層次人才等重點群體和優勢資源,深入推進“築人才·強省會”在黔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行動,由37名市領導領銜包保71所有畢業生的高校,持續為畢業生送崗位、送政策、送服務。累計徵集崗位19萬個,組織到高校開展各類活動490余場;各包保市領導邀請高校書記校長“訪企拓崗”,促成206家政企單位與39所高校開展産學研合作115次。

  聚焦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大數據+智慧製造等産業,與美國杜克大學等高校合作,組織各類人才開展電子信息、産業發展、城市規劃和國際貿易等方面的學習,開拓人才視野,更新發展理念,提升能力素質。

  産才融合 激發人才創業“新活力”

  變道、轉彎、避障……在貴陽高新區創北路自動測試區域,一輛無人駕駛汽車正在進行路面測試調試,這是貴州翰凱斯智慧技術有限公司研發投入市場的無人駕駛小巴。

  近年來,該公司搶抓“強省會”行動機遇,吸引來自7個國家和國內的頂尖人才,組建了一支近200人的國際化團隊,成功打造了無人駕駛小巴、無人清掃車等多款産品。

  貴州翰凱斯智慧技術有限公司是貴陽市推動産才融合的生動實踐。

  功以才成,業由才廣。貴陽貴安圍繞“1+7+1”重點産業和鄉村振興,制定專項人才發展規劃,引育重點領域人才。

  推行“揭榜挂帥”,圍繞磷化工産業、赤泥規模利用、低速無人駕駛、燃料電池熱電聯供等領域提出6項技術榜單,最高給予1000萬元支持。推進實施互動招引“123”計劃,14個人才(團隊)領銜項目獲得政府基金投資7.83億元。建成烏江實驗室、赤泥綜合利用研究院、醫療器械與生物材料産業技術創新中心等3個重點研發平臺,新建省級以上技術創新平臺21個、省級以上綠色製造名單企業13家、科技企業孵化器(眾創空間)13個、高新技術企業482家。

  暖心服務 塑造重才優才“生態圈”

  “工作崗位好,住有保障,幹事業勁頭就足。”貴陽市青年人才公寓甜蜜小鎮租戶王成説。去年,他到貴陽工作,單位為他申請青年人才公寓,解決住宿的後顧之憂。

  和王成一樣,貴陽貴安愛才留才的人才保障服務,讓“貴漂”青年在貴陽市青年人才公寓成為“貴定”。

  激勵産生動力,關心增加安心。貴陽貴安為留住人才,強化服務保障,通過打造重才優才“生態圈”,構建獎勵贈予、免費入住、租售並舉、租金補貼相結合的住房保障體系,籌集人才房房源16043套(間),讓各類人才在築安心就業。優化落實人才政策,兌現人才薪酬補貼、安家費等支持資金1123.8萬元,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政策補貼1.04億元;發放高校畢業生創業擔保貸款763萬元。落實“優才卡”和“人才服務綠卡”制度,通過“築人才”APP、“96567”人才服務熱線、一站式人才辦事大廳等,受理人才諮詢4951人次,辦結各類人才服務事項3613件,服務用人單位326家次,服務人才3000余人次,辦理各類人才子女入學1262件。

  人才奔涌的新時代,貴陽貴安深入推動實施“人才興市”戰略,持續聚焦優化政策引才、完善機制育才、突出精準用才、強化服務留才,推動人才數量品質同步提升,讓貴陽貴安因人才而精彩。(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胡麗華 通訊員 符愛波)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