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人才引領 一路黔行〕政策紅利疊加釋放 人才活力競相迸發——貴州積極實施“百千萬人才引進計劃”助推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
“貴州不僅擁有與自身科研方向相適應的自然氣候條件,優越的人才引進政策,更為青年科技工作者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貴州大學博士生導師、博士後合作導師、“山地植物資源保護與種質創新”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學術帶頭人方中明表示。作為貴州省“千人創新創業人才”、貴州省高等學校科技拔尖人才,近年來,39歲的方中明主持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子課題、國家基金、貴州省基金重點項目等10余項。
2019年8月,方中明選擇從湖北來到貴州,埋頭鑽研“米袋子”。他帶領團隊收集和評價貴州地方特色稻種質資源70余種,已在産量性狀上遺傳改良貴州特色稻5種,發表高水準SCI論文8篇,申請國家發明專利6項(已授權3項),與兩家農業科技企業達成産學研合作,為守護貴州糧食安全注入科技智慧。
四方英才聚,孔雀西南飛。近年來,省委、省政府大力實施人才強省戰略,不斷完善人才政策體系,多措並舉擴大“朋友圈”招攬高水準人才,人才規模穩步增長,人才結構不斷優化,人才機制不斷健全。
在這當中,貴州省積極組織實施的“百千萬人才引進計劃”,為貴州實現“黃金十年”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建立機制,求才引才。2013年,省委全會審議通過《中共貴州省委關於加強人才培養引進加快科技創新的指導意見》,啟動實施“百千萬人才引進計劃”,計劃重點引進100名高層次領軍人才、1000名創新創業人才、10000名專業技術人才。
同年,貴州省下發《貴州省“百千萬人才引進計劃”實施辦法》,明確重點圍繞新材料、高端裝備製造、生物醫藥、節能環保、電子信息、新能源等戰略性新興産業和特色優勢産業、現代農業、現代服務業發展引進高層次人才。
有效實施,惠才用才。對引進評選的“百人領軍人才”“千人創新創業人才”,貴州在引進當年分別給予每人100萬元、50萬元獎勵,第二、第三年項目達産並實現預期收益目標的,經考核認定繼續給予100萬元、50萬元獎勵,並配套提供科研啟動資金及不低於120平方米、100平方米的住房等保障。
自2013年實施“百千萬人才引進計劃”以來,貴州省共開展8批“百千人才”評選,先後引進“百人領軍人才”47人,“千人創新創業人才”93人,兌現獎勵資金8700萬元,為貴州省産業發展、學科建設和經濟增長注入強勁動力。
貴州發展的“黃金十年”,離不開人才;進入新發展階段,以高品質發展統領全局的貴州,需要更多勇立潮頭、奮楫揚帆的優秀人才。
今年2月,貴州圍繞推動高品質發展目標,制定印發《關於優化整合百千萬人才引進計劃的指導意見》,為引進領軍人才、拔尖人才和優秀人才提供有力政策支持。
優化機制,破除瓶頸。隨著發展形勢的不斷變化,“百千萬人才引進計劃”及一些政策措施的紅利不斷消耗遞減,政策針對性、操作性、實效性不強的問題日益突出,與推進貴州省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和現代化建設存在一定差距。
為此,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關於優化整合貴州省百千萬人才引進計劃的指導意見》,對原有的實施辦法進行修訂完善,通過進一步解放思想、創新機制,推動貴州人才工作“闖新路”,為促進貴州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撐。
聚焦重點,創新機制。根據《關於優化整合貴州省百千萬人才引進計劃的指導意見》,未來,貴州省將圍繞國家重大發展戰略,聚焦圍繞“四新”主攻“四化”主戰略、“四區一高地”主定位,力爭用10年時間引進百名以上領軍人才、千名以上拔尖人才、萬名以上優秀人才。
探索建立“平臺引才”“以才引才”、行政指導下“柔性引才”等新機制,聚焦貴州省重點産業發展、重點領域創新、重大項目建設、重點學科提升制定重點人才引進目錄,確保引進的人才符合實施主戰略、實現主定位需要。
加強服務,激勵人才。為不同類別、不同層次的人才給予差異化、多元化支持保障。對將企業發展到一定規模且作出重要貢獻的創業人才,給予最高250萬元獎勵;企業引進的科技創新人才、技能人才最高可按人才年薪的8%比例進行獎勵,對地方經濟發展作出重大貢獻的,給予最高100萬元獎勵。
給予人才公寓保障,人才只需繳納較低租金便可拎包入住,直到人才離開貴州、在貴州購房或退休,切實解決人才安居問題。給予人才貼心服務,向認定引進人才頒發省級“優才卡”或“高層次人才服務綠卡”,持卡人才按規定享受醫療服務、子女入學、配偶安置、金融服務等優惠政策。
貴州“百千萬人才引進計劃”在政策上進行的優化整合,將不斷加快貴州省引進發展急需緊缺人才的腳步,通過政策紅利疊加釋放,讓人才創造活力競相迸發,有力助推全省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羅亮亮)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