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視頻             直觀中國       |      老外在貴州       |       熱點專題       |      Hi,貴州!     
安順鎮寧:生態“高顏值”發展好氣質
2023-04-20 09:29:01來源:貴州日報編輯:羅淼責編:李勝蘭

安順鎮寧:生態“高顏值”發展好氣質_fororder_鎮寧

  鎮寧打邦河。 通訊員 駱鵬飛 攝

  春日的一場小雨,讓安順市鎮寧自治縣的空氣格外清新。行走在鎮寧大地,城區裏綠樹成蔭,繁花映襯,“推窗見綠,出門進園”的憧憬變成群眾日常;鄉野間,打邦河水清澈如鏡,連綿的綠色從深山向城市蔓延。

  近年來,鎮寧自治縣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推動經濟發展高品質和生態環境“高顏值”協同並進,“綠色鎮寧”的底色更亮、成色更足。

  愛綠,城鄉繪新景

  四月,走近王二河水庫,靜謐水面上幾隻白鷺踩水掠過,掀起一串漣漪。

  “現在王二河水庫的水越來越清澈,野鴨子、白鷺、黑水雞紛紛在此定居。巨大的變化,都是開展生態環境保護的功勞。”鎮寧自治縣募役鎮泡桐灣村黨支部書記彭洋説。

  王二河水庫是募役鎮的“母親湖”,曾因過度開發被嚴重污染。2015年,募役鎮開展以經果林種植為主的新一輪退耕還林工程,2017年全面取締轄區內河流、湖泊上的網箱養殖,王二河水庫逐漸恢復水清、河暢、岸綠、景美的原貌。

  王二河水庫的變化,在鎮寧並非個例。近年來,鎮寧堅決牢牢守好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在生態治理“護綠”、擴面提質“增綠”、産業融合“用綠”、執法監督“管綠”上齊頭並進,取得纍纍碩果。

  大力實施國土綠化工程,成功創建貴州省森林城市、貴州省第一個園林縣城;劃定81.28萬畝林業生態紅線,深入推進森林保護“六個嚴禁”執法專項行動,廣泛開展野生動物保護宣傳,“六個嚴禁”執法工作考核連續3年位居全省前列。

  2022年,鎮寧森林覆蓋率持續保持在65%以上,“河長制”工作考核連續6年全市第一;空氣品質優良率100%,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到Ⅲ類標準以上;城區生活污水處理率達97.51%,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達95%;醫療廢物集中處置率100%,城鄉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90%以上。一個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空氣更乾淨、城鄉更美麗的鎮寧新圖景正徐徐展開。

  用綠,生態旅遊熱

  如何實現“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綠水青山”?新的趕考路上,生態文明建設成為鎮寧的一道必答題。

  走進沙子鄉弄染村,漫山遍野的李子樹長勢正旺,古樸民宅掩映在群山之中,遊人絡繹不絕前來領略美麗鄉村風采。

  “綠色經濟和美麗産業發展同步,現在村裏不僅賣李子,還開始‘賣風景’。”村黨支部書記王榮珍説。

  近年來,弄染村規劃打造紅色旅遊觀光路線,並將李子産業融入其中,遊客不僅能春賞花、夏採果,還能體驗布依民俗活動、感悟紅色精神。

  “這幾年來村裏參觀的遊客越來越多,很多人都打電話提前預約,點名要吃我們村的特色菜。”承包起旅遊驛站後,村民韋明虎家的農家樂生意越發紅火。單靠旅遊一項,每年純收入20萬元以上。

  “兩山論”的鎮寧實踐,重在生態旅遊。

  高蕩村入選2022年貴州特色旅遊示範村,獲評省級鄉村旅遊與傳統村落和少數民族特色村寨深度融合發展示範點;完成弄染紅色美麗村莊打造,弄染村獲評2022年安順市乙級鄉村旅遊村寨;新增良田鎮板袍村等5個市級鄉村旅遊重點村和寧西街道市級鄉村旅遊重點鎮。

  2022年,鎮寧新增鄉村旅遊標準級及以上單位27家,全縣接待遊客353.83萬人,遊客人均花費927.96元,實現旅遊收入32.83億元。

  護綠,監管更有力

  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環境更優美,40萬鎮寧群眾幸福感提升的背後,是堅持生態文明建設帶來的“綠色福利”,更得益於鎮寧上下凝聚的智慧。

  2022年,圍繞服務高品質發展要求,鎮寧立足職能定位,嚴格執行生態環境保護相關法律法規,壓緊壓實生態環境保護“黨政同責、一崗雙責”責任制,以突出生態環境整改工作為抓手,深入打好藍天保衛戰、打贏碧水保衛戰,持續發力高位落實“河長制”工作,確保天藍水清;深入打贏固廢治理戰,抓好醫療廢物安全處置工作、規範醫療廢物的收集貯存處置全環節監管,紮實推進凈土保衛戰。

  隨著一系列措施的落地落實,鎮寧正不斷通過生態文明建設,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走出一條生態文明建設的綠色發展道路。(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杜延卿 楊曦)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