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浸染著楓香油的毛筆,劃過手工織成的土布,慢慢勾勒出各式的形狀,經緯交錯間,一塊紋路清晰的布匹逐漸成型。
在貴州省黔南州惠水縣,有這麼一群手藝人,他們傳遞著這支古老的楓香染毛筆,用它描繪著勤勞、幸福、芳香的生活畫卷。
楓香染有“畫在布上的青花瓷”“布依族不需出土的文物”等雅稱。是惠水縣民間的一種染織工藝,其色彩獨特,美觀大方。
惠水當地的少數民族群眾用楓香樹脂和水牛油混合物作為原料,在自家織的土布上描繪花、鳥、龍、鳳等圖案,然後浸入染缸再取出經水煮脫脂曬乾,就會形成對比強烈的藍底白花。
走進惠水縣雅水鎮播譚村小岩腳布依族寨,楓香染國家級傳承人楊光成正忙著畫客人預訂的作品。
“楓香染需要全手工完成,從描畫到染色、晾曬、脫脂、製成作品都需要幾個月的時間。”楊光成説。
楓香染的製品有衣裙、背扇、挎包等,各種圖案結構均衡、造型得體、裝飾性強,具有古樸的民族風格和藝術價值。
一項技藝,一代代守望者心手相傳。
“楓香染是民族的。作為傳承人,我有責任也有義務為後代留下一個原汁原味的技藝,國家給了我榮譽,我會盡最大努力使薪火代代相傳。”在楊光成看來,對非物質文化遺産最好的保護就是把它們傳承下來。
好的楓香染作品能超越時代的壁壘,隨著時間的流逝終能沉澱成經典。
“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了解到楓香染這門技藝,我就對此情有獨鍾,並一直秉承著楊光成老師的理念,在傳承與創新中讓更多人喜歡上楓香染。”楊光成的弟子王科敏説。
現如今,惠水各中小學都開設了楓香染教學課程,非遺傳承人進校園、進課堂、進社區。
除了在家裏教授學員外,楊光成還在鎮上和縣裏開設了培訓班,相繼培養了幾百個楓香染傳人。
最值一提的是,國家對楓香染“非遺”的保護、傳承、開發、利用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楓香染技藝傳承人也紛紛借助非物質文化遺産的優惠政策,不斷做強做大楓香印染産業。(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陳楊)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