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視頻             直觀中國       |      老外在貴州       |       熱點專題       |      Hi,貴州!     
貴州丹寨龍泉鎮卡拉村:一個“村中村”的非遺出圈記
2023-08-18 17:11:23來源:貴州日報編輯:羅淼責編:魏寒冰

  8月上旬,記者來到貴州省黔東南州丹寨縣龍泉鎮卡拉村裏的“銀匠村”。“銀匠村”依山而建,30多幢木樓錯落有致地分佈在一個斜坡上,一批批遊客和研學孩子在講解員的引導下,沿著曲折迴環的小道走進銀飾工坊、蠟染工坊、刺繡工坊、鳥籠工坊、國風非遺館等具有鮮明特色的場地。

  “銀匠村”實際上是一個“村中村”,是集合丹寨縣非遺項目的創新高地。如今,人潮在“銀匠村”不斷涌現,成為丹寨縣的又一處文旅熱點。

  非遺傳承人和他們的村子

  “銀匠村”的發起者和運營者王國春至今都很振奮,7月下旬在北京舉辦的“第二屆大國工匠創新交流大會暨大國工匠論壇”上,他圍繞“國風非遺文創研發”主題發表的演講,讓與會者關注到這位來自黔東南丹寨的非遺傳承人對於“雙創”的獨到認知。

  王國春的認知源於實踐。2019年,王國春創辦的丹寨縣國春銀飾有限責任公司與卡拉村簽訂協議,共同開展丹寨縣卡拉村非遺工匠村建設。首期修建了數千平方米的研學基地、非遺工坊、旅遊步道、綠化區域等,二期將圍繞工坊不斷完善配套設施。在他的推動下,散發著非遺文化氣息的“銀匠村”于2022年5月建成使用。

  佔地50余畝的“銀匠村”不僅建有非遺手工技藝傳承培訓基地、民族特色文化産業科技創新研發平臺、特色非遺手工藝製作體驗工坊、高職院校實訓基地、民族工藝品自媒體直播展示平臺等功能區及配套設施,還有丹寨銀飾鍛制、蠟染、刺繡等8項國家級非遺項目和非遺項目傳承人入駐。

  除此之外,“銀匠村”還與黔東南州多家高職院校合作,優先保障“銀匠村”的研學發展和技藝傳承;為入駐的10余名非遺傳承人提供展示舞臺,共同拓展市場渠道。

  與王國春一同到北京參加“第二屆大國工匠創新交流大會暨大國工匠論壇”的蠟染手藝人張義蘋,2016年成立自己的公司,2021年把自己的蠟染工坊“藍錦染藝”搬進“銀匠村”,從此,她的蠟染技藝傳承和創新有了更大的舞臺——直接帶動47位織娘、畫娘、染娘,輻射帶動200多名婦女就業。為進一步打開蠟染商品銷路,張義蘋今年春天組建直播帶貨團隊,在自己的體驗館裏開起直播,獨具特色的蠟染展示廳和精美的蠟染飾品吸引大量網友關注下單。

  王秋在嫁到卡拉村之前已是苗族刺繡好手,“銀匠村”建成後,她帶著幾百件刺繡産品入駐。在王秋的苗族服飾館裏,她指著一件創意十足的苗族服飾自豪地説,她在設計和製作苗族服飾時非常注重創新,眼前這件衣服上就有好幾種刺繡技藝,如平繡、辮繡、織繡、堆繡、破線繡,可以説是一個非遺刺繡集合體。

  丹寨縣非遺保護中心主任韋士勇説:“‘銀匠村’聚合發展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産創造性轉化,既闖出了一條非遺技藝融合發展、共同做大做強的新路子,同時也豐富了丹寨的旅遊業態,有了‘銀匠村’的卡拉村更加引人矚目。”

  本土非遺與全國非遺的時尚“碰撞”

  8月5日,帶著10多個學生在“銀匠村”開展研學活動的北京姑娘小喬,見縫插針在服飾館買了一件蠟染夏裝。浙江遊客淼淼在服飾館輕輕撫摸領口的刺繡,不時摩挲著香雲紗的面料,歡喜之情溢於言表。“香雲紗與苗族蠟染融合的夏裝很有創意,有質感又時尚,買一件讓朋友們也見識一下貴州非遺的魅力。”小喬説,沒想到貴州的村子裏能遇上這麼時尚獨特的服飾,她想多買幾件。

  苗繡與香雲紗結緣,始於2022年底丹寨縣民宗局赴廣州的一次招商。此次招商的成果之一,就是“銀匠村”與廣州香雲紗“我的搭配師”達成合作協議,攜手成立丹寨馨蘋文創研發有限公司,將廣州“我的搭配師”總部作為“銀匠村”蠟染服飾的研發中心,打造雙研發中心相互促進,共同探索融合發展的新路。此舉為“銀匠村”蠟染服飾提升品位、擴大産能和拓展市場打開了一扇窗口。香雲紗的進駐,使得蠟染、刺繡、織錦的融合發展有了更多可能。

  “要做就做有全國視野的非遺文創。”聚集全國乃至全世界的非遺項目,打造一個國際化的非遺商品集散中心,這個想法一直在王國春的心頭涌動。最初,他在“銀匠村”只做銀飾鍛造技藝的展示,後來他匯集苗族蠟染、刺繡、鳥籠編織等本土非遺,形成了“國風非遺展示館”。王國春説,“銀匠村”陸續引進國家級非遺項目,將之與丹寨的非遺項目結合,比如被譽為“中國四大名錦”的南京雲錦、成都蜀錦、蘇州宋錦、廣西壯錦,還有福建的漳緞等。在這些面料上融入苗族蠟染、刺繡等本地非遺元素,製作出來的産品獨具特色,深受遊客喜歡。

  記者注意到,“銀匠村”的一個著力點就是彰顯國風之美,採取“本土非遺+全國非遺”的方式,把“銀匠村”整合成集工坊、研發、培訓、展示、銷售、觀光等功能于一體的非遺項目創新聚集地。在此發展理念下,工藝精品展覽館、非遺傳承培訓學校、“國風非遺”研發中心、直播銷售中心等板塊,構成“銀匠村”的市場骨架。

  非遺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讓非遺與人們的生活發生碰撞,讓當地非遺走向更廣闊的市場。在韋士勇看來,“銀匠村”探索實施的非遺與鄉村旅遊、本土非遺與全國非遺、民族文化與現代時尚相結合的發展路子,短短一年多時間,“銀匠村”已成為當地文旅融合發展和非遺賦能鄉村發展的新樣板。截至7月底,“銀匠村”先後整合2600余萬元用於非遺‘銀匠村’建設和人員培訓等,共接待學生、非遺愛好者等研學團隊近3000人次。

  産業集聚“雙創”發力 文旅融合煥新機

  在推動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背景下,各級政府對“銀匠村”的發展給予各種支持。2021年,中央少數民族發展資金注入“銀匠村”100萬元用於基礎設施建設;2022年第二期注入80萬元、第三期200萬元,主要用於工坊建設、購買設備、舉辦培訓、銀飾山居民宿打造提升等。

  丹寨縣始終將非遺的傳承保護與産業的繁榮興旺有機結合。丹寨縣委常委、副縣長周興標説,丹寨縣積極爭取項目資金吸引,撬動更多社會資本參與非遺發展。通過培訓交流,培育了一批非遺傳承人;通過項目支持,打造了如卡拉“銀匠村”等非遺載體,通過系列活動舉辦,打造非遺傳承發展機制、營造非遺傳承發展的氛圍。

  丹寨縣民宗委已完成3批直播人才培訓30人,招聘300多名産業工人和技術人才,縣相關部門配合企業對工人進行培訓。如今,300余個村民在“銀匠村”工作,昔日的村民轉身成為上班族,非遺項目轉化成了“市場發動機”。

  “‘銀匠村’不僅僅是非遺項目聚集的平臺,更是一個承載著文化記憶的夢想之地。文化傳承傳給誰?應當是富有朝氣活力的年輕一代,他們是繼承者也是發揚者,今後更是受益者。”王國春在黔東南民族職業技術學院、丹寨民族職業技術學校均開辦有“國春銀飾班”,並把實操課堂設在“銀匠村”。

  引進省外非遺項目與本土非遺項目結合,做大産品市場,成為“銀匠村”的創新選項。記者在“銀匠村”的各個作坊和展館看到,創新已成為一種“標配”,“銀飾+蠟染”“蠟染+香雲紗”“銀飾+刺繡”“銀飾+琺瑯”“銀器+銅疊”等古老技藝相互碰撞出的火花,閃耀著丹寨非遺傳承的“雙創”成果。

  在自己設計的茶室裏,王國春端著一個精緻的銀碗向記者介紹,銀碗外面的圖案是江西景德鎮的非遺傳承人設計繪製的,他在加入貴州銀飾鍛制工藝的同時,還在銀飾上採用琺瑯工藝,銀碗變得更精美,價值也大為提升。

  據了解,“銀匠村”至今已設立有包括苗族銀飾鍛制、蠟染、刺繡、鳥籠製作等4項非遺展館,遊客可以到這裡集中體驗“一站式”非遺之旅。記者在由“非遺推薦官”王秋的鳥籠製作體驗中心看到,來自北京、上海、遼寧、湖北等地的數十名中小學生,在鳥籠製作師傅的指導下,認真地編制鳥籠。北京研學團領隊王丹告訴記者,動手製作是研學旅行的一大特點,看得出孩子們很喜歡鳥籠製作,她表示,下次制定研學旅行攻略的時候,一定把貴州丹寨的“銀匠村”考慮進去。

  暑假以來,每天到“銀匠村”的研學團一批接著一批。自2021年對外開放以來,“銀匠村”不斷出圈,累計接待遊客100多萬人次。目前“銀匠村”年産手工鍛制銀飾銀器50萬件,直接帶動就業113人,輻射帶動農民就業上千人。

  “接下來,丹寨縣將按照‘本土非遺與全國非遺相結合、民族文化與現代時尚相結合’的發展理念,深入挖掘銀飾、蠟染、鳥籠等非遺手工藝資源,加大非遺産品研發力度,吸引更多優秀的企業與丹寨本土非遺企業和傳承人合作,積極開發培育沉浸直播、直播帶貨等數字新業態。”周興標表示,將持續深耕非遺産業,讓老百姓在家門口就可以做繡娘、當銀匠、開民宿、辦農家樂,真正在非遺與産業的融合中獲得實實在在的收益,推進和美鄉村“四大行動”,助力鄉村振興。(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陸青劍)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