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視頻             直觀中國       |      老外在貴州       |       熱點專題       |      Hi,貴州!     
展現新活力 描繪新願景 ——2023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周亮點突出精彩紛呈
2023-08-29 09:54:32來源:貴州日報編輯:羅淼責編:魏寒冰

展現新活力 描繪新願景 ——2023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周亮點突出精彩紛呈_fororder_bbc83799-739b-49a8-8021-554d4081763b

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周永久會址。

展現新活力 描繪新願景 ——2023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周亮點突出精彩紛呈_fororder_b018c4de-5221-4241-b36a-b20532052256

2023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周首屆“中文+職業技能”教育國際合作論壇現場。

展現新活力 描繪新願景 ——2023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周亮點突出精彩紛呈_fororder_63588270-efa1-4463-a388-ca8e1409d4d8

現場展示直播帶貨。

展現新活力 描繪新願景 ——2023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周亮點突出精彩紛呈_fororder_c938fa0b-7450-4694-9949-cf8659a76daf

校旅、校工、校農主題成果展引人關注。

展現新活力 描繪新願景 ——2023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周亮點突出精彩紛呈_fororder_caf1d8fd-b2f2-4d09-a038-51ef2b2548f6

活動現場表演。

  教育合作新願景,“一帶一路”共繁榮。

  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周自2008年舉辦以來,從一個單一的教育合作平臺到一個以教育合作為主體的人文交流平臺,為中國與東盟開展以教育為主、涵蓋人文諸多領域的合作奠定了堅實基礎,為中國-東盟全面戰略夥伴關係發展貢獻了中國力量。

  初秋時節,天高氣爽。8月28日至9月2日,2023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周(以下簡稱2023交流周)如約而至。

  新開端、新亮點,新願景、新成效。

  2023交流周擬舉辦活動122項,開幕期間,擬舉辦配套活動65項,全年其他時段舉辦活動57項。其中,將在“持續深化中國-東盟數字教育合作,持續推動與中外高水準大學合作,持續深化職業教育合作,實施‘橋’見貴州系列活動助力旅遊産業發展,持續推動中外青少年人文交流,持續深化與教育部相關單位戰略合作”等方面開展務實合作。2023交流周特色鮮明、亮點多多!

  數字賦能 共築智慧教育新未來

  創新發展,是時代前進的動力。數字轉型,是教育轉型的方向。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推進教育數字化,建設全民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學習型大國。

  為數字教育貢獻中國智慧,2023交流周將高規格舉辦首屆“中國-東盟數字教育論壇”,成立中國-東盟數字教育聯盟。論壇將聚焦加強數字教育領域合作研究,推動優質數字教育資源共建共享,推進區域內數字教育標準制定,建設數字教育國際化平臺,推動建設中國-東盟數字教育共同體,進一步促進中國和東盟教育高品質發展。

  搶抓中國-東盟數字教育合作先機,依託貴州省做大做強數字經濟、深入實施數字産業化和産業數字化發展背景,交流周深化與東盟國家數字戰略對接,積極開展優質數字教育資源共建共享,共同推動中國-東盟多彩智慧學院平臺建設與應用,充分挖掘數字教育國際合作新賽道的資源與路徑。

  推動中國-東盟高等教育、職業教育MOOC資源和平臺建設,探索跨境數字教育和數字技能證書應用、“微證書+學分銀行”等應用,拓展數字教育創新發展新領域,助力構建中國和東盟國家數字教育合作新格局。在2023交流週期間,將發佈中國-東盟多彩智慧學院技術規範等標準,從體制機制、技術合作、基礎支撐、資源共享和人才交流等方面深入分析並展示智慧教育國際合作成效和經驗,基於貴州在開展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周及中國-東盟多彩智慧學院建設和應用方面的先行探索,總結出“平臺為先、應用為本、人才為基”的智慧教育生態建設模式,並提出下一步加強中國-東盟智慧教育國際交流合作的重要舉措和建議,為社會各界參與推動中國-東盟智慧教育國際合作提供參考和指引。

  研討數字變革、共話轉型發展。2023交流週期間,“數字化轉型背景下中國和東盟教育合作與發展”“數字化賦能高等教育”等論壇將圍繞教育數字化轉型背景下,如何深化務實合作,如何賦能高校人才培養和國際交流等主題,匯聚多所國內外著名高校及相關行業、企業的諸多知名專家學者,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不同領域進行深入探討和交流,共同謀求教育數字化轉型的最新進展、最佳實踐和最有效策略,以教育數字化進一步促進中國和東盟教育高品質發展。

  雙向奔赴 共享職業教育發展新機遇

  以開放開闊的視野,謀全新發展的格局。

  “引進來”開闢協同育人新模式,“走出去”拓寬海外辦學新通道。職業教育作為交流周項目活動的重要板塊之一,近年來,貴州輕工職業技術學院、貴州水利水電職業技術學院、貴陽職業技術學院、銅仁職業技術學院等院校充分利用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周的平臺優勢,赴海外辦學及開展中外合作辦學與職業培訓。

  近年來,貴州省職業院校借助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周平臺,持續深化與東盟國家職教領域的合作。通過“引進來”與“走出去”雙向發力,在人員研修、産教融合、技能賽項、合作辦學等方面開展合作,實現與東盟國家職業教育的“雙向奔赴”,不斷開拓貴州教育對外開放的新局面。

  2023交流周將繼續實施中國-東盟職業教育領航計劃,並舉辦中國-東盟職業教育國際論壇。面向東盟及“一帶一路”國家舉辦“中文+技能”國際合作項目,構建“産業‘走出去’+人才‘訂單班’”職業教育國際合作發展模式。持續舉辦職業教育援外培訓項目,打造貴州省職業教育服務東盟國家技能人才培養特色品牌,助推貴州省職業教育“走出去”。

  共探農業、醫療、建築、智慧製造等領域的職業教育國際化交流合作的實踐經驗,2023交流週期間,“新時代、新機遇、新使命——高品質發展背景下的職業教育國際化發展論壇”“陸海新通道職業教育國際化發展論壇”“聚力推進職業教育國際交流合作,探索‘中文+大數據+職業教育’模式創新論壇”“第二屆中國-東盟國際化康養職業教育發展論壇”“中國-東盟農牧業産教融合發展研討會暨國際農牧業高等職業教育聯盟研討會”“2023智慧製造領域中外人文交流人才培養系列活動 數字時代中國-東盟職業教育高品質發展論壇”“中國-東盟建築職業教育高品質發展論壇”等多場主題論壇內容精彩紛呈,為中國-東盟國家搭建産業國際化交流合作的職業教育平臺,促進共同發展。

  同時,中國-東盟職業教育聯合會將召開第一次全體大會併發布聯合會特色項目,展現職業教育育人成果,共享職業教育發展的新機遇。

  融通中外 搭好人文交流“立交橋”

  以文化人,凝結心靈;以藝通心,溝通世界。

  7月3日,來自不同國家的國際青年齊聚凱里學院,開啟了一趟2023年“知行貴州”絲綢之路青年交流計劃的文化貴州之旅——黔東南苗侗文化非遺研學。

  7月17日,國際青年與貴州師範大學的師生們共同“赴一場非遺之約,品民族文化之美”,在2023“知行貴州”絲綢之路青年交流計劃中交流溝通、豐富人生。

  8月7日,來自數個高校的留學生齊聚貴州醫科大學,2023“勇往直黔 橋見未來”知行貴州研學夏令營正式啟航。

  在互學互鑒中深化友誼,在合作交流中共同成長。近年來,東盟各國教育開放程度越來越高,品質保障體系不斷完善,教育發展可持續性不斷增強,越來越多的東盟和中國年輕人交流溝通、分享互助,在國際視野擴展和跨文化體驗中增長見識、豐富人生。

  作為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周青少年交流品牌項目,“知行貴州”絲綢之路青年交流計劃每年至少邀請100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青年到貴州開展短期交流研學,讓參與項目的青年能通過交流學習,了解貴州、增進友誼,達到“知”與“行”的統一。

  月月有活動,全年不斷線。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周早已突破“周”的時間概念,開幕期與全年期活動精彩紛呈,確保交流不停步不斷檔,社會參與面不斷擴大,雙方攜手推出一批批內涵豐富的合作項目。

  此外,2023交流周將打造“‘橋’見貴州”系列品牌。助力提升貴州省旅遊産業發展和旅遊資源影響力,推動國(境)外青年學生和嘉賓來黔研學旅遊,助力校旅研學、文旅遊學開展。同時,持續推動中外青少年人文交流走深走實。推動邀請東盟及“一帶一路”國家的青少年及大中小學校學生來黔參加展演和交流活動,加強國際理解教育,提升貴州省青少年學生跨文化交流能力。

  2023交流周將持續深化青少年交流,“‘世界的貴州’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周非遺展演及論壇”“第五屆中國-東盟青少年藝術教育成果展暨第三屆中國-東盟青少年繪畫展”“2023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周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第五屆中國-東盟留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等一場場精彩紛呈的人文交流活動,一場場高手雲集、特色鮮明的技能競技將持續精彩呈現。通過形式多樣的青少年交流活動,助推中國與東盟青少年交流蓬勃發展,為中國-東盟人文交流注入不竭動力。

  在2023交流周上,産教融合助推貴州産業發展“引進來”“走出去”——校旅、校工、校農主題成果展引人關注。泰國的青年學生向世界推薦貴州的美景;貴州大學參與研發的“鋼絞線”在東南亞第一跨海大橋(印度尼西亞)充當了“大力神”的角色;黔南民族師範學院跨境電商直播團隊的“辣椒”賣到了越南……借助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周,“一帶一路”國家的教育與旅遊、工業、農業結合越來越緊密,實現了融合發展。通過人才培養、科技服務、産銷對接、跨境貿易等途徑,推動“一帶一路”國家教育服務産業高品質發展,續寫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新篇章。

  貴州將進一步發揮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周平臺作用,與東盟各國攜手努力、並肩前行,圍繞涉農、涉工、涉旅重大問題開展高水準國際合作、強化科技交流,加強人才聯合培養,探索“一帶一路”國際農業、工業、旅遊等産業創新之路,不斷助力“一帶一路”高品質發展,不斷為中國與東盟各國實現共同繁榮和互利共贏作出新的貢獻。

  深化交流 擴大貴州教育“朋友圈”

  深化互信促合作,廣交朋友向未來。

  50余個東盟國家、“一帶一路”特邀夥伴國家及地區,6000余個參會單位,38685參會人次,1879份合作協議或合作備忘錄,480余項活動……15年來,在中國-東盟合作框架下,借助“教育交流周”,貴州對外交流合作的“交際網”越來越密、“朋友圈”越來越廣。

  教育合作交流空間不斷拓展,2023交流周“朋友圈”持續擴大。來自東盟國家教育部,東盟秘書處、中國-東盟中心,東南亞教育部長組織,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駐北京辦事處,教育部國際司、語信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中國全國委員會秘書處,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一帶一路”校企聯盟等超過50個國家和地區的1000余個政府部門、高校及教育相關機構將參與項目及活動。

  8月27日,2023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周系列活動之中國-東盟內陸開放經濟合作與發展論壇在貴陽舉行。論壇旨在為中國和東盟國家專家學者搭建學習交流平臺,以學術論壇的形式,邀請國內外政府部門、科研機構及高校的領導及學者共同研討,為貴州省加快打造內陸開放型經濟新高地探索新路徑。

  當天,來自中國、泰國、柬埔寨、老撾、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越南等國家的政界、學界、企業界百餘名嘉賓齊聚一堂共探RCEP體系下的內陸開放經濟合作與發展。

  2023交流週期間,“第二屆中國-東盟語言文化論壇”邀請了中國教育部領導、東盟國家教育部領導、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領導、中國-東盟中心領導、東南亞教育部長組織代表、東盟國家駐華使節等出席。論壇上將發佈《越喃漢英四文對照新辭典》,啟動《南洋華語文獻分類叢刊》項目等語言文化合作項目。來自老撾、馬來西亞、文萊、柬埔寨、新加坡、泰國、菲律賓、印度尼西亞、緬甸、越南等國的專家學者,將與北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華東師範大學、廈門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首都師範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的專家學者,圍繞數字化時代的語言與跨文化交際、“一帶一路”語言文化交流合作、語言與人工智能的交叉融合、數字學習資源的開發與應用、數字時代的語言多樣性等議題,開展學術交流研討。

  “中國-東盟及‘一帶一路’國家校長論壇暨教育展”邀請了東盟國家政府教育部門的官員、中國-東盟國家的60余名校長、副校長及相關負責人參加,將圍繞“教育合作創新發展”的主題,交流如何建立更緊密的國際合作關係,為創新國際合作模式提供前沿信息,為貴州師生“走出去”和境外教育資源“引進來”提供平臺。

  同時,2023交流週期間還將聯合和組織新加坡國立大學、南洋理工大學、泰國瑪希隆大學、馬來西亞拉曼大學、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高校圍繞國際前沿科技學術研討、交叉學科創新人才培養、智慧製造、産教融合等國際合作重點領域,開展專業交流研討、建立合作聯盟、創建合作平臺、展示合作成果等。

  活動期間還將推動揭牌掛牌研究中心5個,成立合作聯盟7個、合作中心5個,發佈合作成果和聯合項目17項,形成學術論文集5項,預計推動簽署合作協議、備忘錄超50余項。

  不斷夯實交流周促進民心相通的基礎,不斷提升交流周服務對外開放的能力,不斷發揮交流周匯集教育資源的作用,不斷釋放交流周分享成果經驗的紅利。

  以教育為引,貴州與東盟各國在科技、文化、衛生、體育、媒體、青少年交流等領域的交流合作不斷走向深入。

  深化交流,務實合作。2023交流周將本著“務實、高效、節儉”的原則,努力做到“既要辦出影響力,又要辦出高水準”,努力形成一批教育交流、技能交流和人文交流的品牌項目,努力講好中國故事、傳播貴州聲音、提升國際影響、推動務實合作、打造對外窗口、服務貴州發展,不斷深化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周這個雙方最具代表性的政府間教育合作平臺的作用,不斷為推動構建更為緊密的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乃至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新的更大貢獻。(覃靜黎 肖知潞 本版圖片由貴州省教育廳提供)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