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視頻             直觀中國       |      老外在貴州       |       熱點專題       |      Hi,貴州!     
“永不落幕的交流周”行穩致遠 貢獻中國—東盟教育合作的貴州力量
2023-08-29 09:51:06來源:貴州日報編輯:羅淼責編:魏寒冰

  8月29日,主題為“教育合作新願景‘一帶一路’共繁榮”的2023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周在貴安新區開幕,來自海內外的參會嘉賓歡聚一堂,聚焦教育願景相交點,共話教育改革發展和人文交流合作大計,不斷推進中國—東盟教育務實合作。

  回顧過往15年曆程,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周從一個單一的教育合作平臺,成長為一個以教育合作為主體的人文交流平臺,也為中國與東盟開展以教育為主、涵蓋人文諸多領域的合作奠定了堅實基礎,為中國—東盟全面戰略夥伴關係發展貢獻了貴州力量。

  搭建合作共贏的人文之橋

  7月19日,貴州民族大學承辦的老撾瑯南塔省本土中文教師教學技能提升項目正式開班。參加培訓的17名老撾學員將接受中文教學基礎、中文教學方法、教學組織能力、跨文化交際能力、教師職業素養等方面的培訓。

  借助交流周,貴州民族大學不斷提升教育對外開放水準,先後與東盟國家的多所高校簽署了合作協議和備忘錄,在校際互訪、學術創新與合作、師生互派等方面建立了廣泛的合作關係,“留學民大”的教育品牌不斷做大做強。

  為培養服務東盟交流發展特需人才,在2018中國—東盟教育交流週期間,貴州民族大學東盟人文學院正式成立。“學院的成立正是交流周成果在貴州落地開花最直接體現,對豐富貴州省教育內涵、人才培養等方面具有重大意義。”貴州民族大學東盟人文學院院長代莉莉説。

  在2022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周開幕式上,東盟秘書長林玉輝視頻致辭時表示,交流周已成為促進雙方人文交流合作的高水準平臺。作為以教育為主題的開放平臺,交流周憑藉鮮明特色和獨特優勢,一方面直接促進中國與東盟教育的交流合作,為攜手構建更為緊密的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貢獻力量;另一方面間接促進貴州與東盟、南亞之間交通、水利、能源、農業、大數據等領域的合作,為全面建設內陸開放型經濟新高地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

  50余個東盟國家、“一帶一路”特邀夥伴國家及地區,6000余個參會單位……15年來,在這個互聯互通的平臺上,來自五湖四海的朋友,談合作、話發展,謀未來、促共贏,雙方政府、學校、企業等共簽訂各類合作協議或合作備忘錄1800余份,開展各類活動480余項,為中國與東盟開展以教育為主、涵蓋人文諸多領域的合作奠定了堅實基礎。

  打造人文交流特色品牌

  “通過參加這次研學交流活動,我深刻了解了泰國的文化,增長了見識,開闊了國際視野。這段充實而美好的經歷將成為我人生中寶貴的財富。”8月26日,貴州師範學院學生齊琦接受採訪時説。

  今年7月,齊琦與省內其他高校的50多名學生一同參加了由貴州省教育國際交流協會組織的“2023年赴泰國名校研學項目”。在泰國莊甲盛皇家大學,同學們學習了泰語基礎課程,探索了解泰國歷史、音樂、舞蹈、烹飪、禮儀、藝術等豐富多彩的文化內涵。

  交流互訪、師生互換、科研合作、合作辦學……依託交流周這一平臺,貴州師範學院不斷提升學校的對外開放水準,深化與東盟國家高校的務實合作。在歷屆交流周上,該校先後主辦、承辦了華文教育學校校長論壇、兩屆“中國—東盟(國際)‘機甲大師’機器人挑戰賽”、兩屆“‘知行貴州’絲綢之路青年交流計劃”等重要活動,並與柬埔寨亞歐大學、泰國教育部、印尼艾哈邁德·達大學等15所東盟國家高校或教育機構簽署了備忘錄。

  “未來,學校將繼續依託交流周平臺,探索國際交流合作新模式,持續深化與東盟國家高校及機構務實合作,打造我們的交流周特色活動品牌。”貴州師範學院副院長任潔説。

  經過15年的蓬勃發展,交流周已形成了六大品牌系列活動,打造了一批涵蓋教育、科技、文化、衛生、體育、旅遊等內涵豐富、形式多樣的特色項目。2023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周將在“持續深化中國—東盟數字教育合作,持續推動與中外高水準大學合作,持續深化職業教育合作,實施‘橋’見貴州系列活動助力旅遊産業發展,持續推動中外青少年人文交流,持續深化與教育部相關單位戰略合作”等方面開展務實合作,以期更進一步服務國家外交大局、服務“一帶一路”建設、服務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合作、服務貴州對外開放高品質發展。

  與此同時,2023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周還將努力形成一批教育交流、技能交流和人文交流的品牌項目,不斷講好中國故事、傳播貴州聲音、提升國際影響、推動務實合作、打造對外窗口、服務貴州發展,深化交流周這個雙方最具代表性的政府間教育合作平臺作用,為推動構建更為緊密的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乃至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如今,中國已成為我們在教育領域建立夥伴關係的最重要和最有前景的國家之一。”在8月28日舉行的政産學聯合培養新型國際化人才論壇上,俄羅斯總統國民經濟和公共管理學院企業管理研究生院副院長奧爾加·古米列夫斯卡婭表示,相信在數字經濟時代,雙方將在培養人才方面共同取得卓越成果。

  成就人文交流新未來

  8月21日,距離交流周開幕還有幾天時間。貴州大學東盟研究院副院長楊達正忙著接打電話、收發郵件,聯繫對接出席2023中國—東盟溪山論壇區域國別研究分論壇的重要嘉賓。

  “我們承辦的論壇將於8月31日舉行,主要圍繞‘新技術要素、全球治理與區域國別研究’‘中國—東盟地區語言文化交流研究’等主題開展。”楊達説。

  2013年8月,貴州大學以東盟研究中心為基礎成立了東盟研究院,開展東南亞國別和區域研究工作。成立以來,東盟研究院不斷深化與“一帶一路”沿線東盟國家的交流合作,強化教育部“國別與區域研究基地”建設,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創新做法。先後與馬來西亞拉曼大學“一帶一路”策略研究中心、菲律賓雅典耀大學中國研究中心等東盟國家知名智庫建立合作關係、簽署合作協議(諒解備忘錄),以“二軌外交”的方式加強與東盟國家智庫專家的交流合作。

  如今,研究院參與培養的近2000名東盟留學生正活躍在各國的政壇、商界和文化界,成為推動“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力量。

  結合“一帶一路”合作倡議與貴州省圍繞“四新”主攻“四化”主戰略、“四區一高地”主定位,東盟研究院將“東南亞域內外關係與國別史”“東南亞區域國別可持續發展”“東南亞區域國別可持續治理”“東南亞語言數據挖掘與教育文化發展”作為學科建設的主攻方向,形成歷史—現實—文理聯動—前沿技術交相輝映的格局。

  貴州大學東盟研究院的發展並不是個例。在交流周平臺上,東盟研究院、東南亞研究中心等一批高校國別與區域研究機構圍繞中國—東盟高校智庫建設蓄力,交流周平臺還專門開設了面向東南亞的社科研究課題。越南、柬埔寨等國的高校和智庫中建立“中國研究中心”,形成了中國與東南亞教育研究的網絡。

  與此同時,教育培訓聯盟、職業教育合作聯盟、工科大學聯盟、軌道交通教育合作聯盟、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聯盟等多個子平臺,構建起了多元化的教育合作機制。

  作為面向東盟的橋頭堡,貴州依託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周與東盟國家在教育領域開展了務實合作,不僅提升了貴州教育國際化的自信和水準,還推動了貴州教育的融合發展和社會力量融入教育人文交流,助力貴州教育創造了趕超跨越的“黃金十年”。

  “永不落幕的交流周”行穩致遠!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周著力促進中國與東盟各國攜手努力、並肩前行,聚焦教育願景相交點、構建教育發展共同體,不斷助力“一帶一路”高品質發展,不斷為中國與東盟各國實現共同繁榮和互利共贏作出新的貢獻。(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王雨)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