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黃泥河水又臟又臭,現在水變清了,河岸變綠了,沿河風景越來越美,河湖長制政策實施得太好了。”近日,黔西南州興義市威舍鎮群眾説。
發源於雲南省曲靖市的黃泥河,流經曲靖、貴州省六盤水市和黔西南州,在貴州省的流域面積有1000多平方公里。過去沿線工農業、生活污染較重,加之跨省管理混亂,水質差,黃泥河由黃變黑、變臭。
針對黃泥河的跨界治理難題,曲靖市與六盤水市、黔西南州建立“兩省三地”黃泥河環境保護協同監督工作機制,探索開展互派河長,壓實屬地管理河長制工作責任,確定了黃泥河聯席會議制度,每年召開會議通報情況,上下游、左右岸實行聯防聯控。如今,黃泥河干流達到Ⅱ類水質。
目前,貴州已實現與周邊省(市、區)跨界河湖聯防聯治全覆蓋,跨界河湖實現河暢、水清、岸綠、景美,形成了同飲一江水、協作謀發展的局面。
在貴州北部,赤水河流經雲貴川3省16縣(市、區),是遠近聞名的“英雄河”“美酒河”“生態河”“美景河”,流域水環境品質長期保持II類水以上。為守護赤水河生態環境,雲貴川三省進行了多項機制模式探索。
2013年,雲貴川三省簽訂跨界流域聯合執法協議。2018年,雲貴川三省共同建立全國首個跨省流域的橫向生態補償機制試點。隨後,重慶、四川、雲南、貴州四省市檢察院建立赤水河、烏江流域跨區域生態環境保護檢察協作機制。雲貴川三省出臺《關於加強赤水河流域共同保護的決定》和各自赤水河流域保護條例,赤水河跨省共治有了法治保障。
機制先行,行動緊隨。2022年,雲貴川三省昭通、畢節、遵義、瀘州四市政協聯合倡議,決定從2023年起,將每年5月最後一週確定為雲貴川三省四市政協“赤水河保護宣傳周”。2023年5月22日,首屆三省四市政協“赤水河保護宣傳周”遵義啟動儀式在赤水市舉行。
“赤水河保護宣傳周”活動期間,推進赤水河宣傳保護進機關、進校園、進社區、進村莊、進企業、進家庭,進一步凝聚廣大幹部群眾共識,同護赤水河“一江碧水,兩岸青山”。
司法攜手,增添護河合力。在貴州南部,有一條滋養黔桂兩省(區)沿岸百姓的“母親河”,它就是珠江上游西江水系幹流——紅水河。
2023年4月18日,貴州羅甸、望謨及廣西天峨三縣檢察機關為加大紅水河流域生態保護力度,在羅甸縣人民檢察院開展工作座談會,聯合出臺《關於紅水河流域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協作實施意見(試行)》,形成了服務和保障紅水河流域綠色發展的檢察合力,促進檢察機關在紅水河流域依法履職中實現“上下同心、兩岸同行”局面,共同守護紅水河流域生態環境健康發展,努力推動紅水河流域保護取得新成績。
發源於貴州銅仁梵凈山的錦江河,流經銅仁市江口縣、碧江區後,向東流入湖南省懷化市麻陽自治縣,後匯入沅江經洞庭湖入長江。為築牢錦江河上游重要生態安全屏障,今年3月,麻陽自治縣、碧江區、江口縣三地檢察院、人民法院會簽《錦江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司法協作協議》,進一步推進錦江河流域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公益訴訟跨區域工作全面開展。
如今,上下游攜手護水,河湖岸清水更美,體現了貴州與周邊在跨界河流守護中的擔當與責任。(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申川)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