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視頻             直觀中國       |      老外在貴州       |       熱點專題       |      Hi,貴州!     
“山鄉”刺梨豐收記:從“0”到40.3萬畝
2023-09-25 11:48:40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周嫻責編:魏寒冰

  “刺梨開花刺梨香,秋收採摘閃金光。”當下的貴州省六盤水市水城區野鐘鄉野鐘村,漫山遍野都是刺梨豐收的喜人景象,空氣中瀰漫著誘人的刺梨清香。村民徐天勇正在刺梨地裏忙碌,今年刺梨成熟,他還專門雇了附近的鄉親一起幫著採摘。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230925111345

成熟的刺梨 

  “每天我們有30多個人來採摘,要摘7至9千斤左右,現金收入在2.7萬元到2.8萬元左右。”徐天勇説。別看現在説得頭頭是道,幾年前,徐天勇還只是個“門外漢”。他和刺梨的“緣分”,還要從村裏的一次外出考察説起。

         2014年,野鐘村開展農業産業結構調整工作,為確定産業發展方向,村裏組織9位村民代表前往黔南州龍裏縣進行考察。

  “原來我們野鐘村田坎上、山坡上都有野生刺梨,但是當時農戶不重視,不知道它的好處。2014年,我們外出考察學習後,發現我們這裡的氣候土壤比較適合種植刺梨。看到人家能把刺梨種好管好,我就想我們這個地方也能把刺梨種好管好,獲得大豐收,增加大家的收入。”水城區野鐘鄉野鐘村黨支部書記唐發開説。

  經過多方求證和比較,最終,野鐘村決定大規模種植具有適應性強、根系發達、樹冠繁茂等特徵的刺梨,在增加農戶收入的同時涵養水土、綠化荒山。

  “起初老百姓都不積極,我們只能採取合作社流轉種植,然後又返租倒包由老百姓管護,我們合作社來承擔風險,老百姓賺錢,這樣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水城區野鐘鄉林業站負責人唐忠廣説。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230925111407

村民在刺梨地裏忙碌

  2015年,野鐘村流轉各類荒山、坡地,一次種下了2800多畝刺梨。在種植發展過程中,農技人員還持續深入田間地頭,為村民免費現場教學、組織培訓,也讓不少種植農戶成為了刺梨“土專家”。

  水城區林業局高級工程師何永升説:“我們會在刺梨的各個關鍵期開展相應的技術培訓,同時,科技特派員也會隨時跟進農戶的種植管護情況,他們遇到問題可隨時諮詢我們,為刺梨管護提供相應的技術保障,確保刺梨高産、穩産、品質優良。”

  專業的管護外加適宜的氣候土壤條件,讓刺梨種植效果隨著時間推移逐步顯現,刺梨産業逐漸在野鐘村紮根,並不斷向周邊鄉鎮拓展。從2014年發展至今,水城區刺梨種植面積已經達到40.3萬畝,涉及25個鄉鎮,96個村居,覆蓋農戶3.7萬戶16.2萬人,刺梨産業已經成為水城區鄉村振興的重要支柱産業。(文/圖  姜寧)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