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視頻             直觀中國       |      老外在貴州       |       熱點專題       |      Hi,貴州!     
我在遵義會議紀念館“看”文物
2023-10-07 15:47:04來源:遵義發佈編輯:羅淼責編:石麗敏

  在遵義會議紀念館

  有著這樣一群人

  他們秉承守護革命文物

  弘揚革命文化的初心

  擇一事,終一生

  代代接力“看”文物

我在遵義會議紀念館“看”文物

  1982年,陳興貴開始了他守護遵義會議紀念館文物的工作,這一守,就是25年。那時候技術條件差,沒有電子化、數字化設備。陳興貴告訴記者,那時候都是紙質檔案,要按時間、類型進行分類管理。每新增一件文物,都是用紙筆記錄文物的名稱、時間、簡介等詳細的內容,確保無誤後進行歸檔。

我在遵義會議紀念館“看”文物

  一手執筆,一“守”半生。陳興貴和同事們的眼睛就是“掃描器”,把每一件文物從上到下,從裏到外每一寸地方仔仔細細的進行掃描,不錯過任何細節。“心要細、眼要快,每一步保護流程都要牢記於心,要像對待自己的生命一樣對待這些歷史文物”,陳興貴説這份職業是他的榮耀。

我在遵義會議紀念館“看”文物

  從1982年到2008年退休,在陳興貴的眼裏,文物安全重於生命。氣候乾燥時要防火,汛期來臨的時候還要防洪,365天在崗,24小時待命。陳興貴感嘆:“‘守’了它這麼多年,我已經熟悉到閉著眼睛都能摸清楚這裡的一磚一瓦,對它,我時刻保持敬畏之心。”

我在遵義會議紀念館“看”文物

  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遵義會議紀念館的文保工作人員將“傳統”傳承,定期對館藏文物進行清理,陳列,日常維護,對新徵集文物進行鑒定,入庫,建檔。不變的是守護革命文物的初心,變的是不斷豐富的保護手段。

  記者見到80後的李若雪時,她正在將老一輩文保工作者留下的“文物登記”手稿進行電子存檔,上千文物信息要建檔,一個字符都不能錯,雖然繁瑣,李若雪卻樂在其中,她説自己在做一件很“酷”的事情。

我在遵義會議紀念館“看”文物

我在遵義會議紀念館“看”文物

       這些信息將會被進行“數字包裝”,通過數字化復原、重建、場景建模,讓文物“活”起來,目前已經有580件文物被活化到了多媒體數據平臺上,遊客可以沉浸式觀展,“觸摸”文物,“對話”文物,深刻感悟紅色歷史。

  數十年的徵集、保護,遵義會議紀念館的可移動革命文物從667件(1955年統計數據)增加到2058件(截至2023年統計數據),李若雪和同事也為文物建起新“家”,根據不同類型文物所需要的保存環境要求,對其進行分櫃保存,珍貴文物儲存于可進行微環境調控的密閉智慧存儲櫃內,通過櫃門上的顯示屏可以觀察到文物所處環境的實時溫度和濕度。“一般紙質類文物溫度控制在22度,濕度保持在50%,這對文物來説是一個相對適宜的環境。”李若雪告訴記者,智慧化設施的加持,讓我們的預防性保護管理更可靠。

我在遵義會議紀念館“看”文物

我在遵義會議紀念館“看”文物

  隨著館藏文物不斷豐富,遵義會議紀念館的文物也開始“出差”,2016年7月以來,它們已先後“到”北京、上海、浙江、江蘇、福建等7省(市、自治區)的11個城市進行巡展,觀展人數超過200萬人次。

我在遵義會議紀念館“看”文物

  十一年,日復一日與文物相伴,李若雪非但不覺得枯燥,反而覺得很有成就感。李若雪最喜歡帶著一支筆、一個本子、一部手機在遵義會議會址進行巡檢,這裡面的一片瓦、一塊磚、一根木,甚至是桌上的一支筆……每一件文物都被悉心呵護,她説在保護文物的過程就是與老一輩革命家們“對話”的過程,時時刻刻都被感動著。因此,只要這些文物有細微異常,她都能及時發現,並按照程式上報修復。

  革命文物承載著黨和人民英勇奮鬥的光榮歷史,記載了中國革命的偉大歷程和感人事跡。保護紅色資源就是保護中國共産黨百餘年來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的歷史記憶,保護中國人民為中國革命、建設、改革奮鬥拼搏的歷史物證。

  “我是革命文物守護人,責任重大,使命光榮,我將用心、用情、用力守護好遵義會議紀念館珍貴的革命文物。弘揚革命文化,傳承紅色基因。”李若雪説。(記者:康茜、王芮涵)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