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手拈來一撮泥,捏、揉、搓、刻,不一會的功夫,一個農村的老物件就躍然而出,連把手上面的紋路都清晰可見,這就是“身懷絕技”的遵義市桐梓縣羊磴鎮桃子村農民黎永秀。説起來真新奇!在這個遵義市北部偏遠的小鎮上,群眾不但會繪畫、捏泥塑、雕竹雕、裝置機械藝術,還唱歌、跳舞、拍抖音;10分鐘走完的街道,蘊藏著藝術館、鄉愁館、美育基地等20個藝術場所。筆者在這裡感受到的藝術氛圍絲毫不亞於大都市。
黎永秀捏泥雕。
2012年,藝術家焦興濤與四川美術學院的師生來到了這裡,與當地的群眾“牽手”成立了羊磴藝術合作社(2023年6月升級為桐梓縣羊磴藝術協會),以其協商式的藝術方式開展一系列的活動,文化“活水”開始滋潤山鄉。
11年來,桐梓縣羊磴藝術協會精心“打磨”,藝術家和當地群眾“商量著做藝術”,一步步地讓藝術重回百姓日常生活現場,將鄉土藝術元素融入基礎設施建設,街景、村貌在藝術的“共生”下煥然一新。他們的會員,除四川美術學院的博士研究生、碩士研究生、大學本科生、縣文化代表外,還有21名農民、木匠、石匠、商人等當地群眾。
“播種” 厚植文化自信
夏秋之交,走進羊磴鎮,一脈涓涓水,一村一落皆風景,驚艷了視野,讓人一醉芬芳。這裡吸引人的,除了望得見的山、看得見的水,還有那充滿靈巧的雙手。
那一雙手,來自黎永秀。從前,那雙手只會挖土、種地。如今,卻能捏出一個個栩栩如生的動物,跳躍的山羊、飛撲的雞、吃草的兔子,眼睛裏的動物,就是黎永秀的泥塑作品。
20歲時,黎永秀婚嫁到桃子村,讀書少、文化低,無一技之長,她只能種莊稼,當起了農民。“這一種就是三十年,如果不是四川美術學院的學生來到這裡創作,估計一輩子都不知道藝術是什麼?”黎永秀説。
今年4月,在桐梓縣羊磴藝術協會的安排下,四川美術學院學生莫佩鑫來到羊磴鎮創作泥塑,與黎永秀家同吃同住。為了方便照顧莫佩鑫,黎永秀常常陪伴,閒來無事的時候,黎永秀也捏上了泥塑。
黎永秀作品。
關於黎永秀的第一件作品,她記憶猶新:“那天晚上,莫佩鑫在捏泥塑,心想我也捏一個,想著家裏的老房子,就一手捏了起來,不一會兒,房子就有模有樣了。”
捏出了房子,也捏出了黎永秀的自信。幾個月來,在不斷地摸索中,黎永秀捏出了32件作品,她也成功加入桐梓縣羊磴藝術協會。
令黎永秀意想不到的是,羊磴鎮首屆“鄉土而新奇”羊磴藝術鄉場上,她的泥塑作品得到了大家的肯定,還有人出錢購買。
四川美術學院造型藝術學院老師、桐梓縣羊磴藝術協會主席婁金説:“藝術而是要真正走到基層一線和群眾中去,讓老百姓在藝術熏陶下尋找鄉村文化自信。”
“灌溉” 匯聚鄉村文明
“小時候喜歡繪畫,沒有條件學習。”從放下筆,到提起筆,謝澤忠用了40多年。
58歲的謝澤忠是羊磴鎮苦楝社區的商人。2015年,四川美術學院學生在他家附近畫塗鴉,而他出於好奇,常常和這些學生閒聊,當謝澤忠拿出從前的鋼筆畫時,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評,受到鼓勵的謝澤忠重新提起了畫筆,畫出了自己的“一片天空”,有了自己的畫室——小春堂,而他也成為羊磴藝術合作社的一員。
謝澤忠喜歡畫年代畫,畫眼裏的家鄉、一山一水、一磚一瓦,想給後代留下更多的記憶。畫畫不僅“喚醒”了他的藝術細胞,還陶冶情操、開拓眼界。“除了畫畫,我也想給大家做點什麼?”謝澤忠把畫裏的想法,延伸到了生活。
謝澤忠的畫。
謝澤忠先後加入了桐梓縣美術協會,羊磴鎮漁業協會、龍燈會、舞蹈隊,出錢又出力,成為了鎮裏面人人稱讚的“春哥”。而在他的影響下,他的妻子羅昭容、兒子謝帥也加入了羊磴藝術合作社。謝澤忠告訴筆者:“現在的家風更淳樸了。”
從影響一家人,到影響一群人,54歲的桃子村村民胡現坤給出了另一種答案。
2014年加入羊磴藝術合作社後,胡現坤積極參加項目。今年6月,“凈化羊磴”項目啟動,他自掏腰包,向鎮裏的群眾收購煙頭,倡導大家愛護環境。
撿煙頭,一時變成了鎮裏的“新風尚”,更多群眾志願參與到人居環境整治、街面衛生清掃等義務活動中。
“收購的煙頭,我們做成了藝術品——老煙鬼,擺放在羊磴鎮藝術館,供大家參觀。”胡現坤説。
“果實” 注入鄉村振興
依託各地藝術家、當地群眾,桐梓縣羊磴藝術協會帶動了一大批群眾從事畫畫、木雕等,建成鄉愁館、藝術文獻館、陶石創意館等一批藝術與鄉土氣息並重的展館,常態化對村民和遊客開放。
這些“果實”如何注入鄉村振興?
2020年5月,苦楝社區木元組500畝黃桃成熟,“黃桃雖然好吃,但5塊錢一斤的價格都賣不出去,當時我們都愁壞了。”苦楝社區村幹部羅昭勇回憶道。
腦瓜子比較靈活的謝澤忠提出了一個想法,“能不能舉辦一個黃桃節?聚聚人氣。”這個想法,得到了藝術家焦興濤與四川美術學院的師生、鎮政府的同意和支持。
6月,羊磴鎮黃桃節如期舉辦,四川美術學院的師生、市縣相關單位、外來客商500余人參加活動,羊磴藝術合作社還將平面設計、影像創作、雕塑裝置創作等融入活動,讓桃子有了“品牌”。看到了品質、嘗到了味道,桃子一購而空。
“桃子現在都不愁銷路,價格不低於8元/斤。”羅昭勇做夢都想不到,文化真的可以“變現”。
黃桃節的成功舉辦,攪動了文化賦能鄉村振興的“一池活水”。
鄉土而新奇鄉場。
各方力量的支持下,今年6月22日,羊磴鎮首屆“鄉土而新奇”羊磴藝術鄉場舉行,機車騎行、藝術趕集和民俗活動、長桌宴等活動精彩紛呈。活動當日,共計吸引縣域及周邊遊客5000余人,10余種文化産品紛紛“亮相”,不少遊客購買。
桐梓縣羊磴藝術協會與邊遠小鎮的11年“牽手”,在國內外藝術界引起了強烈反響,中國雕塑學會副會長、中國美術學院博士生導師孫振華將“羊磴藝術”視為中國鄉村公共藝術的代表案例。(文/圖 陸邱珊、黃顏、向婧、盧瑩、熊玉)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