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山清水秀,有清澈無污染的冷水水源,非常適合養殖優質鱘魚。”看著池子裏游來游去的小鱘魚,鎮遠縣㵲陽鎮沿河村鱘魚養殖基地負責人許昆光臉上滿是笑容。
沿河村鱘魚養殖基地
沿河村,距離鎮遠古城不到10分鐘車程,美麗的㵲陽河穿村而過,963戶村民沿河兩岸而居。自古以來,村民以捕魚為生。長江“十年禁漁”開展以來,為了守護好一江碧水,當地黨委政府積極行動起來,引導村民們“洗腳上岸”,開始綠色轉型,發展綠色經濟。
2022年,黔東南州天柱縣鱘魚養殖大戶許昆光到鎮遠縣調研,先後到涌溪、鐵溪和沿河考察了水質、水位、流量、用地等情況,最終選擇到沿河村建立冷水魚養殖基地,主要養殖鱘魚、三文魚。
“為確保冷水魚養殖項目早日投入生産,我們積極組織村幹部、駐村幹部和老黨員做好土地流轉、用工協調等工作。”沿河村黨總支書記張德偉説。
“目前,一期工程佔地13畝,已建成投入使用,投資達1500余萬元,投放鱘魚苗10余萬尾、成魚13.5萬公斤。”許昆光介紹説,水産特種養殖項目總投資3000萬元,分3期分步推進實施,將依託鎮遠古城5A景區旅遊資源優勢,建成集養殖、深加工、酒店和餐飲于一體的産業鏈條。
冷水魚養殖只是沿河村綠色發展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隨著交通條件、基礎設施建設的改善,該村堅持走黨建引領綠色發展的路線,生態觀光旅遊、精品水果、時令蔬菜、大棚瓜果、中藥材等綠色産業得到快速發展。
走進沿河村板灘組,清澈的㵲陽河水繞寨而過,河岸柳木掩映,鬱鬱蔥蔥,20余個露營帳篷排列其間,雖然是秋季,依然有不少遊客在此休閒度假。
沿河村板灘組露營基地
“山清水秀,清風明月,鳥唱蟲鳴,夜裏與三五個好友在這河畔圍爐夜話,談天説地,吃著香嫩的烤串、爽口的飲品、富有當地特色的小吃,這就是詩和遠方。”來自湖南的遊客張女士興奮地説。
“我們這裡建有游泳池,還提供戶外餐飲、燒烤工具和娛樂服務,遊客們都非常喜歡,營業才短短2個多月時間,收益達5萬餘元。”沿河村板灘露營基地管理員代文軍説道。
今年以來,㵲陽鎮聚焦㵲陽河沿岸山水資源,突出黨建引領,將25個村(社區)組織起來,投入100萬元成立集體經濟公司,以沿河村板灘組為試點,將美麗鄉村與旅遊産業相結合,打造農文旅融合發展項目,通過利益聯結的方式,實現25個村(社區)抱團發展,解決了單個村(社區)經濟發展人力、財力不足等問題,盤活了沿河沙灘林地資源,讓原本毫無生機的河灘成了增收致富的“金灘”。
除了冷水魚養殖和農文旅旅遊産業外,精品水果當數沿河村的另一特色。由於離縣城近,村民們大多以種植精品水果和蔬菜來增加經濟收益,有桃子、李子、枇杷、櫻桃、西瓜,以及各種時令蔬菜。特別是“接桃”在當地已是小有名氣,市場緊俏,全村的接桃種植面積達300余畝。
採摘接桃
“接桃是通過嫁接技術種植的一種本地桃子品種,在沿河村種植歷史悠久。與普通桃子相比,‘接桃’果子更大,而且味道香甜、口感脆嫩。”村裏的接桃種植大戶王高忠説,今年的13畝接桃産量達2.2萬公斤,産值11萬元。
依託便利交通和綠水青山資源優勢,沿河村綠色經濟蓬勃發展,群眾收入不斷提升。“去年,村民人均年收入超1.6萬元,從目前來看,今年的收入有所提升。”張德偉信心滿滿地説,接下來,沿河村將進一步守護好綠水青山,大力發展生態旅遊和綠色産業,讓百姓的日子越過越紅火。(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王遠柏 通訊員 李安生 唐傑)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