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視頻             直觀中國       |      老外在貴州       |       熱點專題       |      Hi,貴州!     
貴州六盤水:高品質發展描繪農業現代化好“豐”景
2023-10-27 17:02:27來源:天眼新聞編輯:周嫻責編:魏寒冰

貴州六盤水:高品質發展描繪農業現代化好“豐”景_fororder_1698108418215522

今年刺梨豐收。黃慶松 攝

  倚特而立,117.56萬畝刺梨紮根沃土拔節生長;

  向綠而行,10萬畝茶園在北緯26度得低緯度高海拔之地利吐露新芽;

  向高而起,20年前340畝從四川遠赴水城區猴場鄉“安家”的獼猴桃生動實踐從握手到落地開花的動人詩篇。

  ……

  青山開闊,綠樹成蔭,四時花香,季季有果。一幅幅豐收圖景凝結著涼都人民急流勇進的發奮蹈厲,一顆顆金黃碩果滿載著涼都兒女對時和歲豐的鼓舞歡忻。

  回溯過往,六盤水市農業現代化高品質發展新圖景並不是一蹴而就。

  地處烏蒙深處,典型的喀斯特山地城市,耕地“高、少、碎、瘦”的特徵呈現出的是六盤水農業生産的“先天”不足。如何將制約農業效益的“窮山”,變成高效農業發展的“靠山”?

  六盤水搶抓新國發2號文件重大機遇,堅持以高品質發展統攬農業農村工作全局,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積極探索山地特色農業現代化,以生産綠色化、産業鏈條化、業態融合化等為要點,提升農業品質效益和競爭力,持續推動農業産業提質增效向縱深拓展。

貴州六盤水:高品質發展描繪農業現代化好“豐”景_fororder_1698108301737401

舍烹美如畫。舍烹村供圖

  村美·農旅融合勾畫“美麗樂園”

  銀杏漸黃,上萬遊客在盤州市妥樂村靜心賞景,擁抱深秋;北盤江大橋下,農家樂老闆“小馬哥”忙碌不已,吃飯燒烤的預定已排滿檔期;六枝特區落別鄉牛角村,極具布依族風情的鄉村民宿迎客不斷,入住率已達100%……

  賞秋景、品秋韻、享秋實,“雙節”假期,憑藉別具特色的鄉村文化和旅遊資源,六盤水各地迎來“鄉村旅遊熱”。

  近年來,六盤水搶抓戰略機遇,立足特色資源,積極探索“農旅融合、以農促旅、以旅強農”的發展新路子,打造了眾多優質農旅産品線路,推出水城區百車河、鍾山區大河鎮、六枝特區落別、盤州市岩博村等一批特色鮮明的農旅融合型園區,讓田園鄉村變成“美麗樂園”。

  鍾山區月照街道雙洞村,黃墻紅瓦,山水相融,前來吃飯、住宿、體驗的遊客絡繹不絕。“依託月照養生谷景區優勢,我們積極探索農旅融合發展,引進雙洞山泉、洞穴燒烤、戶外運動基地、生態觀光園等項目,開設鄉村旅館、農家樂等,村集體經濟年經營性收入達30萬元,累計帶動近300名群眾就業,促進增收30余萬元。”雙洞村黨支部書記楊睿介紹道。

  夏摘蜜橘,秋摘刺梨、獼猴桃,在盤州市普古鄉舍烹村,以農業特色産業為主的“採摘遊”也同樣吸引著大批遊客進村。據舍烹村黨支部書記陶永川介紹,該村發展種植獼猴桃、刺梨、蜜橘等,依託娘娘山旅遊公司,帶動了113家經營主體自主創業發展,其中有50多家農家樂、牛肉館和其他炒菜館。

  此外,背靠貴州第一高原濕地娘娘山,舍烹村打造出江源洞景點、民族風情街、娘娘山國家濕地公園索道等項目,通過農旅一體,抱團發展,舍烹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2年的不足4000元提高到現在的2萬元。

貴州六盤水:高品質發展描繪農業現代化好“豐”景_fororder_1698108491479693

紅心獼猴桃喜獲豐收。黃慶松 攝

  業興·山地特色繪就“豐收田園”

  “種刺梨不僅保護青山綠水,每年還能給我們家帶來近5萬元的收入。一到刺梨收購的日子,心裏就有了盼頭。”望著山間連片的刺梨樹,水城區野鐘鄉野鐘村刺梨種植大戶徐天勇滿臉堆笑。

  偏隅西南,深居烏蒙,六盤水聚力突破“海拔高、耕地少、土地破碎、土地貧瘠”的瓶頸制約,立足山地資源,因地制宜,選準特色産業,走出一條差異化發展新路子。

  種植刺梨,發展茶葉,培育紅心獼猴桃……因“山地”而制約,也因“山地”而破局,于薄弱環節發力往往能“四兩撥千斤”。

  如今,全國最大的刺梨基地、全省最大的獼猴桃基地蔚然成勢;“盤縣火腿”“水城獼猴桃”入選國家與歐盟地理標誌互認産品清單;“天刺力”“彌你紅”等品牌進入全省農産品品牌價值評價50強名單……

  發展的腳步不曾停息。2020年,六盤水市提出建設“兩園一田”項目,以“兩園一田”為抓手,六盤水大力發展以獼猴桃、刺梨、茶葉“涼都三寶”為重點的山地農業特色産業,當更多“土特産”從磅薄烏蒙中躍起,六盤水“一煤獨大”的格局奮力轉型“多點共進”。

  2023年,預計全市獼猴桃産量6.3萬噸,較去年增長29.9%,刺梨鮮果産量8.6萬噸,比上年度增長10.2%;全市投産茶園29萬畝,生産幹茶産品9163噸,産值23.33億元……數據相聚,匯成六盤水一路奮鬥的印跡。

  錨定方向,步履鏗鏘。以“涼都三寶”為代表的特色農業種植面積近400萬畝,刺梨種植和加工規模全國最大,紅心獼猴桃種植規模全省最大,打造了年加工萬噸獼猴桃精深加工中心和貴州最先進的分級包裝生産線……今朝千年夢,勁吹“和美”風,在時間的長河裏,六盤水提筆“從無到有”的盪氣迴腸。

貴州六盤水:高品質發展描繪農業現代化好“豐”景_fororder_1698108629291208

保華鎮二道坪村以機促農生産。黃慶松 攝

  人和·以機促農共築“幸福家園”

  正是農忙季節,鍾山區保華鎮二道坪村的田地裏熱鬧非凡。玉米收割機來回穿梭,伴著機器轟鳴聲,一排排玉米被吞入收割機“腹”中,而一棒棒成熟的玉米則直接進入收割機的糧箱裏,秸稈隨即被粉碎……

  “沒想到苞谷都能用農機收!收下的苞谷棒一點都沒碎,十分完整,還把苞谷稈直接碾碎還田,真是太好了!”一旁的村民嘖嘖稱奇。

  作為我國南方重要煤炭基地,六盤水市農業生産“先天”條件拘囿于山高溝深,耕地零碎的現實困境。如何破局?六盤水以山地特色農業現代化為時代命題,積極引進先進適用的農機化新技術、新裝備,全力推進農業機械化高質高效發展。

  過去,二道坪村除了使用人力耕種附近成片的地塊,村裏部分零散土地仍處於撂荒狀態,生産效率低下,土地資源浪費。近幾年,村裏組織起一支農機專業服務隊,以“合作社+農戶”模式開展“全程機械化+綜合農事”等服務,促進農業節本增效、農民節支增收。

  從“人不閒地不閒就能賺錢”到“人閒地不閒也能賺錢”,如今,六盤水走出一條走産業化、差異化的山地特色農業路子,把田間地頭激蕩的科技動能轉化為增産豐收的無盡喜悅。

  在困境中破“難點”,通“堵點”,補“短板”,如今,一幅幅“內外兼修”的富美鄉村畫卷躍然于涼都大地。

  農旅融合,美美與共,美麗樂園滿載希冀激蕩豐收田野;山地特色産業闊步前行,繪就山水共美豐收樂園;以農養“機”,以“機”促農,科技賦能傳統農業,踐諾村美人和,共築幸福家園的約定。(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魯媛 向秋樾)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