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視頻             直觀中國       |      老外在貴州       |       熱點專題       |      Hi,貴州!     
貴州:傳統與新潮聚合助力文旅新發展
2024-01-23 09:39:39來源:新華網編輯:羅淼責編:魏寒冰

      新華社貴陽1月22日電 題:貴州:傳統與新潮聚合助力文旅新發展

  新華社記者駱飛、相文昊

  近日,雖然天氣比較寒冷,但緊鄰貴州“母親河”烏江的烏江寨景區,卻有不少遊客“打卡”。這裡依山傍水,多古樸典雅的亭臺樓閣,宛如大山裏的“山水江南”。

  剛剛過去不久的元旦假期,烏江寨景區是不少人跨年的“網紅地”。跨年當天,景區推出了不少形式新潮、有趣的主題活動:焰火秀、無人機表演、非遺集市……除了能夠觀光遊覽,景區還增加了不少互動性強的活動,為遊客們帶去歡樂。

貴州:傳統與新潮聚合助力文旅新發展

貴州省興義市萬峰林景區(2023年9月15日攝)。新華社記者 楊文斌 攝

  該景區相關工作人員表示,景區在打造時就考慮把更多流行元素融入進去,在運營過程中,尤其是節假日期間,也會推出更多新潮好玩的活動,滿足遊客們更多元的消費需求。

  地處中國西南腹地的貴州,群山連綿的自然環境孕育了良好的自然生態和多彩的民族文化,讓貴州擁有世界自然遺産、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地質公園等眾多一流旅遊資源,賦能全域旅遊發展。

  從注重觀光遊覽到增強互動參與,這些年,貴州在推進旅遊産業化發展的過程中積極謀求新的突破。

  去年夏天,在擁有“最美稻田”的萬峰林景區,貴州省興義市舉行山地馬拉松比賽,讓參與者在奔跑中感受大自然之美。

貴州:傳統與新潮聚合助力文旅新發展

2023年9月16日,2023國際山地旅遊暨戶外運動大會開幕式在貴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興義市舉行。新華社記者 楊文斌 攝

  貴州還積極推進世界級大橋與山地旅遊相融合,讓飛架于高山峽谷之間的世界級大橋不僅成為道路交通的重要支撐,也成為極限運動員等不斷挑戰自我的極限運動平臺。

  非遺、“網紅”等元素加持,讓貴州鄉村旅遊更快發展起來。地處烏江源頭水域的化屋村是貴州省黔西市“歪梳苗”聚居的村落。這些年,通過發展鄉村旅遊,化屋村找到了推進鄉村振興的新方向。

  每逢週末、節假日,化屋村總能吸引不少遊客。苗族歌舞表演、農家打糍粑、蠟染刺繡非遺展示……遊客在化屋村不僅能看到雄奇險秀的自然山水美景,還能了解多彩的苗族文化。

  化屋村黨支部書記許蕾説,全村因地制宜發展鄉村旅遊,把少數民族文化、鄉村特色産業等融進去,不斷增強村民的參與感和獲得感。同時,村裏也結合遊客多元消費需求,不斷完善民宿、餐飲等配套,引入經營主體參與拓展旅遊業態,不斷提升遊客的體驗感。

貴州:傳統與新潮聚合助力文旅新發展

這是貴州省黔西市新仁苗族鄉化屋村沿岸的露營基地。新華社記者 楊文斌 攝

  2023年,化屋村在一處懸崖上打造了露營基地。投入運營以來,這個“懸崖露營基地”已逐漸成為化屋村新的“網紅”打卡地,觀星空、聽音樂、喝咖啡……化屋村旅遊業態更時尚。同時,化屋村還推出水上觀光遊、滑翔傘等旅遊新産品。

  近年來,貴州把大力發展鄉村旅遊作為推進旅遊産業化的重要支撐,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提升品質的要求,持續提高文旅融合發展水準。

  近期,“村超”2024年新賽季預選賽在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縣正式開啟。開幕式當天,近萬人在榕江縣城區的足球場迎來新年相聚。

  2023年火熱“出圈”,“村超”如今是樂子也是路子。各類通過“村超”匯聚的流量不斷賦能榕江縣鄉村體旅新發展,為貴州苗鄉侗寨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

貴州:傳統與新潮聚合助力文旅新發展

這是2023年6月23日拍攝的貴州榕江(三寶侗寨)和美鄉村足球超級聯賽比賽現場。新華社記者 楊文斌 攝

  據榕江縣“村超”辦公室提供的數據,2023年“村超”系列賽事舉辦以來,當地累計接待遊客超733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81.13億元。

  隨著新賽季的開啟,村民閆義挺的小吃攤又開始熱鬧起來。“‘村超’決賽期間,我每天早上五六點就起床擺攤,一直要到淩晨1點多才歇業。”他説,每天都要賣好幾百份榕江特色卷粉,收入也比過去翻了好幾倍。

  新賽季即將“遇見”春節,榕江縣希望抓住更多“假日力量”。榕江縣縣長徐勃説,“村超”今年要努力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並舉,推動鄉村文體旅融合發展,為全縣乃至全省旅遊“冬季不冷,淡季不淡”作貢獻。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