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個黑色機櫃上藍燈閃爍,由上千台伺服器組成的大規模算力集群猶如“超級大腦”日夜不停地運轉。
一條條流水線上機械臂操作靈活,最快能1秒産出1顆電芯,2.5分鐘生産1個電池包。
一座座煤礦礦井裏遍佈感測器和監控設備,現代化機械取代工人揮舞鋼釬鎬頭,地層深處的變革不斷推進。
……
這些生産畫面,是貴州推進新型工業化的生動寫照。緊扣高端化、智慧化、綠色化,地處西部欠發達地區的貴州,經濟結構正在悄然變化。
一張“算力券”的發放
算力是數字時代的生産力。貴州是全國首個大數據綜合試驗區,數據中心建設起步較早。當前人工智能大模型蓬勃發展,貴州搶抓“風口”,驅動數據中心從存儲中心向“智算優先、算存一體”加快轉型。
2月29日,在貴州算力券發放啟動儀式上,執行主體介紹算力商城情況。新華社記者 向定傑 攝
位於國家級新區貴安新區的華為雲高端園數據中心規劃總投資87億元,佔地面積約1904畝。在這裡,多個機房正在加緊建設。施工現場,塔吊林立、工程車穿梭。進入部分已投用的樓棟,是另一番熱鬧景象。只見一排排高兩米、酷似黑色儲物箱的AI機櫃整齊排列,令人仿佛置身科幻大片中的場景。
“我們採用液冷與風冷相結合的技術降低能耗。”項目現場負責人譚明歡介紹,今年園區還要完成6棟機房的交付,預計部署算力卡將達到25萬張。
貴州省大數據發展管理局的數據顯示,去年,華為雲、中國電信等智算中心相繼落地,部署的智算晶片達7萬張以上,數量較年初提升93倍,規模位居全國前列。
3月30日,華為雲計算技術有限公司與貴安新區管理委員會正式簽署合作協議。根據協議,華為雲將在貴安新區建設華為雲智算基地,助力當地打造全國規模最大的國産算力基地,構建人工智能産業生態。
算力供給日益充沛的同時,如何激發使用需求至關重要。為降低企業成本,貴州推出算力券這一數字化憑證。2月29日,72家省內外企業領取了該項政策補貼,在購買貴州算力服務或數據交易産品時可以抵扣一定比例費用。
算力券發放的執行主體、貴州省算力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張平,在當天的發放儀式上表示,今年當地擬發放的算力券包含總額1億元的現金券和若干實物券。此舉將推動實現算力資源的優化配置和高效利用,推動貴州算力産業快速發展。
作為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國家樞紐節點之一,貴州加快打造面向全國的算力保障基地。貴州提出,要用好用足算力券政策,支持激勵省內外企業、高校、科研機構等購買算力服務,培育一批專業化算力運營商,力爭2024年帶動算力産業規模突破100億元。
一個“電池包”的集成
隨著新能源汽車的快速發展,電池包技術日新月異。比亞迪集團旗下的弗迪電池有限公司深耕行業20余載,自主研發的專利産品“刀片電池”不僅供集團自用,也服務其他車企。
在貴安新區由16棟建築組成的弗迪電池廠房內,上千名工人正在工作。車間內,鋰電池分選機、點焊機等現代化設備高速運轉,一塊塊動力電池陸續下線。經過1萬多次的充放電試驗檢測後,合格的電池包成品將包裝發貨,專門給比亞迪海鷗系列新能源汽車使用。
2022年弗迪電池與貴安新區簽約,總投資25億元建設年産10吉瓦時(GWh)動力電池生産線。2022年10月第一條生産線投産,實現了當年簽約、當年開工、當年建成投産。2023年,該公司完成工業總産值41.95億元。
“現在4條生産線都已投入生産,每天可出貨400多個電池包、3萬多顆電芯。”項目經理宋哲表示,“刀片電池”因形狀像刀片而得名,相比傳統磷酸鐵鋰電池,具有能量密度高、空間利用率大的優點。
依託豐富的磷礦資源和較低的勞動力成本,貴州正積極建設新能源動力電池及材料研發生産基地。去年10月,佔地約885畝、總投資約70億元的寧德時代(貴州)新能源動力及儲能電池生産製造基地項目一期正式投産。其自動化率達到95%,從投料到成品産出的週期內,可實現1秒産出1顆電芯、2.5分鐘生産1個電池包。
寧德時代(貴州)新能源動力及儲能電池生産製造基地(2023年10月19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向定傑 攝
“我們將持續採用領先的技術、先進的産品和解決方案,深度參與貴州新能源産業生態建設。”寧德時代董事長曾毓群在項目投産儀式上説,企業將在磷礦開採、原材料生産、鋰電池製造、電池回收等全産業鏈踐行綠色低碳理念,為當地新能源産業持續建鏈、補鏈、延鏈、強鏈。
今年,貴州提出要實現新能源電池材料産業和新能源汽車産業增長15%。為完成這一目標,目前當地正在招引一批生産服務的配套企業來完善産業鏈圖譜,更好發揮集聚效應,減少企業生産成本,從而提高貴州製造的産品競爭力。
一塊“動力煤”的重生
貴州煤炭資源豐富,素有“江南煤海”之稱。作為貴州傳統優勢産業之一,近年來,貴州大力推動煤炭工業轉型升級,煤礦規模化、機械化、智慧化邁出實質性步伐,為煤炭工業健康發展注入了新活力。
走進貴州發耳煤業有限公司發耳煤礦的調度應急救援指揮中心,井下生産、通風、運輸等實時畫面不停地在大螢幕上跳動,工作人員不時通過電話指揮井下工作。
4月1日,發耳煤業工作人員在調度應急救援指揮中心工作。新華社記者 陶亮 攝
2018年,發耳煤礦在貴州率先建成智慧化綜採工作面,成為貴州省第一家實現綜採工作面智慧化、生産輔助系統信息化的礦井。得益於5G、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的運用,礦井實現了節能增效。2020年,發耳煤礦入選國家首批智慧化示範建設煤礦。
“煤礦智慧化改造後,井下的工作人員大幅減少,生産效率反而提升了47%。”貴州發耳煤業有限公司機電環保科負責人宋健説,智慧化綜採工作面運行後,現場工作人員每班由16人減少至10人;生産輔助7個子系統現場值守人員由過去的74人減少到目前的21人。他表示,隨著智慧化設備的投運,在集控中心遠程操控,就能對生産過程中機電設備出現的故障及時做出警告提示,以便準確判斷、快速處置。同時,通風機、壓風機等5個子系統實現了無人值守。
“現在的煤礦設備更加先進,工作強度更低,也更加安全。”在煤礦工作近20年的李孔活,親身經歷著機械化、智慧化給煤炭採掘業帶來的巨變。他告訴記者,現在不僅能對井下人員實時精準定位,而且3個人以上的作業點全部實現監控視頻覆蓋,工作起來心裏更踏實了。
4月1日,發耳煤業工作人員在井下調試智慧掘進機。新華社記者 陶亮 攝
貴州發耳煤業有限公司煤礦智慧化轉型之路,是眼下貴州推動傳統煤炭産業轉型升級的真實寫照。近年來,貴州大力推進煤礦智慧化機械化升級改造,到2020年底,全省煤礦已實現正常生産煤礦採煤機械化率、輔助系統智慧化率“兩個100%”,信息化、智慧化還將進一步重塑這一傳統産業。(記者 王麗、向定傑、施錢貴)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