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視頻             直觀中國       |      老外在貴州       |       熱點專題       |      Hi,貴州!     
科創潮涌逐浪高 ——黔東南州全力推動“科技入黔”用新質生産力助推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
2024-05-28 16:39:12來源:黔東南微報編輯:羅淼責編:魏寒冰

  位於黔東南州臺江經濟開發區的貴州麒臻實業集團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注于廢舊電池、含鉛廢物高效綠色處理暨綜合回收再利用的重點企業,去年6月投入生産的二期項目,在設計、工藝、智慧、環保等方面,均走在了全國同類行業的前端,這也吸引了全球領先蓄電池製造與銷售企業柯銳世的關注。

科創潮涌逐浪高 ——黔東南州全力推動“科技入黔”用新質生産力助推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

貴州麒臻實業集團有限公司車間一角(黔東南州融媒體中心記者 龍思全 楊育森 攝)

  而之所以能夠和柯銳世企業達成合作協議,得益於公司一直以來堅持科技興企的理念,稀貴金屬萃取車間的生産工藝就是最生動的體現。這是和中南大學緊密合作並共同研發的專利,採用真空爐技術進一步提取廢舊電池裏的貴重金屬錫和銻,每年就給公司帶來了超2000萬元的收益。

  “中南大學和麒臻實業的合作,讓我們看到了産學研深度合作創造的價值。高校科研院所及企業不僅實現了雙方共贏,也為我州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提供了強勁的內生動力。”黔東南州科技局局長李志剛向記者介紹道,2023年黔東南州加大對外交流合作的力度,讓科技創新來引領培育發展新質生産力,2023年黔東南州高新技術産業産值首次突破120億元,增速全省第一。

  科技是第一生産力,是先進生産力的集中體現和主要標誌,發展新質生産力必須以科技為支撐。近年來,黔東南州以國發〔2022〕2號文件和省政府支持打造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橋頭堡”為契機,緊扣主戰略主定位,狠抓“科技入黔”,用好用足省內外機構、技術、人才等科創資源,通過科技賦能助推經濟高品質發展。

  加強東西部對接交流,夯實“科技入黔”基礎。強化高層對接,省科技廳2023年12月帶領黔東南州專程赴廣東省科技廳座談,共商廣東省科技創新支持“橋頭堡”建設,並於2024年3月形成支持“橋頭堡”建設重點事項清單,由貴州省科技廳發函廣東省科技廳,協調在平臺共建、項目實施、人才選派等方面給予支持。近三年來,先後7次與佛山市科學技術局座談對接科技協作。先後與南方科技大學、中南大學、西安交通大學、江南大學、華南農業大學、電子科技大學、中國農業科學院、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廣東省農業科學院等國內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加強科技交流合作,簽訂科技合作協議,做好技術、成果收集和推介工作,借助技術、成果、人才等優勢資源賦能産業發展。

  狠抓科技平臺載體建設,推動“科研機構”入黔。引入佛山高新區火炬創新創業園公司與黔東南高新區共建“佛黔眾創空間”。引入廣東省高校科技成果轉化中心共同建成廣東高校科技成果轉化中心黔東南州科技成果轉化基地(分中心),通過平臺精準對接粵港澳高校科技成果,推動科技成果和項目到黔東南州孵化落地,助力經濟高品質發展。引入佛山科技學院合作在黎平縣建成“佛山·黎平東西部協作科技創新中心”“廣東省生物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黎平縣分中心”,通過“博士+企業”方式建成産學研基地2個,在生物炭和活性炭領域開展了系列技術研究和成果轉化。引入江南大學産業技術研究院在凱里市合作建成“黔東南州酸係食品(酸性調味料産品)技術創新中心”,通過平臺引進5名研究生開展酸湯産業科技創新,服務酸湯産業發展;與湖南大學、中南大學在岑鞏縣合作建成“黔東南州碳基材料研究院”,圍繞碳材料領域開展産品研發及科技成果轉化。

科創潮涌逐浪高 ——黔東南州全力推動“科技入黔”用新質生産力助推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

黔東南州科技局組織赴佛山大學對接産學研合作開展科技人才和成果引進工作(黔東南州科技局供圖)

  全面深化産學研合作,推動“科技成果”入黔。支持麻江縣水源地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引進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喬小燕團隊1項科技成果,共同實施《紅茶及其製備方法應用與示範》州級科技計劃項目。推動佛山科技學院與黎平縣霞宇油脂公司共建産學研合作基地,以油茶為原料共同開發了“山茶油潤膚精華液”,並實現量産推向市場。推動黎平白娘子藥業公司與廣東省農科院合作,共同實施“食藥用石斛産業化成果技術應用與示範”項目,幫助企業引進新品種、運用新技術,助力企業和産業加快發展。促成臺江麒臻實業集團、從江盛世泰和公司等6家企業與中南大學、暨南大學、同濟大學等高校産學研合作。2023年全州累計引進實施省級科技成果轉化項目21項,2024年引進實施省級科技成果轉化項目9項(第一批)。

科創潮涌逐浪高 ——黔東南州全力推動“科技入黔”用新質生産力助推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

黔東南州科技局在福建省南平市開展科技招商項目簽約儀式(黔東南州科技局供圖)

  加大爭資爭項工作力度,推動“科技項目”入黔。著眼全州産業高品質發展,圍繞“四新”主攻“四化”,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在産業發展中的關鍵和中堅作用,全力做好科技招商工作,先後組織赴深圳、佛山、福建、雲南等地考察拜會深圳康佳集團、佛山醫藥集團、廣東順德周大福珠寶等國內外知名企業23家。狠抓科技招商引資落地落實,2023年科技招商引資走出去、請進來對接企業33家,其中世界500強、國家高新技術企業21家,先後與重慶思耐貝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廣東省航睿澤貿易有限公司、深圳市杉源醫療有限公司、福建省建陽榮鑫精細化工有限公司簽訂了4個産業合作協議,項目總投資額8.2億元,截至目前4個項目均已落地建設。全力做好向上項目爭取,2024年以來,先後獲立項省級職務科技成果轉化賦權試點項目1項,總投資1500萬;成果轉化貸獎補項目1項,獎補資金70萬元;省級科技計劃項目23項,獲補助資金640萬元;新增組織申報省級重大成果轉化項目7項,申報資金3300萬元。

  深化招才引智聚集人才,推動“科技人才”入黔。在全省市州率先建成科技人才“蓄水庫”,主動對接西南大學、廣東省農科院等高校科研院所,引進280名副高職稱或博士學歷人才加入“蓄水庫”,並選派20名人才作為“科技特崗”到20家企業指導科技創新,先後培育新品種1個,申請各類專利10項,制定標準7項,申請地方標準1項,為企業轉型升級發展和核心競爭力提升發揮了重要作用。不斷加大科技人才培養力度,2023年新增省級高層次創新型人才18人,新增人數實現歷史性突破,同比增長350%,全州總數達到60人;組織19人申報2024年省級高層次創新型人才,目前10人已通過省級公示。積極面向大灣區做好人才對接和科技特派員選派工作,2024年先後從廣東海洋大學、仲愷農業工程學院、廣東省農業科學院、佛山大學等高校、科研院所選派16名高層次科技人才到黔東南州黎平、從江、雷山等6個縣市開展産業發展技術指導服務,通過共建基地引進先進實用科技落地轉化,促進産業又好又快發展。加強大院大所對接力度,以平臺為載體、項目為紐帶,近三年先後柔性引進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等160名科技人才到黔東南開展創新創業活動,先後邀請中國工程院胡培松院士、謝華安等5名院士到黔東南指導産業發展工作。(黔東南州融媒體中心記者 康莉)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