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視頻             直觀中國       |      老外在貴州       |       熱點專題       |      Hi,貴州!     
“特種兵”愛上貴陽菜市場 在人間煙火裏找尋生活本味
2024-06-14 09:32:00來源:多彩貴州網編輯:羅淼責編:魏寒冰

  多彩貴州網訊(記者 李鈺)“阿姨,這個酸蘿蔔怎麼賣呀?”“先不急,你先嘗一嘗,好吃得很!”在貴陽鯉魚街經營酸蘿蔔攤的黃奶奶正操著“貴普”向遊客介紹自己家的酸蘿蔔。“以前都是做本地熟客和學生的生意,這兩年多了好多遊客!”黃奶奶十分感慨。

  作為見證貴陽城市發展的老街巷之一,鯉魚街菜市場一直是居住在環北吉新小區、威清路附近的“老貴陽”們每天必去買菜的地方。然而居住在這裡的“老貴陽”們慢慢發現,原本作為熟人社會的傳統社區,近年來“闖”入了許多操著普通話的外地遊客,而且以年輕人居多。

“特種兵”愛上貴陽菜市場 在人間煙火裏找尋生活本味

鯉魚街 王曉/攝

  原本很難引起年輕人關注的菜市場,如今卻成了年輕人的“新寵”。在剛剛過去的端午假期,不少來貴陽遊玩的年輕遊客紛紛把“逛市場”列入自己citywalk的重要一站,更有甚者制定了週密的貴陽“菜市場”打卡攻略,來一次地地道道的“菜市場旅行”。

  年輕人愛逛菜場,是對鄉愁的另類表達

  年輕人愛逛菜市場不僅讓攤主們深有體會,也切實反映在各大互聯網平台中。小紅書平臺上,有關“逛市場”的帖子就高達116萬篇;豆瓣“菜市場愛好者”小組成員達到了16.1萬人,其中熱帖前五中有2篇內容關於貴陽菜市場。

“特種兵”愛上貴陽菜市場 在人間煙火裏找尋生活本味

豆瓣“菜市場愛好者”小組熱門榜單貴州上榜

  每逢節假日和週末,黔靈巷、民生路、鯉魚街、油榨街等地的菜市場便擠滿了來貴陽旅遊的“特種兵”們,他們穿梭于賣菜、賣肉等小攤販前,真切地感受貴陽早市的快樂和煙火氣,而民生路滷味、炸土豆片,鯉魚街酸蘿蔔,油榨街“貴州沙拉”也成為菜市場愛好者們的心頭好,也因此把這些一直默默無聞卻又必不可少的菜市場帶入了互聯網大潮中,徹底火了一把。

“特種兵”愛上貴陽菜市場 在人間煙火裏找尋生活本味

黔靈巷菜市場 王曉/攝

  曾經只屬於成年人或中老年人的菜市場,如今為何受到年輕人的青睞?答案不僅是當地特色美食,菜市場作為由人、空間、美食、氣味、方言共同組成、最具本地生活氣息的獨有場域,勾起了“95後”“00後”們的鄉愁,想起了兒時的歡樂時光。

“特種兵”愛上貴陽菜市場 在人間煙火裏找尋生活本味

黔靈巷菜市場 王曉/攝

  有人説:“上一秒逃離北上廣,下一秒愛上菜市場”,年輕人逛菜市場,在這裡購買本地食材,聽到只屬於當地的口音和方言,感受到這裡獨具特色的煙火氣,這一切都是治愈許多人“城市病”的良藥。尤其是立夏之後,貴陽進入旅遊旺季,與其去網紅打卡點人擠人,不如深入本地人生活場所,體驗別樣的貴陽風味,亦是一種快樂。

  在貴陽逛菜市場,好吃之餘更好玩

  如今,年輕人逛菜市場並不像其父母輩那樣具有極強的功能性和目標感,而是融合當下很多時代特徵,例如他們會把菜市場列入城市citywalk行程單中,作為打卡拍照和體驗點來逛。同時,一些傳統的菜市場也通過商業地産和活動火爆“出圈”,成為當地“文旅綜合體”的組成部分,花溪十字街中心的農貿市場就是其中之一。

“特種兵”愛上貴陽菜市場 在人間煙火裏找尋生活本味

花溪十字街農貿市場 圖源:花溪文旅

  花溪十字街農貿中心位於花溪區核心地段,始建於1996年,多年來成為周邊小區居民買菜的重要場所,許多老字號餐館遍佈四週,一直以來都生意紅火,往來客人不斷。但是,菜市場投入使用已20多年,內部設施存在年齡老化、陳舊、衛生環境等問題。2022年,隨著全新的花溪十字街開街,菜市場也以全新面貌示人,大家熱愛的花溪辣椒、滷味、豆製品、辣子雞等本地特色美食都已入駐市場,並以純粹、原始、鮮活的狀態展現花溪本地人的生活樣貌。

  “每逢週末都會和朋友同學過來逛逛,這裡離我們學校蠻近的,買菜、吃滷味都很方便,價格也比市區便宜一些。而且這裡離花溪十字街很近,不僅好吃也好玩,週末可以在這邊過一天。”在貴州大學讀研究生的蔡同學表示。

“特種兵”愛上貴陽菜市場 在人間煙火裏找尋生活本味

花溪十字街農貿市場 圖源:花溪文旅

  不是超市逛不起,而是菜市場更有性價比。如今,隨著中國城鎮化進程的加速,人口遷徙速度不斷加劇,城鎮人口的暴增也讓曾經的“農村青年”“小鎮青年”失去了在空間上及精神上與家鄉的連接。同時,經濟環境及消費主體的變化也讓部分年輕人産生了“既要精緻,又要划算”的消費觀,到菜市場盡情“玩耍”,正成為越來越多年輕人的共識。

  一飯一蔬才是生活原本的味道

  每個人愛逛菜市場的理由不同,鄉愁、好吃、社交、出片、治愈……但説到底,還是受食材和美食的召喚。資深老饕們都知道,一座城市最好吃的店,往往都隱藏在菜市場附近,食材新鮮、鍋氣十足、價格親民,一秒就能征服“特種兵”們,能給城市“上大分”。

  “今天和朋友逛了油榨街這邊的菜市場,吃了很出名的‘貴州沙拉’,也吃了酸蘿蔔和滷味,一路都在跟朋友説好像我很久都沒有像今天那樣食欲滿滿,也很久沒有這樣好好吃飯了。有時真的覺得這樣普普通通的一飯一菜才是生活本味。”來自珠海的遊客冰冰(化名)告訴記者。

“特種兵”愛上貴陽菜市場 在人間煙火裏找尋生活本味

貴陽油榨街“貴州沙拉”攤位 圖源:爽爽貴陽 甲秀南明

  互聯網時代,在“95後”“00後”成為主流敘事中,往往充滿著優績主義和效益主義,強調高效、強大、時尚、酷炫、迅速和便利,帶有一種極為強烈的競爭意識和對現實的恍惚感。尤其是生活在大城市裏的年輕人,隨著中國産業不斷升級,年輕人失去了父母輩圍繞著柴米油鹽醬醋茶的生活模式,下廚做菜成為這個時代的“奢侈”。

  而有著幾十年甚至百餘年曆史的菜市場則代表了一種反其道而行之的生活方式,質樸、簡單、實在,直接指向味蕾及人對吃最原始的需求。無論時代如何變化,隱藏在人類內心深處對食物的情結是不會改變的,因此大型連鎖超市充斥著現代生活,菜市場這種“前現代”又“非常規”的場所反而讓年輕人覺得新鮮,獲得了久違的鬆弛感。

“特種兵”愛上貴陽菜市場 在人間煙火裏找尋生活本味

黔靈巷菜市場 王曉/攝

  因此,年輕人愛上逛菜市場也就變得合情且合理。當高端消費浪潮退去,把目光重新投向菜市場,無疑是經過生活洗練後的結果,也不失為一種消費觀的“成長”及精神上的“成熟”。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