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視頻             直觀中國       |      老外在貴州       |       熱點專題       |      Hi,貴州!     
尋訪“三線”印跡 | 水城發電廠:“退”的使命是為向“綠”進發
2024-06-26 16:41:18來源:今日涼都編輯:羅淼責編:邱觀史

  來到位於鍾山區汪家寨鎮藝奇村的水城發電廠舊址,迎面看到的便是“三線記憶”之門。步入門內,就像變換了時空,進入一片略顯荒涼卻又承載著故事的土地。

  電廠大部分建築,尤其是代表電廠核心部分的大煙囪已經被全部拆除。零星散佈的建築,有的已經被時間侵蝕,留下斑駁印跡,有的輪廓依然清晰,仿佛在訴説著曾經的輝煌與榮耀。

尋訪“三線”印跡 | 水城發電廠:“退”的使命是為向“綠”進發

水城發電廠廢棄的家屬樓

  時間回溯到1964年,根據西昌會議精神,為了向即將上馬的六枝、水城礦區煤炭基地和水城水泥廠、鋼鐵廠提供電源,中央決定在水城建設大型火力發電廠。水利電力部攜手西南電力建設管理局與華東電力設計院,共同踏上了選址之旅。

尋訪“三線”印跡 | 水城發電廠:“退”的使命是為向“綠”進發

空中俯瞰水城電廠原址

  水城發電廠,這個代號為“572工程”的項目(因專用信箱代號為300號信箱,所以又叫300號電廠。由於戰時所需,也稱天生橋牧場)承載著國家戰略與地方發展的雙重期望,開啟了建設征程。

  初期選址歷經波折,直到1966年7月彭德懷、李井泉、程子華出席盤縣會議後視察了“572工程”現場,並確定了廠址,隨後水電部正式批復,廠址選定在汪家寨天生橋(水簾洞)旁。這裡不僅與水大鐵路線和水煤線毗鄰,交通便捷,而且地質結構穩固,完美契合了“靠山、分散、隱蔽”的戰備要求。

尋訪“三線”印跡 | 水城發電廠:“退”的使命是為向“綠”進發

上世紀六十年代水城發電廠廠區

  1966年,建設者們在簡陋的條件下,以帳篷為家,以山川為伴,開始了水城發電廠的艱苦建設。項目由華東電力設計院規劃,雲南電力建設公司承建。在建設與投産的過程中,面對重重挑戰,建設者們展現出了非凡的自力更生精神與創新能力。無論是自行修復關鍵部件,還是通過群策群力解決技術難題,他們都以實際行動詮釋了“進得來、站得住、展得開”的建設口號。

尋訪“三線”印跡 | 水城發電廠:“退”的使命是為向“綠”進發

上世紀六十年代水城發電廠發電設備

  經過八年的不懈努力,1974年9月26日,水城發電廠I號機組正式並網發電,標誌著貴州省首臺現代化5萬千瓦高溫高壓雙水內冷汽輪發電機的成功投運。

  這一里程碑式的成就,極大地緩解了六盤水地區乃至貴州電網的供電壓力。1978年12月26日,水城發電廠II號機組投産,進一步鞏固了水城發電廠在區域電力供應中的重要地位。

  由於國家産業政策的調整,這個曾經神秘、輝煌的“572工程”——水城發電廠,在為貴州電力貢獻了32年後,于2006年12月28日完成了歷史使命,退出了歷史舞臺。水城電廠關停之後,職工也被分流到新的大型火電廠,繼續為火電事業添磚加瓦。

尋訪“三線”印跡 | 水城發電廠:“退”的使命是為向“綠”進發

水城電廠廢棄的家屬區

  “電廠最輝煌時,廠區、生活區延綿數公里,尤其是生活區,一色的青磚樓房,醫院、學校,俱樂部、招待所等配套設施一樣不少,高峰時期,職工家屬共有上萬人,其繁華程度不亞於普通縣城。”曾在水城發電廠工作了10年、現在仍然在電力行業堅守的朱耀説。

  水城發電廠,不僅見證了中國電力工業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跨越,更鐫刻了“艱苦創業、無私奉獻、團結協作、勇於創新”的“三線”精神。

  從水城發電廠舊址出發,僅需短短十多分鐘車程,映入眼簾的便是鍾山野馬寨熱電有限責任公司。這座現代化的發電廠,正是水城發電廠歷經鳳凰涅槃後的嶄新面貌。

尋訪“三線”印跡 | 水城發電廠:“退”的使命是為向“綠”進發

鳥瞰野馬寨電廠

  該公司3×200MW超高壓凝汽式機組,原為水城發電廠“上大壓小”異地技改項目,自2006年投入運營以來,總投資額達25.96億元,成為貴州省“十五”期間“西電東送”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據統計,自項目投産以來,野馬寨熱電公司已消納低熱值工程煤、煤泥及煤矸石約1500萬噸,累計發電量高達378.69億千瓦時,供電量達340.11億千瓦時,為推動地方經濟增長作出了突出貢獻。

  然而,這座老火電廠最終還是因為高能耗和環保等原因,2018年9月因破産重整停運。

尋訪“三線”印跡 | 水城發電廠:“退”的使命是為向“綠”進發

野馬寨電廠——花園式工廠

  作為老工業基地,近年來,六盤水對傳統産業“存量”進行改造,大力發展新質生産力,答好“富礦精開”這道必答題。2020年12月,六盤水市和鍾山區政府成立了貴州鍾山野馬寨熱電有限責任公司,開展“熱電聯産”改造有關工作。

  “原來是純發電的機組,現在改為熱電聯産機組。”公司總工程師趙維説,通過“熱電聯産”改造後,公司採取“以熱定電、熱電聯産、集中供熱”的發展方式經營電廠,實現了新舊動能轉換,不僅淘汰了落後産能,完成了對原有脫硫系統、脫硝系統和除塵系統進行超低排放改造,還將發電後的餘熱“變”為了新的經濟增長極,為企業發展拓展出新的空間。

  “公司2號機組已于2023年6月投入商業運營。1號機組於今年5月9日投入商運。3號機組改造工作正在進行中。兩台機組的協同運行不僅降低了廠用電率,提高了設備利用率,還實現了節能降耗的目標。”趙維説。

尋訪“三線”印跡 | 水城發電廠:“退”的使命是為向“綠”進發

野馬寨電廠全景

  改造後的野馬寨熱電公司預計年發電量可達30.36億千瓦時,工業供汽能力達到630噸/小時,供暖覆蓋面積400萬平方米。更重要的是,這一系列的環保升級措施,使得公司每年可額外減少氮氧化物排放511.5噸、煙塵138.84噸、二氧化硫1859.55噸,為推動綠色可持續發展樹立了典範。

  截至5月31日,公司本年度已累計發電5.05億千瓦時,供汽量達到了17836.26噸,充分展現了公司在熱電聯産領域的強大實力與高效運作能力。

  延鏈補鏈強鏈,作為目前貴州省內規模最大的熱電聯産項目,隨著野馬寨電廠3×200MW機組熱電聯營供熱工程建設的推進,蒸汽管網“串”起了一個用熱用電産業集群發展的鏈條。在與電廠一墻之隔的地方,丁晴手套、泡沫製品、洗滌産品等4家用熱企業陸續建起了廠房。

尋訪“三線”印跡 | 水城發電廠:“退”的使命是為向“綠”進發

鳥瞰野馬寨電廠

  在鍾山熱電周邊産業園裏,貴州歸耕醫療科技有限公司生産車間內機器轟鳴,生産的手套被運至義烏銷往全球各地。

  貴州歸耕醫療科技有限公司生産的丁晴手套,每個環節都離不開熱能。該公司從2023年6月落戶這裡後,已有3條生産線投入運行,未來將建成12條生産線,屆時年生産手套10億雙。其中的關鍵,與鍾山熱電供應的熱蒸汽不無關係。“我們是從浙江金華搬過來的,在那邊燒天然氣成本比較高。使用熱蒸汽比燒天然氣的成本降低了至少30%。”該公司負責人胡靜峰説。

  項目全部建成投産後,退出高能耗,年産值約13億元,直接帶動500余人就業。對推進綠色轉型、循環經濟發展,助力碳達峰碳中和具有重要意義。

  從“三線”建設到綠色轉型,水城發電廠這些老“三線”企業並非簡單地退出歷史舞臺,而是經歷了深刻的變革與轉型,向“新”而行,向“綠”邁進,以嶄新的姿態繼續肩負歷史使命,邁向新的輝煌。(六盤水日報全媒體記者 趙芳 郭坤 報道)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