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視頻             直觀中國       |      老外在貴州       |       熱點專題       |      Hi,貴州!     
聚焦算力、賦能、産業三個關鍵 貴州紮實推進數字經濟發展創新區建設
2024-08-26 09:12:19來源:人民日報編輯:羅淼責編:邱觀史

  貴州磷化集團沙壩土礦中心控制室大螢幕上,深達地下400米的作業面運行實況一覽無余。礦長楊傑介紹:“我們利用人工智能演算法解決開採難題,在多個生産環節實現了自動化,傳統的礦山工人則通過技能培訓,不斷補充到延伸的産業鏈中。”

  在貴州,數據作為新型生産要素,正快速融入生産、分配、流通、社會服務管理等環節。作為首個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貴州在建、投運重點數據中心47個。

  2021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到貴州考察調研,希望貴州“在實施數字經濟戰略上搶新機”。2022年1月,《國務院關於支持貴州在新時代西部大開發上闖新路的意見》印發,賦予貴州“數字經濟發展創新區”戰略定位。

  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貴州奮力搶新機,聚焦算力、賦能、産業三個關鍵,充分釋放數據要素價值,紮實推進數字經濟發展創新區建設,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夯實算力底座,瞄準智算賽道——

  在先發優勢基礎上,貴州著力推動數據中心從“以存為主”向“算存一體、智算優先”升級,已成為全球佈局大型和超大型數據中心數量領先的地區之一。

  貴州中雲數據服務有限公司數據中心內,一台臺伺服器高速運轉,與此同時,江蘇一家科技企業調用貴州設備,進行影片特效渲染。順應國家“東數西算”戰略,貴州建設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國家樞紐節點,部署智算晶片10余萬張,形成了超40EFLOPS(EFLOPS指每秒百億億次浮點運算次數)的算力規模。

  今年5月,新版貴州樞紐算力調度平臺上線。“我們著力搭建公平、透明的算力交易平臺,讓算力提供方、需求方像叫網約車一樣,高效對接。”貴州省算力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魏偉介紹,平臺目前已匯聚算力産品102個,完成算力交易27.87億元。

  賦能場景應用,助力數實融合——

  進一步釋放數據價值,貴州聚焦工業轉型、智慧城市、數字鄉村、全域旅遊、公共服務5個重點領域,推動人工智能大模型場景創新應用。

  貴州黃牛産業集團開發的數字運營管理平臺,覆蓋繁育、飼喂、銷售等全産業鏈。2023年,這套系統被免費分享給83家合作企業,得益於此,大方縣肉牛養殖戶汪文芳家的養殖成本降低5%以上。“這麼多牛都有‘電子身份證’,吃多少料、哪天可出欄,打開電腦看,明明白白的。”

  “萬企融合”大賦能行動,帶動貴州3萬多家企業上“雲”、用“雲”。2023年,貴州大數據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發展水準達到46.5,較2020年增長13.1%。“我們從各行業遴選龍頭企業,培育行業大模型生態,形成一批低成本、可複製的解決方案。”貴州省大數據發展管理局局長景亞萍介紹,強化政策、資金、技術等多元支持,通過“龍頭企業建平臺、中小企業用平臺”機制,推動全産業鏈式轉型升級。

  聚力改革創新,培育産業生態——

  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持續推進。貴州從完善數據基礎制度做起,出臺一系列政策法規,形成了公共數據授權運營、數據要素登記、評估等制度和標準規範。

  貴陽大數據交易所積極創新數據交易模式,在提供交易平臺的同時,開展線上市場準入、合規登記、評估定價等服務。2023年,南方電網貴州電網公司通過貴陽大數據交易所購買氣象服務産品,精準掌握氣溫、降雨等監測和預報數據,有效降低了高壓線積冰風險。

  貴陽大數據交易所董事長陳蔚説,通過發放數據要素登記憑證、研發數據産品交易價格計算器等探索,數據交易的確權、定價等難題得到化解,“截至目前,今年新增交易額25.82億元,已經超過2023年全年。”

  今年2月,貴州發放算力券,企業購買省內算力服務或數據交易産品,可按合同成交額的3%獲得返現或抵扣實物,截至7月底已發放128張,合同金額超20億元。

  加快謀篇佈局,培育核心競爭力。眼下,貴州正以“鏈式發展”壯大特色數據産業規模,打造數據中心、智慧終端、數據應用3個千億元級産業集群,以更大範圍、更高水準推進大數據創新應用。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加快構建促進數字經濟發展體制機制,完善促進數字産業化和産業數字化政策體系。貴州省委書記徐麟表示,深入學習貫徹全會精神,貴州將奮力搶佔智算、行業大模型培育、數據訓練“三個制高點”,以人工智能為重點培育新質生産力,高品質建設數字經濟發展創新區。(記者 馬躍峰 程煥 陳雋逸)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