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廣袤的農田裏,秸稈曾是農民頭疼的“廢棄物”。貴州省遵義市綏陽縣作為農業産業大縣,種植農作物種類繁多,當麥收大幕落下,夏糧顆粒歸倉後,田間地頭的秸稈要如何處理?綏陽縣給出了回答。
走進位於綏陽縣蒲場鎮七九村的貴州宇冠農業發展有限公司飼料加工房內,回收好的秸稈成捆成捆整齊擺放,另一邊工人們正通過機器將秸稈進行粉碎、打包,粉碎後的秸稈被吸進打捆機的“肚子”,經過打包,“吐”出一捆捆飼料,現場工人們各司其職,有條不紊地忙碌著。
工人正在進行秸稈攪碎打包作業 攝影 鄭孟庭
貴州宇冠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秸稈綜合利用和畜禽糞污處理為主,以村企融合發展為抓手的農業企業,到目前為止,已回收綜合利用12000余噸農作物秸稈,建成年生産100000余噸有機肥生産線,與多個村簽訂了村企融合發展協議。
“我們公司充分與集體經濟組織合作,通過村級集體經濟組織宣傳到組到戶,我們公司再將種養殖戶的秸稈、糞污進行回收,通過我們的技術生産出青黃貯飼料、秸稈顆粒飼料,以及有機肥,目前我們公司的産品銷往貴陽、遵義,以及周邊各個縣市。”貴州宇冠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生産負責人祝元山説。
如今,廢棄秸稈經過加工成了飼料和有機肥,不僅有效解決了秸稈處理難題,也保障了當地肉牛養殖産業的飼料供應,有力推動綠色農業發展。
有機肥生産線 攝影 鄭孟庭
“以前自家種的玉米收完後,秸稈不是燒了就是隨處亂放,污染環境也不美觀,現在我們可以把秸稈賣出去打成飼料,既節能又環保,也增加了一份收入,我們這一片兒的人別提有多高興了。”七九村群眾吳小敏説。
隨著科技的發展和環保理念的深入人心,以前讓人們頭疼的秸稈正在經歷一場華麗的變身,成為綠色健康飼料新選擇。近年來,綏陽縣立足生態、環保、節能、循環的發展理念,全力推進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不斷提高秸稈飼料化利用水準,促進種養循環實現農業産業生態可持續發展,助力鄉村振興。(文 鄭孟庭 潘婭)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