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視頻             直觀中國       |      老外在貴州       |       熱點專題       |      Hi,貴州!     
貴陽市開陽縣:從“磷”突破 向“新”而行
2024-10-23 13:12:41來源:天眼新聞編輯:周嫻責編:邱觀史

  開陽因“磷”而興,是一個“家裏有礦”的縣城,與湖北襄陽、雲南昆陽並稱“三陽開泰”,是全國磷礦資源最為優質富集的縣,素有“中國綠色磷都”的美譽。

  近年來,貴陽市開陽縣搶抓政策機遇,以轉思維、轉結構、轉方式“三轉”為突破,發揮“富礦”優勢,做好“富礦精開”大文章,從“磷”入手的破題之策、行向“新”而行的提升之路、尋點“石”成金的動力之源。

貴陽市開陽縣:從“磷”突破 向“新”而行

  加快産業轉型升級,推動形成新業態

  為著力推動數字化轉型,開陽縣按照政府引導、企業參與、服務商服務原則,邀請華為雲為縣域12家企業進行數字化診斷,指導企業持續加強新技術、新模式探索,培育一批技術實力強、業務模式優、管理理念新、品質效益高的數字領航企業。

  2020年以來,安達科技等7家企業獲批省級融合標杆、市級融合優秀示範等榮譽13項。

  科技自立自強,分量之重不言而喻。

  開陽縣緊緊圍繞産業發展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組織科技攻關,賦能産業發展,取得了一批重要科研成果。清原農冠“滅生性除草劑新品種的創制集成與應用”、貴州磷化新能源“六氟磷酸鋰産能提升關鍵技術及中試線建設”等22個科研項目分別獲省市立項支持,實施“快速鑒定芽葉早生茶樹種質的研究”等一批優質縣級科技項目,助力産業高品質發展。

貴陽市開陽縣:從“磷”突破 向“新”而行

  加強科技創新引領,培育發展新動能

  科技創新讓傳統産業重煥生機,不斷迸發新動能、新優勢。

  開陽縣依託研發投入補助、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獎補等政策,堅持“儲備一批、培育一批、成長一批、申報一批、認定一批”,支持企業加強産學研合作,培育認定一批高新技術、“專精特新”等創新型企業。2023年勝威凱洋等4家企業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2024年焱睿新型等3家企業認定為科技型中小企業,政立礦業被認定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

  “在持續壯大創新型企業的規模總量的同時,我們全力推動創新創業平臺培育建設,加速科技創新成果轉化落地。”縣工信局副局長李雪介紹,開陽持續推進創新能力建設,優化創新平臺佈局,進一步豐富科技投入渠道,形成了以財政資金為引導、以企業投入為主體的投入體系。依託省市部門與國內一流高校、科研院所間的合作關係,幫助企業充分連結優質創新資源,吸引一批優質科技項目成果在開陽開展延展性研究和産業化應用。

  2022年,全縣11家規上工業企業投入研發費用2.15億元,以73.1%的增速排全市第二,2023年研發投入上報數達2.67億元。截至目前,縣域各類創新平臺達9個,2024年組織安達科技申報製造業創新中心、勝澤威申報省級企業技術中心、中偉股份、路發實業申報市級企業技術中心。2024年支持企業實施省級科技成果應用及産業化計劃(重大項目)1項,引導貴州開磷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清原農冠聯合貴州大學申報省級成果轉化項目2項。

貴陽市開陽縣:從“磷”突破 向“新”而行

  加強創新人才支撐,強化發展源動力

  創新驅動本質上是人才驅動,人才是自主創新的關鍵。開陽縣聚焦産業靶向引才,依託“科技副職”“科技專員”等柔性引才項目,靈活採用項目合作、兼職創新等方式,引進各類高層次人才。2023年實現新增製造業人才1419人,2024年新增製造業人才達1300人,引進高層次創新團隊一支。

  在抓人才項目實施方面,2023年協助安達科技成功申報重點産業人才和重大産業項目互動招引“123”計劃,獲得資金支持1200萬元;2024年協助安達科技申報2024年製造業人才支持計劃創新企業家項目。

  “發展新質生産力,勞動者是最重要、最活躍的因素。我們堅持從‘磷’突破向‘新’而行,同步推進科技人才使用工作,以新質生産力賦能鄉村振興,推進農業現代化。”李雪介紹,開陽縣充分發揮省、市兩級科技特派員專業優勢及資源稟賦,合力建設示範基地助力産業發展。

  據了解,2021年至今,科技特派員共深入現場服務1403天,解決具體技術問題103個,農業新技術示範推廣32項,農業新品種示範推廣43個,培養技術能手或致富帶頭人56名,切實助力農業産業高品質發展。

  “下一步,開陽縣工信局將按照縣委、縣政府的部署,堅持以科技創新推動産業創新,推進實現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技術應用、成果産業化的有機銜接,培育發展新質生産力,真正讓科技創新‘關鍵變數’轉化為助力高品質發展的‘最大增量’。”李雪説。(陳俊呂 肖敏 遊藝)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