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作物的産量一半在籽實,一半在秸稈。曾經,籽實被人們視若珍寶,秸稈卻被丟棄。今年以來,貴州省多地實施秸稈綜合利用,撿回了曾被廢棄的“另一半農業”,記者近日通過走訪,見證了秸稈從“廢物”到飼料、燃料、肥料的華麗轉身。
秸稈變飼草促農增收
走進遵義山遵種養殖專業合作社聯合社,一台紅色的鍘切揉搓機正在忙碌運轉著。伴隨機器轟隆作響,滿地的高粱秸稈很快就被機器“吃得”乾乾淨淨。廢棄秸稈搖身一變成為青貯飼料、黃貯飼料,不僅有效解決了秸稈處理難題,保障當地黃牛産業的飼料供應,同時幫助了周邊農戶提高收入,對推動綠色農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我們的收購模式主要是去田間地頭,以200元每噸的價格直接向農戶收購高粱或玉米秸稈,採用訂單式銷售模式,加工好的青貯飼料、黃貯飼料按480元每噸銷往貴州黃牛集團。截至目前,銷售額已達到200余萬元。”遵義山遵種養殖專業合作社聯合社負責人徐松介紹。
在玉米、高粱等作物豐收的時節,銅仁市沿河自治縣客田鎮的玉米地裏,機器的轟鳴聲不絕於耳,成捆的秸稈被“吞”進機器打成碎屑狀,經過旋轉、壓實、塑膠袋包裹後,變成了一塊塊長方體的飼草墩。2024年,客田鎮預計回收秸稈1900噸,總産值將突破66萬元。
玉米秸稈也能賣錢,鎮遠縣羊場鎮的村民初嘗甜頭。種植戶沈光斌説:“今年大豆玉米套種很划算,我家的6畝地全種上了,玉米每畝能産800斤以上,大豆也有150斤左右,收成還不錯,現在玉米秸稈還有人專門來回收,又多了一份收入。”
羊場鎮肉牛養殖大戶陳凱祥説:“我們每年肉牛養殖需求的玉米秸稈在五百噸左右,以前都是從外省購買,現在當地玉米秸稈比較多,能為牛場節約5到6萬元的養殖成本。”
貴州持續推動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不斷完善秸稈收集處理機制,在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上成效顯著,平均每年秸稈飼料化利用約300萬噸,通過就近就地加工利用,降低牛羊養殖成本約14.4億元。
一“秸”多用點草成金
天氣漸涼,但在修文縣久長街道茶山村赤松茸産業基地裏,卻是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揹運原材料、擺放菌包、覆蓋原材料與松針、澆水……20多名工人正在松林、獼猴桃林底下加緊種植赤松茸。
現場,熱氣騰騰的原材料主要由玉米秸稈加工製成。茶山村自去年發展林下赤松茸以來,一直依託玉米秸稈作為加工原材料。“以前當地的玉米秸稈,除了少數用來養牛,大部分都被村民焚燒,既給附近林區帶來安全隱患,又增加生態環境負擔。”
曾經被人們當成“生態包袱”在田間燃燒的秸稈,通過綜合化利用,不僅可以做飼料、肥料,還可以做燃料。
“老百姓以前燒蜂窩煤,現在換為燒我們的秸稈燃料顆粒,污染降低的同時成本也降低了。”貴州播陽農林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介紹,公司常年收集處理秸稈,基本解決區域內高粱、玉米等農作物秸稈消納難題,實現秸稈機械化、規模化、燃料化利用,解決了農民秋收後的秸稈處理難題,改變秸稈燃燒對大氣污染的影響。
探索山地秸稈綜合利用模式
如何處理好秸稈這個“另一半農業”?貴州省農業農村廳提出,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要堅持“農用優先、多措並舉、疏堵結合、綜合利用”的原則,探索山地秸稈綜合利用模式,建立完善秸稈收儲和應用網絡,促進秸稈綜合利用産業化、規模化發展。
“貴州是農作物秸稈資源較為豐富的省份,主要有玉米、水稻、油菜等秸稈,但目前全省秸稈高價值化利用技術有待提升。”中國工程院院士、貴州大學校長宋寶安介紹,影響農作物秸稈利用的因素很多,比如品種、利用方式、地形地貌、氣溫濕度、微生物、機械等。
2023年以來,貴州省農業農村廳和貴州大學組織成立了以院士牽頭、國家牧草産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秘書長楊富裕等20余人共同參與的省內外專家團隊,經充分調研和論證,與國內外秸稈利用技術進行綜合比較,結合貴州實際,分區域、分品種、分用途制定了油菜、水稻、玉米等農作物秸稈11種綜合利用技術模式,提出適宜貴州秸稈綜合利用技術模式。
農作物秸稈中含有大量的氮源、碳源、微量元素等,是發酵床墊料很好的原料。貴州大學技術團隊經過多年研究,實現了不同秸稈不同工藝作為發酵床原材料應用於發酵床養豬,為農作物秸稈資源化利用開闢了新途徑。
不光有玉米秸稈由廢變寶,目前全省油菜機收減損秸稈綜合利用也在全面推進,促進油菜秸稈資源化利用。此外,高粱秸稈變燃料、水稻秸稈變肥料等綜合利用的成效也在不斷凸顯。(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鄧鉞潔)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