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辦方供圖
在2024年貴州“村馬”端節總決賽中,各地騎手攜愛馬馳騁,場面異常火爆。“村馬”源自貴州省黔南州三都水族自治縣水族端節傳統賽馬活動,是該縣“美麗鄉村速度賽馬聯賽”的簡稱。比賽自去年7月啟幕,“村馬”迅速成為當地熱搜焦點,尤其在10月12日至11月10日期間,33場精彩賽事輪番上演,當地結合賽事辦起民族特色巡遊、江邊音樂會等,吸引遊客超60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達4.73億元。為此,記者採訪了三都水族自治縣文化廣電和旅遊局(體育局)負責人。
對於為什麼選擇“村馬”作為品牌進行打造,該負責人表示,打造“村馬”品牌,一是因為文化傳承,三都縣養馬歷史悠久、馬文化底蘊深厚,在這裡,賽馬不僅是一項體育活動,還是文化傳承與旅遊的重要媒介,通過舉辦“村馬”賽事,可以有效保護和傳承地方特色文化。二是促進旅遊,結合當地自然風光、民族風情等旅遊資源,以馬為媒、以賽為紐,“村馬”能夠吸引遊客參與或觀賽,逐步形成一條從養馬育馬、主題賽事,到民族風情旅遊與體育文化一體融合發展的産業鏈,為當地帶來經濟收益並提升知名度。三是鄉村振興,隨著國家對鄉村振興戰略的推進,舉辦“村馬”有助於激活鄉村活力,帶動當地經濟發展,並通過體育活動增強凝聚力,提高歸屬感和認同感。
在“村馬”與當地特色相結合方面,三都主要從四個方面入手,一是民俗元素融入,比如將傳統的服飾、音樂舞蹈等形式融入開幕式及賽事;設置具有地方特色的獎品,比如黑毛豬、魚、鴨子等。二是文化交流平臺,“村馬”可以成為不同地區、不同民族文化交流的重要場合,讓參與者在享受競技樂趣的同時了解當地文化習俗。三是農産品展示銷售,利用賽事人流密集的特點,推廣本地優質農副産品,幫助農戶增加收入。四是旅遊路線規劃,“村馬”場地經過精心設計,賽馬城距離萬戶水寨、博物館及咕嚕景區距離適中,遊客既能體驗激情賽事,又能觀賞美景和參觀水族文化博物館。
由於“村馬”産生帶動效應,三都水族自治縣運營類似的民族特色體育賽事已積累了一定經驗。首先是以文化為核心,保持和強化賽事文化特色是打造“村賽”品牌的基礎,只有真正體現和傳承地方文化的賽事,才能持久吸引觀眾和參與者。其次是持續創新,隨著時代發展,消費者的需求也在變化,因此持續創新賽事形式和內容,保持賽事活力至關重要。再次是重視體驗感,無論是參賽者還是觀眾,體驗非常重要,只有不斷提升服務水準,注重細節管理,讓每位參與者都有滿意的體驗,才有助於口碑傳播與品牌長期發展。此外,還要加強多方合作,成功的“村賽”離不開政府、企業及個人等多方的支持與合作,建立一個良好的合作網,可以有效推動賽事品牌建設和發展。貴州省體育局不僅積極指導並助力“村馬”品牌塑造,還大力扶持賽馬運動的發展。
“村馬”衍生的觀賽經濟已向多個領域輻射,一是住宿與餐飲業,外地遊客需要住宿,這會促進當地酒店、民宿等住宿業的發展,賽事期間,餐飲業也會受益,包括餐館、小吃攤位,以及活動場地周邊臨時設置的食物供應點等;二是民族特色商品售賣,銷售與賽事相關的商品,如“村馬”玩偶、馬尾繡包等,為賽事帶來額外收入;三是相關娛樂與活動,除主要比賽外,還舉辦各種娛樂活動,如音樂會、非遺商品展覽、騎乘體驗、馬車打卡拍照等,吸引更多觀眾並促進消費。
對於“村賽”品牌的塑造,當地主要強化了三個方面:一是市場定位與行銷,明確目標受眾群體,制定有效的市場行銷策略,利用社交媒體、網絡平臺等多渠道宣傳推廣,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二是本地群眾參與度,廣泛動員當地百姓參與賽事的組織和服務,增強大家的歸屬感和認同感,自發宣傳,形成良好的活動氛圍;三是賽事創新性發展,不斷探索新的比賽形式或內容,保持賽事新鮮感和吸引力,還可以跨界合作,與其他領域如科技、藝術結合,創造更多元化的體驗。另外,“村賽”應以文化為本,維護和突出賽事文化特色是構建該品牌的關鍵。
同以往相比,2024年的“村馬”又有了新變化,一是觀賽體驗,提供更高品質的現場直播和回放服務,讓不能親臨現場的觀眾也能享受良好的觀賽體驗,增設更多觀賽區,改善觀賽環境,如設立了露天帳篷、將賽事馬閘更換位置、表演場地更換等;二是交通便利性,改善交通指引,增設臨時停車場,提供免費公交車服務,方便觀眾前往賽場;三是文化活動融合,除比賽本身,還增加了民族特色活動,如馬文化車隊踩街、民俗表演、美食展示、民族歌舞展示等,同時增加互動環節,豐富觀眾活動體驗。
在成功的基礎上,“村馬”對未來的發展已有了新規劃:一是深化品牌建設,持續舉辦高品質文體旅活動,繼續強化貴州“村馬”IP品牌,不僅作為一項賽事,還作為一個綜合性文化體驗項目推廣,增加更多文化元素與互動環節,讓遊客更深入了解三都文化;二是提升服務水準,提高旅遊服務品質,包括住宿、餐飲、交通等基礎設施和服務的完善,以及景區提質、業態創新、旅遊市場穩定等;三是拓展産業鏈條,持續圍繞民族文化、民俗文化、馬文化等民族特色舉辦文體活動,開發相關産品和服務,如馬術培訓、騎乘體驗、非遺體驗、特色紀念品銷售等,以此帶動地方經濟發展;四是加強數字行銷,利用互聯網及社交媒體平臺精準行銷,培育支持壯大縣域內的自媒體,吸引更多年輕群體關注,多向發力為三都文體旅發聲助力。(記者 趙萌)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