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視頻             直觀中國       |      老外在貴州       |       熱點專題       |      Hi,貴州!     
以文塑旅 以旅彰文—— 貴州打造世界級旅遊目的地
2025-02-17 13:32:36來源:經濟日報編輯:羅淼責編:趙瀅溪

  近年來,貴州持續用好文化瑰寶和自然珍寶,深入實施紅色文化重點建設、陽明文化轉化運用、民族文化傳承弘揚、屯堡文化等歷史文化研究推廣“四大文化工程”,精開資源、廣拓客源、升級服務,世界級旅遊目的地打造持續走深走實。數據顯示,2024年貴州接待遊客人次、旅遊總花費同比分別增長10.4%、13.3%,接待入境過夜遊客人次同比增長81.8%。

  以文塑旅。貴州推動文化資源與旅遊産品、景區景點深度融合,建成一批富有文化底蘊的標誌性景區,自然景區的人文內涵持續豐富,旅遊更有“詩意”。

  作為貴州全省的旅遊集散中心,貴陽市一體推進紅色文化、陽明文化、民族文化、群眾文化、歷史文化“五個文化”建設,梳理164處紅色資源並建立紅色資源名錄,完成陽明洞、甲秀樓(翠微園)、陽明祠等5個文化保護修繕工程,舉辦320場路邊音樂會吸引現場觀眾超280萬人次。據初步測算,2024年,貴陽市(含貴安新區)接待國內遊客1.67億人次,其中境外遊客約19萬人次,同比分別增長14%和140%。

  在榕江縣,獨具魅力的民族文化和活力四射的“村超”賽事相得益彰,接連上演的“最炫民族風”讓球場變身“秀場”,火遍了全網、火出了國門。截至目前,“村超”賽事全網全平臺綜合瀏覽量超950億次。據初步測算,2024年,榕江縣累計接待遊客925.58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106.8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1%和27%。

  以旅彰文。貴州依託旅遊産業發掘、重塑、提升文化資源,探索開展文化資源的數字化表達與沉浸化呈現,推動文化走向“遠方”。

  在貴陽龍洞堡,形似紅色飄帶的貴州長征文化數字藝術館,是我國首個以長征為主題的全域行浸式數字體驗館。該館推出的《紅飄帶·偉大遠征》通過全息影像、虛擬現實、三維動畫等數字科技手段,藝術化展示長征文化,受到市場青睞,並成功入選文化和旅遊部公佈的2024年文化和旅遊數字化創新示範“十佳案例”。貴州長征文化數字藝術館工作人員吳增慧介紹,目前《紅飄帶·偉大遠征》劇目累計演出場次超1萬場,接待遊客100余萬人次。

  “紅色是多彩貴州的鮮明底色。”貴州省委常委、省委宣傳部部長盧雍政説,貴州現有長征不可移動文物750多處,可移動文物2500多件(套),該省將紅色文化重點建設工程作為“四大文化工程”之首,持續推進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一體打造4類主體功能區、6大重點工程和14個展示園、10條展示帶及相關展示點,建成了一批標誌性、引領性項目。

  貴州省文化和旅遊廳廳長吳濤告訴記者,貴州圍繞遵義會議會址等重要紅色紀念場館,每年推出10條紅色旅遊精品線路,推出近百款紅色旅遊産品,運用AR、VR等技術打造沉浸互動式項目,豐富遊客的紅色旅遊體驗。

  今年是遵義會議召開90週年。貴州省文旅部門策劃推出20條紅色旅遊線路,這些線路覆蓋各市州,串聯起“10+1+2”(10家5A級景區、西江千戶苗寨、2家國家級旅遊度假區)景區度假區。

  作為非遺大省,貴州深入推動文化産業發展、文化傳承創新,強化對苗繡、苗族蠟染、侗族大歌、布依族八音坐唱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的保護傳承,持續探索“非遺+品牌”“非遺+景區”“非遺+研學”等發展新業態,推動非遺與旅遊互融互促。

  在黔東南州凱里市民族文化園,“非遺集市”內古樸精美的繡片、做工精緻的民族服飾琳琅滿目,淘貨的遊客三五成群,甚是熱鬧。據統計,“非遺集市”自2023年9月份開業以來,已有600多戶商家入駐,吸引海內外遊客40余萬人次。

  如今,“多彩貴州”的文旅品牌更加亮麗。藏在深山的民族村寨、莊嚴肅穆的紅色遺跡成為越來越多遊客的“詩和遠方”。(記者 吳秉澤、王新偉)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