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視頻             直觀中國       |      老外在貴州       |       熱點專題       |      Hi,貴州!     
方寸之間有天地|貴州庭院經濟發展走筆
2025-02-19 09:21:05來源:天眼新聞編輯:羅淼責編:趙瀅溪

  房前屋後的方寸小院經改造後發展“庭院經濟”,能夠演繹怎樣的精彩?

  2023年,“庭院經濟”首度被寫入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鼓勵脫貧地區有條件的農戶發展庭院經濟”。

  作為曾經全國脫貧攻堅的主戰場之一,我省有20個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近年來,全省廣袤鄉村閒置的老房老舍被充分利用,開起農家樂、打造特色民宿、搭建種植棚等,方寸之間打造出一片新天地,助推“庭院經濟”産業規模日漸擴大。

  小小庭院 種植養殖兩相宜

  春節剛過,畢節市金沙縣後山鎮村民駱方進就開始忙碌起來——剛從自家的茶園勞作回到家中,便到屋後照看自己種的食用菌。

  幾塊水泥磚搭起柱子,木板隔出空間放菌棒,再覆蓋上特製的保溫棚布,駱方進家“巴掌大”的一塊後院便被改造成一個菌棚。

  “別小看這巴掌大塊地,每年給我們家帶來不錯的經濟效益。”駱方進説,在村幹部的幫助下,自己利用後院空地栽培了2000多棒食用菌,一年至少增收5000元。

方寸之間有天地|貴州庭院經濟發展走筆

  “前前後後種了些蔬菜,一年四季吃菜不愁,再養點雞鴨,也能賣錢。”得益於“庭院經濟”,村民李惠芬足不出戶,每月就能收入1000多元,既能顧家,又能掙錢。

  發展“庭院經濟”要充分發揮當地優勢,因地制宜選擇産業。在後山鎮,農戶對自家庭院都有安排,庭院經濟就是村民的“聚寶盆”,家門口就業掙錢顧家兩不誤。

  實踐中,後山鎮努力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引導農戶充分利用農村家庭院落、房前屋後閒置空地,因地制宜、因戶而異發展“小種植”“小養殖”“小加工”等多種類型的“庭院+”經濟,讓“方寸之地”變成“增收之所”。

  小庭院,大天地。利用“庭院經濟”門檻低、規模小、佈局散的特點,我省各地鼓勵有條件的農戶發展“庭院經濟”,幫助培育壯大特色優勢産業,帶動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扮美庭院 有“看頭”更有“賺頭”

  上納灰村地處興義市萬峰林風景區腹地,是一個布依族聚居的村寨。近年來,上納灰村借助地理優勢,引導和鼓勵村民利用自家住房發展農家樂、民宿等多元化“庭院經濟”。

  今年春節期間,興義市萬峰林景區裏遊人如織,上納灰村的“農家樂”生意紅火,不少民宿客棧更是挂出“今日無房”的牌子。

方寸之間有天地|貴州庭院經濟發展走筆

  “今年生意不錯,我利用自家的小院辦起了農家樂,雖然辛苦一點,一年也能收入十幾萬元。”上納灰村稻花魚農莊老闆岑俊笑著説。

  作為最早一批嘗試“庭院經濟”的農戶之一,岑俊通過改造提升了房屋的“顏值”,開辦起了農家樂。庭院雖然面積不大,卻遍佈綠植和花卉,佈置簡樸但別有情趣,處處展現著原汁原味的布依風情。

  離岑俊的稻花魚農莊不遠處,興義市民錢靜租用當地村民的房屋進行改造,開了一家“景棠客棧”。

  “住在我們客棧的客人,可遠眺萬峰林的奇特景觀。每年旅遊旺季的時候,要提前一個月才能訂到房。”錢靜介紹説,客棧年均入住率達到80%以上。

  “村裏的房屋經過合理規劃,因地制宜發展庭院經濟,美化了村容村貌,村民們還能依靠自己的雙手勤勞致富,真是一舉兩得的好事情。”説起村子今年的變化,岑俊和錢靜感慨頗多。

  “庭院經濟”讓廣袤鄉村既有“看頭”,更有“賺頭”。我省各地結合自身實際,以家庭為陣地,以庭院為載體,大顯身手創造出各具風格的庭院,讓村民在美麗庭院裏發展“美麗經濟”。

  盤活資源 小院子裏留鄉愁

  “來,我專門帶你們到這裡看看老一輩的生活是多麼艱苦。”2月16日,銅仁市德江縣居民楊凱帶著自家小孩來到知青小屋上“開學第一課”。

  知青小屋位於德江縣,是由一處廢棄的老屋改造而成,分別有知青農場體驗區、農場勞作場景復原區、知青生活場景復原區、知青文化陳列區和知青生活體驗區。在這裡,人們可以通過一張張往事照片、一件件農作工具、一句句宣傳標語,感受知青時代的艱苦奮鬥和執著進取的不朽精神。

  自建成以來,知青小屋已吸引近4萬人次遊客前來參觀,被當地人稱為“最美鄉愁記憶點”是當地發展“庭院經濟”的一個樣板。2024年,知青小屋還入選貴州省示範農家樂名單。

方寸之間有天地|貴州庭院經濟發展走筆

  同樣的故事,也在德江縣楠桿鄉上演。近80歲的楠桿鄉村民余再蓉,利用自家庭院開起農家樂,讓“院景”變“錢景”。

  余再蓉開的農家樂有所不同,店裏沒有菜單,來這裡吃飯的人們只為吃上那一口鄉愁——土家熬熬茶。

  “做了那麼多年的熬熬茶,想不到老了還能通過做熬熬茶掙錢。”余再蓉説,在當地政府的幫助下,將自建房改造成農家樂,在家門口就能掙錢。

  ……

  方寸小院裏,鄉土意蘊長。如今,“庭院經濟”已在貴州廣袤鄉村多點“開花”,為推動鄉村全面振興注入蓬勃動力。(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魯毅)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