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不僅聽得見企業的心裏話,更要把“問題清單”變成“幸福帳單”——“高效辦成一件事”破除壁壘梗阻
好的營商環境意味著什麼?
作為日本目前在黔最大規模投資項目,去年,萬科集團與東京建物株式會社聯合投資貴州的首個項目成功簽約,項目從設立到資金到位僅用了5天時間。這得益於貴陽大力推行“摘地即交地,交地即辦證,辦證即開工”,營商環境和行政審批效率讓企業連連稱讚。
“全靠當地部門主動上門服務,公司從註冊到首條生産線正式投産,就20天。”在貴陽南明智慧製造産業園,從上海招商引資而來的貴州煜暉電子産業投資有限公司首席運營官胡立新有感而發,當地政府不僅聽得見企業的心裏話,更是把“問題清單”變成了“幸福帳單”。
優化營商環境無止境,沒有最好只有更好。一直以來,貴州高度重視營商環境工作,全省上下樹牢“一盤棋”思想,以點的突破帶動全局,全方位推動營商環境持續優化提升,加快建設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助力越來越多經營主體茁壯成長。
3月17日至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貴州考察時強調,一個地方的發展活力同營商環境密切相關。殷殷囑託為貴州在新起點上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指明瞭方向。
改革深化,破除壁壘梗阻——
改革,是貴州優化營商環境的核心密碼。
不久前,黔東南州雷山縣漢雲閣餐廳負責人鐘凱通過線上視頻連線方式,不到半小時便完成了“雲勘驗”,並於當日收到了食品經營許可證,實現“雲勘即發證”。這也是貴州“高效辦成一件事”改革的生動映照。
向改革要動力、向創新要活力。去年,貴州啟動實施營商環境大改善三年行動,深化“高效辦成一件事”改革,為打造一流營商環境提出時間表、路線圖。
一項改革舉措成功突破關鍵卡點,便會激發出巨大潛力。今年2月,貴州省民營經濟和區域經濟發展中心正式掛牌成立。這一服務民營經濟的實體機構猶如民營企業的“主心骨”“娘家人”,旨在協助推動解決民營經濟發展中的問題和民營企業反映的合理訴求,推動惠企政策落地。
貴州合力惠民民生超市股份有限公司財務總監張士樂感嘆:“發展中心的成立,體現了貴州對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的殷切關懷。”
公平競爭是市場經濟的基本原則。日前,省發展改革委會同省相關部門制定《貴州省招標投標領域公平競爭審查制度》,最大限度減少人為因素干擾,從根本上保證評審結果公正、透明。
重塑優勢,厚植發展沃土——
優化營商環境,厚植新質生産力發展的沃土。貴州緊盯企業發展所需,不斷提升綜合服務的能力,推動營商環境向“新”而行。
在銅仁市大龍開發區內,依託良好的園區發展生態,企業正極大提高“含新量”“含綠量”“含金量”,已然成為新質生産力的主陣地。
“利好政策不斷,為公司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園區內相關部門專門精準制定流程圖,推動公司項目加快建設。從開工到投産,僅2個月的週期遠超預期。”在貴州星茂新材料有限公司負責人劉席捲看來,政府根據企業需求制定幫扶政策,企業才能集中精力做好自己的事。
作為區域新能源産業佈局的關鍵落子,今年2月,總投資30億元的貴州遵義綜合保稅區釩液流儲能全産業鏈項目奠基。為了保障項目順利實施,遵義綜保區創新建立了專班專員全程跟進、專項通道快速審批、專屬方案配套保障的“三專”服務體系,快速破解了項目前期土地、徵拆等問題,統籌解決資金、人才、配套等需求。
“有了良好的生態、優質的服務支撐,項目建成後,有望成為行業領先的釩液流儲能産業基地,公司還將與更多合作夥伴攜手共進。”貴州誌喜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蔣新喜對項目前景充滿信心。
開放便利,釋放對外活力——
營造開放包容的國際化營商環境,貴州正以制度型開放為重點,增強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聯動效應,通過推動政策創新、引入資源、促進效率,發揮獨特的區位、資源、能源與産業優勢,奮力打造內陸地區對外開放新高地。
一條鐵路,架起物流快通道。吉利汽車貴陽製造基地生産的100余臺車成套配件從貴陽國際陸港出發後,中途不轉站、不換廂,抵達白俄羅斯明斯克後,由吉利汽車工廠總裝銷往周邊國家;開行脫硫石膏專列至防城港,再通過班輪出口越南,實現了貴州脫硫石膏的外貿首航;直達老撾萬象鐵路汽車專列發出,為未來貴州與老撾的更多合作和貿易提供了更便捷、高效的物流通道……
貿易便利化邁上新臺階。中國進出口銀行貴州省分行成立至今,已累計發放貸款超1300億元,對外貿易貸款年均增長率達45%;貴州省稅務局、貴陽海關聯合出臺《深化協同共治促進外貿高品質發展合作備忘錄》,全力支持農産品外貿出口。
隨著對外開放的廣度和深度不斷拓展,越來越多外資企業持續加碼貴州市場。眼下,貴州新睿酒店管理公司引進的希爾頓·花園酒店項目主體建築已完工,正在設計內部裝修和效果圖,預計明年中旬正式開業。
“自項目落地貴陽市白雲區以來,當地政府部門為項目審批提供了‘一站式’服務,通過借助各類推廣活動,幫助酒店提升知名度。”貴州新睿酒店管理公司執行董事文陽坦言,政府在發力,企業在努力,這樣的營商環境下,酒店未來的發展值得期待。(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馮倩)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