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視頻             直觀中國       |      老外在貴州       |       熱點專題       |      Hi,貴州!     
貴州:持續激發鄉村全面振興動力活力
2025-04-10 11:22:52來源:天眼新聞編輯:羅淼責編:趙瀅溪

  當清晨的陽光穿透雲海照亮白臘河畔的花茂人家,村民黃國琴已收拾好庭院靜候客來;

  當布穀啼鳴回蕩山間叫醒烏江源頭的化屋畫廊,繡娘楊文麗開啟新一天的工作;

  當繚繞晨霧飄越層巒輕撫肇興侗寨,食府店長王露對經營好店舖信心滿滿;

  沿著習近平總書記的足跡,春天在貴州這片17.6萬平方公里土地上歡快啟幕。

貴州:持續激發鄉村全面振興動力活力_fororder_1

花茂村全景(蔣洪飛 攝)

  “有黨和政府的支持,希望鄉親們的幸福生活更上一層樓,把鄉村振興做得更好,把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得更好。”習近平總書記在貴州考察時的重要講話,為貴州全力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推進鄉村全面振興指明瞭方向。

  牢記囑託,貴州堅持以高品質發展統攬全局,以“闖”的精神、“創”的勁頭、“幹”的作風,全力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奮力書寫中國式現代化貴州實踐的“山鄉巨變”新篇章。

貴州:持續激發鄉村全面振興動力活力_fororder_2

  築牢防返貧底線 夯實鄉村振興根基

  一年前,作為廣東省粵黔工作隊安順工作組關嶺小組成員,童志紅接過東西部協作接力棒,跨越千里從廣州市花都區來到安順市關嶺自治縣。

  一年後,花都區、關嶺自治縣在産業、勞務、消費、人才等方面有了更深層次協作。“關嶺牛”跑進粵港澳大灣區,關嶺牛品鑒會讓“關嶺牛”品牌享譽花都,暢銷市場。

  “我們根據兩地優勢互補,攜手雙向賦能,最終邁向共同富裕。”童志紅説。關嶺優質農産品擁有進入花都區“專屬通道”,坡貢小黃姜、凡化茶、中藥材進商超、進市場、入企業。僅去年,廣東採購、幫助銷售關嶺農畜牧産品和特色手工藝産品金額達2.18億元。

  黨的十八大以來,作為全國脫貧攻堅主戰場之一的貴州,舉全省之力打贏脫貧攻堅戰,923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徹底撕掉了千百年來的絕對貧困標簽。

貴州:持續激發鄉村全面振興動力活力_fororder_3

  堅決守住來之不易的脫貧攻堅成果。貴州堅持力度不減、勁頭不松、方向不偏,五級書記抓振興,組建近1萬支鄉村振興駐村工作隊,選派第一書記和駐村幹部3萬多名,將責任、政策、幫扶、監管堅持到底。

  築牢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貴州舉措實之又實——

  2024年,探索建立覆蓋全體農村人口的防止返貧致貧大數據監測系統,全年累計識別81.4萬人,落實分類幫扶措施,鞏固提升“3+1”保障成果,紮實抓好易地搬遷後續扶持。

  以“四項行動”為抓手共建粵黔東西部協作升級版,持續加強與中央定點幫扶單位對接。

  強化産業和就業幫扶,安排銜接資金37.9億元實施産業獎補到戶,帶動413萬人增收。下達20個重點幫扶縣財政銜接資金71億元。全省脫貧勞動力務工就業362.1萬人。

  全力以赴,必有迴響。截至2024年年底,全省61.8%的監測對象已消除風險,搬遷勞動力就業96.98萬人,就業率96.29%。

貴州:持續激發鄉村全面振興動力活力_fororder_4

  做好“土特産”文章 鄉村産業提質增效

  眼下,正值早春蔬菜采收時節,黔西南州望謨縣蔗香鎮樂康村500畝早春蔬菜迎來豐收。一茬茬新鮮蔬菜正在采收裝車,銷往全國各地蔬菜市場。

  “目前有小圓瓜、茄子、黃瓜等陸續上市,每天務工群眾200余名。”省發改委派駐望謨縣蔗香鎮樂康村駐村第一書記單樂介紹,從2023年發展蔬菜産業以來,已發放勞務報酬360萬元,群眾增收十分可觀。

  憑藉得天獨厚的地理和氣候資源優勢,樂康村大力發展早春蔬菜,並通過協調保險公司對蔬菜産業承保的同時,積極向上級部門爭取項目資金設防冰雹網,為産業發展注入“強心劑”。

貴州:持續激發鄉村全面振興動力活力_fororder_5

  品質是農産品的生命。為做優做強蔬菜産業,樂康村緊抓省發改委幫扶機遇,以提升蔬菜産業特色為切入點,通過“基地+農戶”模式,建立緊密利益聯結機制。同時積極推進惠農項目,修水渠、建産業路,蔬菜産業呈現出區域內連片種植、規模推進的強勁發展態勢,讓“菜籃子”真正成為百姓“錢袋子”。

  鄉村要振興,産業必振興。在産業發展上,貴州深挖“土特産”資源稟賦,聚焦“三品一標”,推動茶葉、辣椒、刺梨、中藥材等12個農業特色優勢産業提質增效,向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要效益。

  2024年,聘請49名院士、首席科學家等來黔合作攻關,著力解決品種選育、加工提升等瓶頸問題,農業特色優勢産業産值增長4%。

  新增國家現代農業産業園、産業集群、産業強鎮共11個,推動“兩紅三綠一抹”、綏陽山銀花、思南紅薯等特色産業集群化發展,構建産加銷貫通,農産品加工轉化率達66%。

  加大品牌打造力度,累計獲得“圳品”認證64個、大灣區“菜籃子”生産基地認定425個。今年我省將新增涉農加工企業100家,持續培育10個全國農業精品品牌,力爭特色産業産值增長4%左右。

貴州:持續激發鄉村全面振興動力活力_fororder_6

  激活鄉村內生動力 繪就振興新圖景

  清晨,薄霧如紗,黔東南州黎平縣肇興侗寨鼓樓若隱若現,晨光為層層疊疊的吊腳樓鍍上金邊。

  肇興侗寨是全國最大的侗族村寨之一,有“侗鄉第一寨”之譽。賞傳統古建築、聽侗族大歌、品侗家美食、體驗傳統民俗……在這裡,可以感受和美鄉村的獨特魅力。

  作為4A級景區,肇興侗寨依託“泛珠三角四小時經濟圈”和“黔中三小時經濟圈”輻射範圍優勢,因地制宜培育文化旅遊新場景、新業態,不斷提升服務品質,讓這個“小而精、小而美”的千年侗寨走上發展新路。

  數據顯示,肇興侗寨2024年累計接待遊客102.7萬人次,同比增長63.4%,其中粵港澳大灣區遊客37.19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10.2億元,增長63.8%,村集體經濟收入245萬元,人均可支配收入約4.16萬元。

貴州:持續激發鄉村全面振興動力活力_fororder_7

  鄉村振興既要塑形,更要鑄魂。貴州以“四在農家·和美鄉村”建設為抓手,激活鄉村內生動力,推動鄉村産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全面振興。

  激活“人才”引擎。在銅仁市松桃自治縣,依託“組團式”幫扶機遇,以“輸血+ 造血”雙輪驅動,優化引才機制。截至目前,引進百千萬創業人才16名,新增就業崗位4000余個,1人獲得貴州省百千萬人才計劃貢獻獎勵經費200萬元。

  聚焦組織振興。在遵義市湄潭縣,創新探索出“以村級黨組織為核心,村寨為單元,各方資源全面參與”的“寨管家”微治理模式,組建了一支服務鄉村田野、凝聚基層群眾、傳播黨的聲音的農民志願隊伍,推動鄉村治理水準邁上新臺階。

  …………

  “五大振興”協同脈動,繪就鄉村振興新圖景。省農業農村廳黨組書記、廳長張集智表示,貴州將持續激發鄉村全面振興動力活力,推動農民生活水準不斷提高,鄉村産業蓬勃發展,鄉村面貌持續改善,奮力在鄉村振興上開新局。(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趙勇軍)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