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懷市茅壩鎮雄豐村,連片整治的高標準農田上,36名農技人員分組包片,從窩行距控制到病蟲害防治,全程指導村民有序移栽秧苗,保障3.6萬畝高粱科學種植。“專家告訴我們,覆土深、帶泥移栽,苗子才長得壯!”村民袁清濛邊勞作邊分享技巧。
赤水河兩岸,這些承載著萬千期待的小苗,成熟收穫後將在未來數月經歷九次蒸煮、八次發酵、七次取酒的極致考驗,成就每一滴回味悠長、空杯留香的醬香美酒,完成從現代農田到萬千餐桌的奇幻旅程。
神秘“紅纓子”增收“金種子”
作為中國醬香白酒核心産區,遵義以茅臺為龍頭,引領著全球醬酒風潮。
但遵義酒香,不止于“酒”。
沿著赤水河畔,當地白酒産業通過全産業鏈的深度佈局,將一粒高粱、一個酒瓶、一縷酒香轉化為區域經濟的強勁動能,書寫著鄉村振興與産業升級新篇章。
春色最濃在田間,高粱移栽正當時。在仁懷市三合鎮八一村,當地採用旋耕機、播種機等機械化作業,日均翻耕40畝。通過“政府+企業+合作社+農戶”發展模式,八一村高粱種植基地實現畝産500斤以上。“今年全鎮9600畝高粱預計總産460萬斤,全産業鏈産值將突破2500萬元。”三合鎮農業農村服務中心副主任劉誠説。
近年來,仁懷市將高粱産業作為農業支柱産業來打造,通過政策扶持、資金投入、技術指導等方式,鼓勵農民種植紅纓子高粱,推動産業化、規模化發展。2025年,仁懷規劃種植高粱36萬畝,其中訂單高粱達26萬畝。預計總産量將達到8萬噸,覆蓋農戶5萬餘戶。
風來隔壁三家醉,雨後開瓶十里香。造就遵義醬酒獨特魅力的,除了得天獨厚的氣候環境外,還不得不提這一粒粒小小的紅高粱。
遵義地處武陵山、烏蒙山集中連片地區,特殊的地理環境孕育出了特有的紅纓子高粱。《貴州通志》就有記載:“按黔省所産之酒,以仁懷茅臺村之高粱最佳。”這種高粱顆粒堅實、飽滿均勻、粒小皮厚,支鏈澱粉含量達88%以上,且富含氨基酸、單寧含量適中,經過“12987”釀酒工藝多輪次翻烤後,成就了醬酒獨特的口感和香氣。
近年來,隨著白酒産業的蓬勃發展,作為醬香白酒主要原料的高粱産業也欣欣向榮。為推動紅粱産業高品質發展,遵義不僅成立了紅高粱産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還組建了遵義紅粱産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紅粱研究所等平臺。通過“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模式,推動紅高粱産業區域化佈局、規模化發展、標準化生産、集約化經營、市場化運作。
數據顯示,遵義全市各縣(市、區)現均種植高粱,常年可保障種植的紅高粱土地面積200萬畝,年産值達30億元以上,全市紅高粱種植面積、産量、産值,居全省首位。惠及訂單農戶近11萬戶,訂單種植完成率100%,畝均産值近3000元。在全市各縣(市、區)均有種植,紅高粱已經成為農民增收的主要來源。
從“配套外購”到“自主造血”
走進位於遵義市播州區鴨溪鎮的貴州華富天玻璃包裝有限公司,一條條智慧化生産線快速運轉,經過噴釉、貼花、烤花等一系列複雜而又奇妙的生産環節,一個個精美絕倫的酒瓶誕生了。“目前我們擁有全自動噴塗設備、全自動貼標設備、全自動撕膜機等60余臺行業先進設備,每天生産酒瓶15萬隻左右。”總經理王躍建介紹説。
位於貴州和平(茍江)經濟技術開發區的貴州藝森源包裝有限公司,則是一家集研發、生産于一體的酒類包裝企業。走進車間,不同標號的包裝盒經過全自動桶盒、全自動智慧箱式盒等酒盒生産線陸續下線,日産量突破20萬件。“通過智慧改造,人工成本下降70%,産能提升60%,去年實現産值2億元。”董事長張勇説。
近年來,播州區搶抓遵義市打造全國重要的白酒生産基地發展機遇,立足資源稟賦,依託區位優勢,全力推動酒及酒配套産業做大做強。當地先後在貴州和平(茍江)經濟技術開發區、鴨溪鎮規劃建設包裝産業孵化園,目前有20多家白酒包裝企業入駐,實現年産值10多億元,助力近千人實現就業。
播州區的生動實踐,只是遵義市白酒包裝材料産業發展的一個縮影。
為推動全市白酒包裝材料産業實現高品質發展,遵義市在2022年7月正式下發《遵義市促進白酒包裝材料産業高品質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以高端化、綠色化、集約化、智慧化發展方向,著力在優化佈局、調整結構、做大主體、延長鏈條、打造品牌上下功夫,推動全市白酒包裝材料産業高品質發展。
同年12月,遵義市包裝行業協會正式成立。首批入會的52家會員單位,匯聚了遵義市包裝和白酒行業領域龍頭企業、專家、學者以及具有相應專長的人員。在積極引導包裝行業與白酒企業之間活動對接的同時,也促進著包裝行業上下游産業産銷對接,全面提升白酒産品本地配套率。
在政策引領、市場推動和産業集聚的共同驅動下,一批專注于白酒包裝材料的企業集群不斷涌現,直面産業集聚不夠、中高端産品不足、産業鏈條不全、現代化水準不高等問題,刀刃向內、創新改造,不斷提升全市白酒包裝産品的市場競爭力:
在仁懷市,申仁包裝印務有限責任公司擁有37項專利,自動化生産設備覆蓋率高達95%以上,年産量酒盒1.7億個;
在紅花崗區,海普智聯科技(遵義)有限公司,通過技術創新和産品升級,讓一個個普通的小瓶蓋華麗變身為“智慧”瓶蓋;
在新蒲新區,貴州福澤信包裝印刷有限公司與習酒股份、國臺酒業等知名企業建立長期合作關係,2024年實現銷售産值5000多萬元……
截至目前,遵義已建立起多個包裝産業園區,224家酒類包裝企業,構建起覆蓋十余個品類的産業網絡。全市95家規上包裝企業,2024年産值達48.6億元。
從七成依賴外省採購到本土配套率突破80%,遵義白酒包裝産業正朝著更高品質、更高效率的方向邁進。通過構建“玻璃瓶蓋—陶瓷酒瓶—包裝印刷”全鏈條配套體系,為遵義乃至全國的白酒産業發展貢獻著重要力量,成為西南地區白酒産業“補鏈強鏈”的生動詮釋。
推進酒旅融合築夢詩與遠方
酒香深處藏文化。位於習水縣土城鎮的宋窖博物館,作為國家3A級旅遊景區,珍藏著“千年宋窖”石刻、3000余瓶老酒等活態酒史。遊客在這裡不僅可以品評正宗醬酒,還可以了解古法釀酒工藝。“我們通過文物、書畫、數字展陳等多元載體,讓醬酒文化可觀可感,每年接待遊客10余萬人次。”副館長李有會説。
除了宋窖博物館,總投資1.9億元、建築面積9358平方米的習酒文化城,如今已成為赤水河畔備受矚目的酒旅融合新地標。這座以“醬香美學”為底色的超級體驗場,通過時空折疊的展演方式,為遊客提供全時空、全過程、全方位的沉浸式體驗。“沿著赤水河自駕遊,專門來這裡打卡。印象習酒、探秘習酒、君品習酒三個場館講述了不同的故事和文化,收穫滿滿!”四川遊客李女士説道。
為進一步推動酒旅深度融合發展,習水縣堅持白酒打頭、文化助陣、旅遊唱戲,深入挖掘醬酒文化、講好醬酒故事,精心建設打造了特色酒旅融合街區、宋窖博物館等一批酒旅融合發展綜合體,豐富醬酒業態和文化內涵,讓遊客在旅遊中感受到習水的千年釀酒文化。2024年,習水縣全年共接待遊客1373.13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159.79億元。
作為中國醬香白酒原産地和主産區,赤水河谷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不可複製的生物資源、古老精湛的釀酒技藝等,造就了這裡濃郁的醬香文化。
當下的遵義,圍繞“賣酒”向“賣生活方式”轉變,推出了一系列的酒旅新場景、新玩法和新體驗。
點:匠心獨運的酒旅明珠
在仁懷市茅臺鎮,星羅棋佈的酒旅項目如珍珠落盤。夜郎古酒莊將“12987”傳統釀酒工藝可視化,遊客不僅目睹釀酒女工赤足踩曲的震撼場景,有興趣的遊客還能走進釀酒區親身體驗。國臺酒業打造的元宇宙體驗中心,通過VR技術讓遊客“穿越”時空俯瞰酒鎮,實現科技與傳統的破壁對話。中國酒文化城裏,全面展覽陳列了中國酒業及茅臺酒的發展沿革、工藝流程、酒禮酒俗等豐富的酒文化內容。
線:百里飄香的酒旅玉帶
赤水河有美酒河之稱,這條天然的旅遊廊道串珠成鏈,形成酒旅融合的黃金線路。在上游,天釀景區索道淩空,全景劇場《天釀》以270度環幕演繹釀酒史詩;在中游,土城酒旅融合街區,匯聚了風格不一的星級特色酒莊,深入其中便可感受醬酒魅力;在下游,赤水丹霞旅遊區依託世界自然遺産優勢,開發出“赤水醬香酒”“熊貓宴”等特色産品。
面:産城融合的醉美圖景
著眼全市,遵義正構建“酒旅+”生態圈層。聚焦中心城區,推出了遵義·1935、匯川大院、新蒲步行街等酒旅主題街區;聚焦各大酒企,推出25家星級酒莊;聚焦旅遊地標,推出茅臺酒鎮、習水土城古鎮、播州區烏江寨等酒旅融合景區。同時,以“釀造美好生活”為主題,舉辦每年一屆的“赤水河谷九月九·遵義醬酒節”,推出系列酒旅體驗活動。數據顯示,2024年赤水河谷(仁、赤、習三縣)接待遊客3666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439億元,同比增長11.2%和14.1%。
從點到面,遵義依託這條流淌著千年釀酒密碼的“美酒河”,通過三維融合的創新實踐,書寫出酒旅融合發展的新篇章,也向世界傳遞著中國白酒的現代魅力。
遵義的白酒産業,以高粱種植夯實根基,以包材集群強化支撐,以酒旅融合拓展外延,形成了“種植—釀造—包裝—文旅”的全生態閉環,拉動高粱、包裝、旅遊、物流、餐飲等10余個關聯産業。未來,隨著“世界醬香酒産業集聚區”的加速建設,這片土地將繼續以“一瓶酒”的力量,續寫傳奇。(記者:張亞)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