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黎平縣肇興侗寨的侗族大歌,到注水後五彩繽紛的從江縣加榜梯田,從平塘縣大氣壯觀的“中國天眼”、“天空之橋”,到憑藉“一塊屏”,讓無數遊客奔赴“一座城”的越界影院,從充滿“老貴陽新調調”氣息的青雲市集,到繁花鬥艷的畢節百里杜鵑,從村寨到城市,從古樸到時尚,從傳統到現代,從自然到科技……
過去一週,“春遊貴州 花樣澎湃”2025全國文旅達人貴州踏青行活動走進春日裏的黔貴大地,在實地感受、沉浸式體驗、零距離交流中,對多彩、多元、多面的貴州,有了新的感知,也對貴州文旅何以持續“出圈”,産生了新的思索。
擁有“文化千島”美譽的貴州,猶如一本厚重的書,註定“常讀常新”。我們無法奢望靠一次旅行來完全讀懂貴州,但以下四個關鍵詞,或許可以幫助我們對貴州文旅正在散發的魅力及其不斷“圈粉”的原因,有多一層的理解。
01
在“文旅+”融合中,重新定義文旅玩法
一是,“融合”。
現代文旅,本身就是文化+旅遊的融合經濟。貴州文旅持續出圈,一個突出的原因,就是在文旅融合的基礎上,通過大膽創新,不斷延長“文旅+”鏈條、拓寬“文旅+”邊界。
以春遊賞花這一時下最為經典,也看似最普通的季節性文旅場景為例,貴州硬是把春日文旅的“賞花經濟”玩成了“百花齊放”。
4月7日,“2025中國百里山水人車接力花海穿越賽”在國家5A級旅遊景區貴州百里杜鵑管理區鳴槍開賽,吸引了全國117支車隊共計417名專業運動員同臺競技。這場比賽,不僅演繹了速度與激情的生態競技盛宴,也構建了一幅“人在畫中跑,車在景中行”的花海新勝景。這只是當地依託百里杜鵑景區進行業態創新,不斷豐富遊客體驗、開拓“文旅+”新場景的一個縮影。
畢節百里杜鵑景區安排的文旅直播大舞臺和“花仙子巡遊”。澎湃新聞記者 王玨瑋 圖
如當地還以杜鵑花文化為核心,以《索瑪花開》故事為主線,通過“花仙子巡遊”+路演的方式將百里杜鵑民族文化、杜鵑花文化講深、講透,並結合特色民俗文化,帶動夜間旅遊消費。“白日賞花,晚上盡歡”的融合模式,讓遊客獲得了更多元的賞花體驗,也大大延長了當地賞花經濟的“花期”。
類似在“文旅+”融合基礎上,將賞花經濟不斷做大的場景創新、業態創新,在貴州並非個例:興義市萬峰林景區在油菜花海中舉辦了千人蛋炒飯品鑒和登山徒步活動;綏陽縣旺草鎮推出了“春花·村市”鄉村遊購活動,打造文創手工、農家餐飲、地方風物、自然“聊”愈、競技遊戲、花海研學等一系列新場景,助力春日旅遊升溫……
以花為媒,通過“賞花+體育”“賞花+文化”“賞花+潮玩”等融合創新,將單一的賞花場景升級為複合型文旅體驗,可以説是重新定義了賞花經濟。一方面,遊客賞的不再只是花,而是由花延伸出來的,一切可能的關於春天的美好想像與體驗;另一方面,傳統的文旅經營鏈條進一步拉長,“顏值”變“産值”的想像空間被有效擴大。
打破思維定勢,不斷深化文旅+融合發展、持續拓展文旅邊界,在貴州幾乎已成為一種習慣和自覺。又如,由於地質地貌的特殊性,貴州被視為“橋梁博物館”的代名詞——截至2024年,貴州全省在建和已建橋梁共3萬餘座。其中,全世界橋面距離水面最高的前100座橋梁中,42座在貴州。這也成為貴州“基建革命”的重要注腳。
但是,橋梁在貴州又不只是單純的交通基礎設施。
如位於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平塘特大橋,作為世界上最高的鋼筋混凝土橋塔,有“天空之橋”之稱。當地據此配套打造了貴州橋旅融合示範點——“天空之橋”觀光服務區。該服務區除了傳統服務區所具備的加油、停車、休息功能外,還有著面對平塘大橋的最佳觀景臺、酒店、觀星臺、橋梁科普館、房車營地等。目前,它成了貴州省首個獲得3A景區的高速公路服務區,也是交通運輸部批復的交旅融合服務區示範項目。
此外,位於安順市的壩陵河大橋,推出了高空鞦韆、急速滑降、空中漫步等一系列項目,吸引了大批遊客,不僅增強了遊客體驗感,還帶火了當地民宿和農副産品銷售。而今年的貴州省政府工作報告還提出,要加快建設世界第一高橋花江峽谷大橋橋旅融合景區。
當橋梁也成了旅遊資源和文旅場景,這種“跨界”,生動標注了貴州在深化文旅+融合發展上的想像力和開放性。
因為融合而多元,因為多元而更有魅力。可以説,如今的貴州,從農旅、橋旅、研旅到康旅、科旅、酒旅等等,文旅+百業的蓬勃發展勢頭已然形成。一些單一化的,甚至看似與文旅無關的載體,在文旅+的融合思維下,都獲得了新的可能性,它在豐富遊客體驗的同時,也顯著擴大了貴州文旅的想像空間。
更難能可貴的是,正因為各地都在因地制宜、緊扣地方特色大膽探索,這種融合嘗試,並沒有陷入同質化和“內卷”之中,而是真正呈現出了“一路一景,一路一特色”的多元風貌,讓遊客不至於産生“審美疲勞”。
02
在資源“活化”中,深挖文旅發展潛力
二是,“活化”。
作為“山地公園省”,貴州的山山水水是發展文旅的重要優勢和家底。尤其是在春天,這種優勢和特色更顯突出。
但是,今天人們的出遊需求,早就不滿足於簡單看山看水、“到此一遊”。而貴州文旅出圈的另一個原因,即在於巧妙地把靜態的山水乃至文化成功“活化”起來,創造了超越于“一飽眼福”層面的多元化文旅新體驗。
比如,利用山地優勢,2024年以來,貴州持續打造特色山地旅遊,舉辦野釣大獎賽、國際攀岩精英賽等山地比賽,並開設了山地自行車、滑翔傘、汽車拉力等近10種戶外運動項目,滿足遊客多元化的需求。像萬峰林景區,作為黔西南州首家滑翔傘運動基地,已經成為不少國內滑翔傘愛好者必來打卡的飛行目的地。如此一來,山地文旅資源就在過去的觀賞、休閒經濟之外,開闢出了新的文旅賽道。
千萬別小看這個領域的市場空間。今年初,國家發展改革委、體育總局聯合出臺的《關於建設高品質戶外運動目的地的指導意見》就明確提出,到2027年,初步形成一批較為成熟的高品質戶外運動目的地,到2030年,建設100個左右高品質戶外運動目的地,助力戶外運動參與人數持續增長,推動戶外運動産業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可以説,貴州在這方面有優勢,並且在行動上也走在了前列。
甚至,連梯田這樣的傳統自然景觀也在貴州激發了新的文旅生命力。如2023年,加榜梯田景區正式運營後,當地除了打造觀景平臺、遊覽步道等公共設施,還推出了梯田音樂節、山地越野長跑等一系列文旅活動。4月下旬,該景區就將舉行“開秧門”春耕大典。下一步,景區還將推進文創店、咖啡店、餐飲店等一些新的業態植入,並擬通過舉辦梯田時裝秀等活動,吸引更多遊客特別是年輕人來打卡。正是得益於一系列“活化”嘗試,正式運營不到兩年的加榜梯田已被正式評為國家4A級景區。
貴州從江縣加榜梯田是罕見的田中有村寨的梯田。 澎湃新聞記者 陳鑫露 圖
不只是山水,在貴州,大量民俗文化的“活化”,更是誕生了一批現象級的文旅頂流。作為“文化千島”,貴州擁有人類非遺代表性項目3項、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99項159處、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628項1025處、市(州)級非遺代表性項目2000余項,縣(市、區)級非遺代表性項目5000余項。同時,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資源還孕育了1400余個傳統節日,形成了“大節三六九,小節天天有”的濃厚文化氛圍。
依託這樣的本土特色人文資源,近年來貴州各地不斷深挖民族文化內涵,一批以“村”字頭為代表的標誌性文旅項目,如村超、村BA等,以其獨特的表現風格和濃厚的民族文化傳承色彩而在線上線下不斷“出圈”。而最新的一例應該算“村馬”。
公開報道顯示,在黔南州三都水族自治縣,原先只在過節才舉行的賽馬活動,如今已經成為一種新的時尚體育消費,被網友稱為“村馬”。數據顯示,今年前兩個月,來三都水族自治縣看“村馬”的遊客數量超過80萬人,同比增長超過25%,旅遊收入同比增長超過55%。也就是説,過去只是在特定節日中才出現的、更多屬於“內部人”自娛自樂方式的特色民俗活動,悄然變成了可以讓遊客共享的文旅新場景。這其實就是充分挖掘了文旅資源的潛力。
貴州現有312個“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757個“中國傳統村落”、1328個省級民族特色村寨。可以説,如果沒有一系列創造性的“活化”嘗試,這些特色村寨及其蘊藏的特色文化不僅無法轉化成吸引遊客的文旅資源,也可能影響到背後的文化傳承。
黎平縣肇興侗寨的村民為遊客表演侗族大歌。澎湃新聞記者 王玨瑋 圖
文化保護與傳承是一個綜合課題,既要保護有形的村落、民居、特色建築風貌,傳承無形的非物質文化遺産,又要推動其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讓文化在利用中更加鮮亮,不斷煥發新的光彩。貴州把大量傳統民族節慶、民俗活動等創造性地與更大眾、通俗的文旅“語言”進行嫁接、演繹,最終獲得更廣闊的文化和情感上的認同,從而變為特色文旅資源,正是推動少數民族文化不斷煥發新光彩的一種成功嘗試。
其實,絕大多數地方都有自身的特色資源。能不能將之轉化為具有吸引力的文旅資源,關鍵就在於能不能找到恰當的“活化”方式,把靜態的景觀轉化為動態的文旅場景,把傳統的留存轉化為可持續的現代傳播,把束之高閣的“故舊”融入普通人可知可感的生活中。在這個意義上,貴州對於山水、文化的“活化”行動,對其他地方發展現代文旅也具有重要的啟發意義。
03
在科技賦能中,豐富文旅體驗、增進遊客便利
三是,“科技”。
4月10日,第十九屆貴州旅遊産業發展大會在安順市拉開帷幕。在開幕式上,貴州文旅數字人“黃小西”的正式亮相吸引了很多人的眼球。
其形象設計巧妙融合了貴州少數民族文化與現代東方女性之美,服飾設計則以貴州苗族元素為核心,盡顯民族風情。更顯特別的是,在技術層面,其採用先進的虛幻引擎驅動模型渲染與動畫製作,依託訊飛星火大模型實現人物智慧交互,並與貴州旅遊大模型、“一碼遊貴州”深度融合,致力於為遊客打造豐富、精準且便捷的貴州特色旅遊智慧服務體驗。
長期以來,説到科技,可能沒多少人會把它與貴州聯繫在一起。但是,在貴州的文旅活動中,卻又能處處窺見科技的巧妙運用。貴州文旅數字人“黃小西”只是貴州文旅“科技范兒”的代表之一。
比如,綜合運用全息影像、虛擬現實、人工智能、三維聲場等技術創造性打造的“紅飄帶”、《偉大轉折》劇目,就構建起貴州長征文化展示的“雙子星”,成為近年來貴州紅色文旅市場的頂流;再比如,以瀑布為核心,借助舞美、燈光、音響、投影、霧森等科技手段打造沉浸式光影夜遊項目——“夜遊黃果樹”,更是成為老牌景區黃果樹瀑布的新“賣點”……
在貴州,科技力量為文旅賦能,還不僅僅是體現在技術性的加持作用,有的更是直接的“科技遊”。如中國天眼景區,遊客不僅能夠直觀感受“國之重器”的莊重,還能直接獲得前沿科技製造的穿越體驗。
公開報道顯示,自2024年秋季起,中國天眼景區新增了一處元宇宙XR沉浸式體驗館,該體驗館運用了混合現實(MR)、增強現實(AR)和虛擬現實(VR)等前沿科技,創建了一個異次元空間。遊客佩戴VR頭顯後,可以瞬間從平塘大橋、甲茶瀑布等真實景點“穿越”至元宇宙虛擬空間,探索周邊景點的歷史文化,並跟隨中國天眼接收的外太空信號,進入虛擬宇宙,通過AR技術將宇宙信號轉化為音符,完成拼圖遊戲,從而體驗宇宙的誕生與未來。
此外,一些以技術為依託的新應用,也在不斷豐富貴州的文旅場景。如“低空經濟”就已在貴州文旅中走進現實。日前,2025年貴州省改革“一縣一試點”項目名單正式公佈,其中黃平縣“景景串飛”成功列入省級改革試點。這一項目的入選,為貴州省探索低空旅遊與文旅融合發展提供了新的示範。
據悉,“景景串飛”項目以低空旅遊為核心,充分利用黃平縣的地理優勢和豐富的旅遊資源,通過開通低空航線,將黃平舊州古鎮、野洞河漂流、浪洞森林溫泉、飛雲崖景區等多個景點串聯起來,為遊客提供了一種全新的旅遊體驗方式。遊客可以乘坐直升機、固定翼飛機等低空飛行器,從空中俯瞰黃平的壯麗山水和古樸村落,感受獨特的視覺震撼。未來,這一模式還將在貴州更多景區被複製。
在貴州,文旅+科技有著雙重面向。一方面,是借助新技術,直接提升和豐富遊客的體驗感與文旅服務方式。像以“雙子星”為代表的紅色文化體驗,“中國天眼”的vr體驗館、“景景串飛”等,都是增加了新的文旅場景,創新了文旅打開方式;另一方面,則是利用科技手段,提升智慧化管理水準和對遊客的綜合服務水準。如貴州文旅數字人“黃小西”,以及今年初,貴州上線的國內首個省級旅遊AI智慧體——“AI遊貴州”,都屬於此類。
作為內陸省份,貴州對前沿科技手段和新技術應用的大膽嘗試與運用,其實給遊客帶來了更多的意外之喜——體驗上的、便利性上的。這不僅增添了貴州文旅的魅力,其實也對外強化了一種地域開放形象,而這同樣是在給遊客製造“好感”。
04
在人性化服務中,讓“寵客”變成一種習慣
四是,“服務”。
如果説“融合”、“活化”、“科技”,這三大關鍵詞,都算得上是貴州文旅創新的手段,屬於技術性範疇,那麼貴州文旅之所以能夠持續打動人、持續圈粉,吸引無數“頭回客”,並讓不少遊客成為“回頭客”,另一個最基礎的“武器”,其實是“服務”。
隨著電影“哪吒2”爆火而迎來“新生”的越界影院,就是一個代表性案例。在相關的傳播中,人們傾向於相信是“一塊螢幕”讓無數影迷紛至遝來,但實際上,越界影院的火爆,更離不開及時響應的一連套服務的支撐。
比如,在獲得影迷關注後,該影城就專門推出了夜間接駁車服務,還啟動了志願者服務站等。針對外地遊客較多,影城又專門設立了免費的行李寄存處;甚至把特色餐飲、文創市集等直接搬到影城裏,主打一站式體驗。此外,還與周邊酒店、餐飲聯動,憑電影票能享受折扣,延長消費鏈條。
一個細節足以讓人窺見這種服務意識的人性化程度:貴陽公交特意安排10台應急保障車輛組成“擺渡專線”,根據晚場電影散場時間,將運營時間延長至淩晨1點35分,確保每位觀眾都能搭上車。
在“寵遊客”方面,貴州文旅的“細節感”還有很多。如為方便遊客賞櫻花,今年貴陽推出了12條賞櫻專線。甚至,在門票優惠上,貴州也釋放了最大的誠意:貴州省公佈的2025年貴州文旅優惠活動方案中,其中一條就是在貴州全省國有A級旅遊景區推行“一票多日使用制”,遊客在參與活動的景區內自購票之日起,5日內可無限制次數進入景區。
今年的貴州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到,深入開展“文明在行動·滿意在貴州”“多彩貴州滿意旅遊痛客行”等活動。這裡有一個背景值得介紹:貴州是全國罕見的真正拿真金白銀來請遊客為自己“挑刺”的省份。公開報道顯示,自2017年5月舉辦首屆“多彩貴州滿意旅遊痛客行”活動以來,貴州省文化和旅遊廳已連續舉辦8屆該活動。活動自上線以來,瀏覽量已達1000余萬人次,留言評價、投訴舉報、留言吐槽、意見建議總量突破450余萬人次,收穫有重要價值的意見建議2500余條,發放活動獎金200余萬元。
另外,隨著由“網紅”變“長紅”,貴州也在持續提升全方位的遊客服務接待能力。比如,開展旅遊星級飯店、A級旅遊景區、導遊、旅遊商品、民宿管家、講解員等7個行業大賽,致力於推動服務品牌化建設。
一個地方的文旅服務,歸根結底需要依靠市場的力量。貴州今年在這方面就提出了一攬子目標:加大涉旅經營主體培育力度。新增規上(限上)涉旅企業100家以上,引進涉旅頭部企業5家以上。同時,大力引進專業化文旅項目運營管理團隊;大力開展住宿業、餐飲業服務品質提升行動,新增五星級飯店5家、培育四星級標準飯店40家,新增民宿經營主體1500家;積極引進國內外知名餐飲企業,培育一批標準化、連鎖化精品“黔菜”,推動農家樂、小飯店等規範發展;推動旅遊商品提檔升級,培育一批“貴系列”品牌精品,開發一批民族民間工藝品,打造6條旅遊休閒街區,更好滿足遊客購物需求……
事實上,圍繞打造世界級旅遊目的地,貴州所聚焦的三大要素中,就包括服務。這其實是對文旅發展規律的一種積極順應。因為一切的文旅資源、場景、消費,最終要讓遊客滿意,形成高效的效益轉化,最終都離不開人性化的服務。不誇張地説,服務水準才是一個地方文旅發展高度的決定性因素。在貴州,我們看到了這種堅持。
這種堅持背後,包括文旅+”融合發展的廣度、各類資源“活化”利用的深度等,還離不開一個非常重要的現實因素,就是貴州在文旅發展上的“高位推動”。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的是,貴州是全國少有的,很早就把旅遊産業化擺上與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等重要的位置,並明確將旅遊産業化上升為全省發展主戰略的省份之一。正是因為有著全省層面的高位推動、系統謀劃,貴州文旅無論在對外宣傳、資源整合,還是業態融合、配套設施建設等方面,都體現出了更強的共識、更明顯的連貫性和整體性、更突出的行動力和創造力,從而激發出更顯著的發展效能。
有兩個細節可以參考。一是,自2006年以來,貴州旅遊産業發展大會已連續舉辦十八屆,成為彰顯貴州文旅産業成果的金字招牌;二是,今年的貴州省政府工作報告在“進一步凝聚力量推動産業發展”中,專門強調“持續提升旅遊業發展質效”,並作出大篇幅的系統性部署。
唸唸不忘、必有迴響;久久為功、必有所成。一個地方的一時走紅,可能靠的是運氣。但長紅,從來沒有捷徑。貴州文旅能夠維持“高人氣”,是一系列複雜因素“化學反應”的結果,既得益於先天優勢的被有效激發,更離不開後天的持續努力。“融合”、“活化”、“科技”、“服務”四大關鍵詞,只是理解貴州文旅的成功和努力的一個維度。而瞄準“世界級旅遊目的地”目標的貴州,也仍需要一步一個腳印繼續邁步。
但可以肯定的是,在文旅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越來越多的人都在達成一種共識:如果你要感受四季的分明,可以去貴州;要探尋多元化的特色民族風情,可以去貴州;要領略文旅與前沿科技碰撞所釋放的別樣魅力,可以去貴州;要體驗細節感滿滿的“寵客”服務,可以去貴州。不妨就從春季開始,去黔貴大地開啟關於山水、人文、科技與人間煙火的多重想像。(澎湃新聞記者 鄭問)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