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視頻             直觀中國       |      老外在貴州       |       熱點專題       |      Hi,貴州!     
貴州:能源新光束照亮産業新賽道
2025-04-21 10:31:21來源:天眼新聞編輯:羅淼責編:趙瀅溪

  在六盤水市水城區,一座總投資9.65億元的煤炭儲配中心,成為破解能源季節性、區域性失衡的“調節器”——

  六盤水市水城區煤炭儲配中心靜態儲煤能力達120萬噸,年吞吐量突破500萬噸,鐵路專用線與自動化裝卸系統無縫銜接,實現淡季儲煤、旺季保供的精準調度。

  “項目配套建設的分佈式光伏發電系統,與儲煤設施形成‘光儲煤’聯動模式,既降低運營成本,又減少碳排放。”項目的負責人楊瑞行告訴記者,目前,儲煤筒倉完成92%,鐵路專用線非涉鐵場平已完成,正在施工路基工程,除3號棚外預計2025年6月主體建成,投産後將打通“北煤南運”“外煤內調”的通道,每年可調配主焦煤與動力煤超300萬噸,為本地電廠、焦化企業提供穩定的煤源保障。

貴州:能源新光束照亮産業新賽道_fororder_11

水城區煤炭儲配中心建設現場

  作為西南首個集焦化、發電、儲能于一體的循環經濟項目,煤—焦—化—電循環經濟基地項目將規劃建設2×66萬千瓦超超臨界燃煤機組和200萬噸/年焦化生産線,採用6.78米超大容積搗固焦爐技術,配套全幹熄焦、餘熱發電等系統,將煤炭“吃幹榨凈”。

  “焦化項目採用國際先進水準工藝技術及設備,焦爐採用6.78m超大容積搗固焦爐,利用全幹熄焦、煙氣及上升管餘熱回收、煤氣精準加熱等先進技術,能耗為109.37千克標煤/噸焦,優於行業能效標杆水準110千克標煤/噸焦,配套建設脫硫脫硝裝置。”項目相關負責人説。 

  貴州以新型綜合能源基地建設為重點,充分發揮“頭頂有風光、腳下有煤炭、手中有電網”的優勢,堅持傳統能源與新能源並舉,著力構築多能互補、多業並進等多元發展的能源産業新格局。

  這場貴州能源結構的重塑,源於對傳統産業的升級改造與新興賽道的超前佈局。

貴州:能源新光束照亮産業新賽道_fororder_22

煤—焦—化—電循環經濟基地項目

  對現役煤電機組實施大規模技術改造,推動現役煤電機組開展節能降碳改造、靈活性改造、供熱改造等“三改聯動”。2024年,全省完成26台機組、總裝機1353萬千瓦的“三改聯動”工程,新建項目全部採用超超臨界技術,新光電廠供電煤耗低至269.88克/千瓦時,刷新行業標杆,煤電與風光儲的協同效益進一步凸顯。

  在貴州盤南低熱值煤發電項目工地,55.07億元的投資正轉化為兩台660兆瓦超超臨界機組的轟鳴聲。項目採用循環流化床鍋爐技術,2025年投産發電後,年均可提供近60億度清潔電能,年消耗大約516萬噸燃煤。這些燃煤的煤泥、煤矸石摻燒比例可高達70%。

  在遵義綜保區,30億元的釩液流儲能全産業鏈項目加速推進,一期投産後年産值將超100億元,遵義市紅花崗區天然氣液化調峰儲備站創新“LNG+新材料”模式,二期碳納米管導電劑産線直指新能源電池材料高地。 

貴州:能源新光束照亮産業新賽道_fororder_33

貴州發耳煤業有限公司

  持續優化煤炭産業開發佈局,加快煤礦“六個一批”分類處置,推進規模化、智慧化發展,提升煤炭産業集中度。全省90萬噸級以上礦井産能佔比突破50%,智慧化採掘工作面達69個。

  在貴州發耳煤業有限公司的作業面上,生産設備自動運行,員工只需遠程監控,不再直接干預。

  “公司建成智慧化綜採工作面,以人工智能、互聯網、大數據等賦能傳統産業,提升了作業效率。”發耳公司設備部點檢長鞏濤濤介紹,“過去1個工作面需要上百人,智慧化升級改造後只需要80人,為礦井安全生産創造了有利條件。”

  與此同時,全省新能源裝機規模以每年近千萬千瓦的速度增長,截至2024年底,貴州新能源裝機規模達2800萬千瓦,預計到2025年底將達到4200萬千瓦。新能源裝機佔比不斷提升,已成為全省第二大裝機電源。

貴州:能源新光束照亮産業新賽道_fororder_44

威寧平菁光伏電站

  多能互補的協同效應,在電力調度中體現得尤為明顯。貴州電網通過“水火風光儲”一體化調度機制,將烏江流域的水電靈活性、火電穩定性、風光電波動性納入統一調控。

  貴陽抽水蓄能電站與黔南光伏基地形成“日蓄夜發”的循環模式,黔西南農業光伏項目採用“板上發電、板下種藥”的立體開發。新型儲能的快速佈局更為電網提供毫秒級響應能力。

  能源變革的背後,是制度創新的持續發力。全省通過“價+率”礦業權收益機制,推動煤炭資源向優勢企業集中。天然氣管網建成“一張網”,覆蓋62個縣區,年輸氣能力突破30億立方米。

  政策紅利激發市場活力,中電建、國家電投等央企重點佈局,本土企業貴州誌喜科技手握30項專利搶佔儲能技術制高點,民營資本參與的LNG加氣站網絡逐步覆蓋全省高速路網。

貴州:能源新光束照亮産業新賽道_fororder_55

開陽集中式儲能電站

  2024年,貴州新型綜合能源基地迎來高光時刻,規模以上工業總産值達3086.5億元、佔“六大産業基地”的34.8%。

  貴州將繼續依託“富礦精開”戰略,統籌“風、光、水、火、儲”協同發展,從傳統煤炭産業的智慧化升級到新能源項目的集群式突破,從火電技術的迭代創新到儲能産業的超前佈局,以系統性思維破解能源結構性矛盾,使能源資源優勢加快轉變為經濟優勢、發展優勢。(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江婷婷)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