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壯大農村集體經濟,是引領農民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徑”“在發展多種形式的股份合作上多想辦法”。
近年來,貴州省貴陽市持續深化改革創新,不斷激發農村資源要素,積極探索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新路徑、新動能和新機制,探索推行以村級集體經濟組織為基礎的混合所有制股份經濟發展方式,持續推動村級集體經濟規模化、組織化、市場化,為加快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實現共同富裕走出了一條新路子。
困局:大山深處的改革之惑
——要推動農村集體經濟市場化進程,必須走組織化道路。只有將農民組織起來,才能確保他們安全、順利地融入市場,進而有效壯大農村集體經濟,提升農民收益
1978年寒冬,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18位農民在生死狀上按下紅手印,以“分田到戶”的壯舉炸響了中國農村改革的第一聲春雷。但改革長河奔涌,激流與險灘始終並存,當分散經營釋放的個體能量逐漸觸達“天花板”,農村集體與個體發展的矛盾再度浮出水面:空殼的集體經濟無法滿足農村發展,如何讓集體富起來,帶動更多的農戶走上共同富裕之路?
2018年農村集體産權制度改革啟動,全國各地都在集體産權制度改革的深水區中探尋新航向。同樣,位於西南地區腹地的貴陽市,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也在摸索中前行。
高寨村地處貴陽市開陽縣最邊遠的高寨鄉,土地碎片化嚴重,曾經是貴陽市典型的“少、邊、窮”村寨,貴陽市的村集體經濟改革在這裡探路。2018年,高寨村嘗試流轉土地250畝種植黃花菜;2019年,種植50畝羊肚菌和50畝海參果;2020年,發展辣椒産業80畝……但因管護不到位、采收不及時、市場價格波動、産量後續支撐不足等原因,全部以虧損失敗告終。
“村裏面搞的産業就沒有一個成功的,你們是屢戰屢敗、屢敗屢戰,精神可嘉啊”“搞什麼合作社,就不要再瞎折騰了”……回想起在討論成立村集體股份經濟合作社的村民代表大會上的一幕,高寨村黨支部書記田超至今仍歷歷在目。
同樣是種辣椒,在其他村民自行種植能夠有收益的情況下,為什麼集體産業卻在同樣的生産條件下會減産,甚至絕收?這個問題,橫亙在了搖搖欲墜的高寨村集體經濟面前。
“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提出了探索推行以村級集體經濟組織為基礎的混合所有制股份經濟發展方式。”貴陽市農業農村局局長岳兵説,“我們不搞平均主義,讓村幹部帶著大家為自己幹。”
2021年起,貴陽市創新提出以“1+1”的發展模式,鼓勵村幹部帶頭,發動村民參與,村集體與市場主體、社會組織結對,整合土地、勞動力、資本等要素,形成“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共同體。
一“策”激起千層浪。2022年以來,高寨村開始探索由村股份經濟合作社控股,以吸納本村村民入股為主,組建村集體控股混合所有制公司,破解了過去村集體經濟發展中“少數人幹、多數人看、所有人分”的瓶頸,讓村集體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畝均收入“三個收入”得到顯著提升,走出了一條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引領群眾共同富裕的新路子。
2024年,高寨村集體經濟經營性收入達225萬元,連續兩年突破200萬元;經營性收益達126萬元,較2021年增長212.5%。
破題:讓村民集體實現利益共享的貴陽答卷
——站在新時代的門檻上,如何激活集體經濟內生動力?從中央政策導向到地方創新實踐,從基層幹部探索到普通百姓期待,這是一道關乎鄉村振興全局的必答題
2022年冬,《貴陽市探索村級集體經濟“1+1”發展方式的指導意見》出臺,決定在50個行政村開展新型集體經濟發展方式試點,這場以“集體控股+市場混改”為雙引擎的探路工程,不僅要解決經營主體模糊的問題,更要重塑“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鄉村共同體。
“我們在全市選擇50個村‘兩委’堅強有力、村民參與意願強烈的村,探索村集體經濟組織為主導,村幹部、村民及其他市場主體共同參與組建股份制公司的‘1+1’混合所有制組織形式和商業運營模式。”貴陽市農業農村局農村經濟服務站站長景書灝説。
貴陽市探索村級集體經濟“1+1”發展方式中,村集體控股混合所有制公司主要在於“混”字的三點水,“第一點水”是村黨組織引領村股份經濟合作社入股,明確村集體在混合所有制公司優勢控股地位,有效防範村集體資金、資産、資源的稀釋和流失;“第二點水”是村民入股,以股權為紐帶聯結帶動共富發展;“第三點水”是其他市場主體入股(非必要),根據發展需要進行聯結合作。
明確方向後,50個試點村迅速行動,以村集體股份經濟合作社為牽引,引導村民、社會資本參與,規範公司制度、資金管理、産業選擇、股權聯結和利益分配等有序進行,一個個村集體股份經濟合作社控股的公司成立,蔬菜、水果、加工、農旅等一個個特色産業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南明區永樂鄉水塘村採取“村集體+村民”的方式,成立了村集體控股混合所有制公司——貴州盛益樂商貿有限公司。2023年就實現銷售收入180萬元,收益35萬元,村集體和村民股東分紅11萬元,2024年實現銷售收入260萬元,收益65萬元,有效帶動了村集體和農民收入增長。
去冬今春,在貴陽市的村村寨寨,村集體分紅成了村民們最關心的事。
“快走,快走,村裏又分紅咯!”“來,這是你的,領了‘壓歲錢’好好過個年!”……集體經濟創效益,村民分紅笑開顏。
“今年又領到2000多元,看著村裏發展越來越好,我們的日子也越來越有奔頭了。”花溪區黃河路街道珠顯村村民王大昌難掩興奮之情。
現金分紅之外,部分村把分紅數額與村民參與農村“五治”、産業發展結合起來;有的村幫助“一老一小、一低一弱”解決急難愁盼,真正讓廣大村民共享發展成果。毗鄰工業園區的修文縣興隆村就依託優勢,大力發展編織袋加工産業,實現村集體增收35.5萬餘元,為60歲以上村民代繳合作醫療費、困難家庭學生發放生活費,促進村集體收入發揮實效,夯實為民服務基礎。
在農村集體經濟發展進程中,基層幹部的角色也從“管理者”變成了“服務者”。
“我們的任務是‘搭臺子、管賬本、護權益’。”開陽縣高寨鄉坪寨村黨支部書記李娟説,基層黨組織在“1+1”模式中扮演三重角色,即發動農戶積極參與的組織者,建立聯合監事會確保資金透明使用的監督者,組織技能培訓的服務者。
截至目前,貴陽市基本消除經營性收入10萬元以下村,20萬元以上村佔比達90%,144個村收入超百萬元,帶動2.3萬農戶年均增收1.2萬元。
躍遷:螺旋式上升的改革哲學
——跨越四十多年的村集體經濟揭示出深刻的發展邏輯:唯有在“分”中激活個體動能,在“統”中凝聚集體智慧,在動態平衡中把握統分尺度,才能讓農村改革始終涌動時代活力
春耕時節,清鎮市衛城鎮犀牛村黨支部書記林丹忙得不可開交,向外對接開展農機社會化服務、進行農業技術培訓,不斷提升村集體股份經濟合作社收入。
“村集體控股混合所有制的發展方式,村集體和村民賺錢了,幹部可以從經營收入裏獲得獎勵報酬,我們不僅為村集體幹,也為自己拼,大家積極性高漲。”林丹説。
犀牛村曾是“空殼村”,2022年4月,犀牛村採取村集體控股混合所有制公司的發展模式,村幹部帶頭入股,由村集體組建清鎮市黔耘農機專業合作社,開啟由內而外的鏈式“裂變”。
購買農機,村幹部學技術、跑市場,開展耕地、種植、管護、收割等服務,業務輻射到市外周邊金沙、惠水等地。2024年,合作社開展社會化服務耕地面積突破1萬畝,無人機植保8000余畝,創造營收達310萬元。
增強內生動力,激發幹事創業熱情。貴陽市明確,村集體年度收益超10萬元以上,村集體控股“1+1”混合所有制公司稅後凈收益達20萬元以上的,支持村幹部合理領取績效,總績效比例原則不高於村集體收益的20%和公司年度稅後凈收益的10%。
集體經濟“抱團發展”,特色産業“多點開花”,一個個曾經困于群山之中的貧困村找到了發展“金鑰匙”。
“村集體控股混合所有制公司的發展方式激發了村幹部跑項目、找訂單的潛力和動力,群眾從看客變主人翁,參與意識更濃。”貴陽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甘昭輝介紹,通過村集體控股混合所有制公司的發展方式,村民(重點包括村幹部、低收入群體)既可通過在村集體持股的份額來參與普惠式分紅,又可以股東身份在混合所有制公司參與股比分紅,還可在混改公司務工獲得勞務報酬,實現了多樣化、多層級的分配激勵。
成功“秘訣”,從一個“管”字説起。在推進村集體控股混合所有制公司發展中,貴陽市強化“管”的發展基礎,抓制度建設、抓定向輔導、抓數字賦能,讓“管”的基礎更加穩固。
然而,成功的背後也伴隨著挑戰。部分混改企業未能準確把握成立的初衷,少數混改公司在股東主體作用的聯動上存在不足,動力與合力未能得到充分發揮;同時,混改公司在運用現代企業模式運營時,一些協同機制尚待完善。這些問題仍需貴陽市深入探索並加以解決。
去年2月,貴陽市出臺《貴陽市健全“1+1”發展機制推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高品質發展實施方案》,推動“1+1”實踐村擴面增點,以新型農村集體經濟高品質發展,助推鄉村全面振興。
一條路子天地寬,選擇正確的道路,決定發展的未來。從“資源沉睡”到“遍地開花”,貴陽通過重構生産關係激活生産要素,為西部山區鄉村振興提供了可複製的樣本。正如岳兵所言:“這種模式的核心,是將農民變為産業鏈的參與者、改革紅利的分享者、鄉村發展的主導者,而非旁觀者。”未來,隨著城鄉融合深化,“1+1”的內涵或將拓展至“村集體+科研機構”“村集體+文旅IP”等更多維度,書寫更豐富的實踐篇章。(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劉久鋒 劉佳興)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