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首部大型原創貴州花燈戲《七妹與蛇郎》亮相國家大劇院,參加“百戲中華——國家大劇院非遺戲曲展演”。此番受邀參加展演,不僅是對貴州花燈戲藝術魅力的肯定,也是自2021年7月貴州花燈戲《紅梅讚》赴國家大劇院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100週年優秀舞臺藝術作品展演劇目”之後,時隔四年再次亮相國家級藝術殿堂。
演出現場 攝影 淩風
貴州花燈戲歷史悠久,《七妹與蛇郎》作為貴州省花燈劇團成立後的第一部原創大戲,以忠貞不渝的愛情為主線,以膾炙人口的民間傳説為藍本,融匯傳統精髓與現代審美,講述了張家七妹與蟒山捕蛇青年蛇郎相識、相愛,被張家大姐嫉妒陷害分離,最終又與蛇郎破鏡重圓、終成眷屬的故事,是一部揚善懲惡、勸人向善的傳統戲曲佳作。
《七妹與蛇郎》在傳統花燈戲“三小”(小旦、小丑、小生)表演特色的基礎上進行了大膽創新,根據此前演出專家指導意見進行打磨調整,導演蘇捷在原有故事框架中恢復老版“蛇精”這一反派角色,以此增加戲劇衝突張力。劇院“持續打磨,讓經典煥發時代光彩”的理念在綜合呈現中得以體現。
演出現場 攝影 淩風
在舞美設計方面,《七妹與蛇郎》採用“虛實相融”的設計理念,通過“蛇窟”“茶山”“井口”等場景,使觀眾仿佛置身於傳説中的奇幻世界。劇中通過“蟒山定情”“蜂翁説媒”“破鏡重圓”等經典橋段,充分展示了貴州花燈戲獨有的藝術特色。在“茶山對歌”場景中,演員們手持竹籃在茶山載歌載舞,將貴州方言的幽默詼諧與花燈曲調的歡快靈動巧妙融合,讓觀眾們看到了一幅生動的貴州民俗畫卷;“蜂翁説媒”則精彩展示了傳統花燈的“矮樁步”“扇帕功”,讓人眼前一亮。
此次展演的最大亮點,就是“老中青少”四代花燈人同臺,生動詮釋了貴州花燈戲的蓬勃生命力。舞臺上,老藝術家舉手投足間沉澱著六十余載舞臺功力,年輕演員們眉眼流轉中跳動著數字時代的靈動韻律。這場四代花燈人的藝術接力,不僅為花燈戲的傳承開闢了新路徑,更在國家大劇院的舞臺上書寫了地方戲曲“活態傳承”的時代答卷。
演出現場 攝影 淩風
“劇院通過建立系統的藝術檔案、數字化保存表演程式、創新青年演員培養機制,讓傳統藝術基因在當代文化土壤中持續裂變,積極運用數字化技術建立花燈戲數據庫,實施貴州花燈戲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記錄工程,已先後出版多部專著及影像製品,為貴州花燈戲的保護髮展提供了理論和數據支持,所構建的‘傳幫帶’體系正在書寫著非遺活態傳承的現代範式。”貴州省花燈劇院有限責任公司黨總支書記龍國洪説。
經過半個多世紀對傳統戲曲的繼承弘揚,貴州省花燈劇院有限責任公司成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貴州花燈戲的傳承保護單位,被授予“全國文化系統先進單位”“全國地方戲創作演出重點院團”“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工作先進集體”稱號。(文 陳元)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