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4日,貴州“村T”亮相2025年日本大阪世博會中國館。參與走秀表演的10位村民身著融合苗繡、侗布、銀飾等少數民族非遺元素的服飾,自信滿滿地走到人前,吸引了眾多觀眾。
古樸與時尚的浪漫碰撞,這場行走的民族文化美學,讓世界再次認識到貴州“村字號”背後潮涌的文化自信,感受到多彩貴州質樸而又新潮的震撼。
從2024年7月在凱里市舉行的首場貴州“村T”時裝秀算起,作為一項公益活動,貴州“村T”以“非遺 時尚 文旅”的跨界融合,迄今已成功舉辦了500余場主題走秀,吸引近5萬名群眾登臺展示,其中有來自30余個國家的青年友人登上“村T”舞臺,成為一扇探索民族文化展示和交流的重要窗口。
貴州“村T”在日本大阪參加走秀。古阿新供圖
“村T”初舞臺,一次回饋故鄉的文化展示
提及貴州“村T”,繞不開一個人,他是一名新銳服裝設計師,也是地道的凱里小夥兒楊春林,其苗族名字或許更為人所知——古阿新。
楊春林出生和成長在黔東南州凱里市的一個原生態苗族村落,他也是村裏的第一位大學生。2007年考上大學後,因家境困難,他曾靠著村裏鄉親們四處湊齊的學費,才赴西安讀上了大學。
接受記者採訪的楊春林。
“那時為了還助學貸款,我經常會在寒暑假和週末把一些老家的繡片、銀飾等苗族特産拿來擺地攤,當時我就發現這些具有民族特色的東西很受人們喜歡。”自幼深受民族文化浸養的楊春林,靠著擺地攤在大學四年間成功攢下了10萬元。
受此啟發,楊春林以自己的苗族名字“古阿新”作為創業品牌,在西安開設了第一家實體店,從事民族文化設計相關工作。楊春林希望能結合苗繡非遺技藝和國潮文化,把貴州少數民族文化推廣到更大的市場、更遠的地方。
“村T”成為展示民族文化的舞臺。
2024年上半年,楊春林帶著母親楊仕英去到英國、法國、德國等國家,一方面懷揣著帶母親多看看世界的心願,另一方面也有向世界展示中華民族文化風情魅力的想法。
但一次和母親在機場的“走丟事件”,讓他發生了改變。“那次媽媽走丟被找到後,她很難過,她和我説外面世界這麼大,她這輩子怕是看不完了,為什麼不把世界請到我們老家來看看呢……聽完,我陷入了沉思,決定帶著她回家。”
去年7月,楊春林和母親回到凱里。在黔東南州建州68週年的當天,他邀請父老鄉親以農具為道具、以傳統服飾為媒介,集體演繹一場非遺時裝大秀為故鄉“慶生”,成為了如今貴州“村T”的初舞臺。
楊春林母親楊仕英在專注繡花。
大家的時裝秀,一場古樸時尚的破壁融合
事實上,在貴州“村T”正式誕生之前,位於凱里苗侗風情園裏的“凱里市繡裏淘非遺集市”內,就已經出現過“村T”的雛形。
“去年5月起,‘繡裏淘’在一期集市區域就設置了展演區,也搭建過服裝走秀的T臺,供集市商戶展示産品。”凱里市文體廣電旅遊局副局長潘紅蕾説,這種形式既解決了産品呈現問題,又創建了非遺展示新業態,給遊客帶來新鮮感,為貴州“村T”的誕生奠定了基礎。
凱里苗侗風情園。
有了基礎,落地更見成效。在凱里市相關部門的支持下,楊春林和他的“古阿新”團隊緊鑼密鼓地籌備,貴州“村T”落地苗侗風情園的風雨長廊,原本計劃的走3天,變成兩周、四週、六周……報名參與人數屢創新高,到場觀眾和網民稱讚貴州人有了自己的“巴黎時裝周”,貴州“村T”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
不同於常規的服裝秀,貴州“村T”的模特大多數都是當地村民,臺步可謂毫無專業性,但恰是這種質樸的純粹和生活狀態的本真還原,使得老人可以扛著日常的農具上臺,大娘們穿著生活盛裝展示一針一線裏流淌的隆重,小孩邁著稚嫩的步伐童趣十足……具有民族韻味的元素在此匯聚,塑造了民族審美的生活美學,參與者和參觀者均絡繹不絕。
“村T”展示的特色服飾。
潘紅蕾就帶著自己的女兒走過3次貴州“村T”。她説:“小時候覺得這些衣服重,不願意穿,只有出嫁時才穿一次。現在有了‘村T’這個舞臺,帶著女兒走了兩次後,真切發現民族文化裏面這些悠久的東西特別有魅力,我女兒現在也很感興趣,還主動要求去走秀。”
代際傳承的破冰,折射出年輕一代文化認同的覺醒。借著貴州“村T”效應,去年7月以來,苗侗風情園商戶從原來400多家增加為710家,服裝租賃和飾品銷售額增長了200%,接待遊客超120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超2億元。
聚光燈下的貴州“村T”。
走T臺和走在田間地頭沒區別,一種深厚的文化自信
時間回到3月22日,在北京舉行的2025年中國國際時裝周上,45名來自貴州的孩子走上了T臺,他們穿著家人親手縫製的民族盛裝,手中捧著的臺江姊妹飯、丹寨鳥籠、苗族蘆笙等日常生活的器物,點燃了本季時裝周的高光時刻。
最令人動容的畫面當屬卷著褲腿、腳踩草鞋的苗族老爺爺用老木犁擔著5歲孫女,邁著悠悠步伐、哼著苗歌出場的一幕,短視頻平臺上這一幕更是得到了近300萬網友的點讚和共鳴。
70歲苗族爺爺顧彪扛著孫女走秀,成為北京2025年中國國際時裝周上備受關注的焦點。
“犁是生計,娃是未來。爺爺扛起的不是孫女,是民族的未來。這是屬於我們中國少數民族文化的高光時刻。”
“當頂流超模在卷身材比例,這些孩子走出黃金分割般的文化自信。”
時間不語,這些歷經數千年沉澱與積累的民族文化瑰寶,帶著經久不衰的生命力,激蕩起洶湧澎湃的文化情感共鳴。
國外友人參加貴州“村T”走秀。古阿新供圖
72歲苗族爺爺顧彪對這次登上中國國際時裝周的“走紅”顯得很淡定。對於種了一輩子地的他來説,走T臺和走在田間地頭的土路上沒有區別。他説,值得欣喜的是,沒想到年過古稀,還能扛著犁從貴州來到北京的舞臺,這讓他很自豪。
據了解,黔東南州凱里市還計劃9月舉辦“村T”民族服飾時裝周,邀請來自全國56個民族的設計師和友人共同參與;10月,貴州“村T”繼去年11月之後、將再次登上聯合國大會的舞臺,展現中國民族文化的豐富積澱和深厚底蘊。
在鎮遠古城舉辦的貴州“村T”民族服飾秀。
“服飾是穿在身上的藝術和歷史,更是展示民族文化最直觀的方式之一,我只是做好一名‘搬運工’,和大家一起把我們黔東南的民族文化搬到臺前,一同共賞共享。”楊春林説,下一步他們還將持續邀請其他外國友人帶著自己國家的民族服飾來到貴州“村T”,真正實現“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記者手記
3月,在去北京參加2025年中國國際時裝周之前,參與貴州“村T”走秀的6名孩子,曾因拿不出路費,一度打算放棄這場走秀。
為了讓孩子們看看山外的世界,當地村民自發湊錢買票,把孩子們一個不落地送上了T臺。楊春林提到這幕,眼眶泛紅,我不知道他是否想起了曾經的自己。
提及老爺爺用木犁肩扛孫女走秀的巧思設計,楊春林説,“在貴州,長輩用背簍、扁擔背著小孩走路是再平常不過的生活場景,如果説扛起的農具是生活的重擔,那麼肩上的孩子就是傳承下去的希望。”
這也是他曾經被托舉走出大山的寫照。如今,他又帶著更多的孩子走出了大山,當這些孩子穿著母親繡制的民族服裝,閃耀在聚光燈下,燈光照亮的不僅是針線間蘊藏的生活智慧和美學,更是見人、見物、見生活的民族文化引力場。(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文/陳江南 圖/吳蔚)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