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中旬,山間的風順著溪流帶來了自然的清涼,晨霧繚繞的青山、澄澈如鏡的溪流、白墻灰瓦的農家小院、潔凈如洗的瀝青村道,生機盎然的蔬菜基地……貴州省遵義市播州區楓香鎮花茂村山中有田、田中有院,融山水田園為一體,一幅山清水秀景美民富的新農村美麗圖景呈現在眼前,迷人的田園風光讓人流連忘返。
在花茂村陶藝館內,貴州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傳承人母先才忙了起來。他開始接待第一批20多名來陶藝館體驗的遊客,先是示範土陶製作,再一一指導,客人們邊學邊幹不亦樂乎。
十年前,這裡的土陶還是“粗笨的罈罈罐罐”,如今卻成了深受消費者青睞的精美手工藝品。“從前燒酸菜罈、現在燒工藝品,沒想到老手藝還能派上新用場。”談起前後變化,母先才滿臉笑容。
花茂村一角 攝影 楊藝敏
花茂村,這個曾經名為“荒茅田”的小村落,如今已實現了華麗轉身,成為了遠近聞名的“鄉愁地”。近年來,花茂村依託茍壩會議會址紅色文化資源,大力挖掘鄉愁、農耕、土陶、古法造紙等文化資源,開發建設匠心園一條街、陶藝文化創意一條街,引進培育文化企業4家,吸納文化創意特色産品店舖28家;發揮鄉村作坊創造功能,開發花茂酒、陶藝、紙漿壓花畫等文創産品;開發花茂盬子雞、稻花魚、酸湯豆腐等一批具有鄉愁味道的特色菜肴。
學生們陶藝館內學習製作土陶 攝影 張詩琪
“圍繞‘文化+旅遊+研學’的模式,花茂村聚焦鄉愁文化、文旅産業發展。2015年至2024年,花茂村累計接待遊客859.5萬人次,旅遊總收入達到36.92億元。”遵義市播州區楓香鎮黨委副書記、鎮長李俊説。
“不但要保持鄉愁的傳承,更要把花茂村農旅文融合發展,讓我們花茂村村民腰包更鼓、笑容更加燦爛。”花茂村黨支部書記彭龍芬説。
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行走花茂,瀝青馬路穿村而過、餐館民宿客如雲集、特色産業欣欣向榮,每一處都瀰漫著幸福的煙火氣。2015年至2024年,花茂村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12607元躍升至27454元,村級集體經濟積累由26萬元壯大至1402萬元。
花茂村一角 攝影 楊藝敏
看得見山,望得見水。如今,“荒茅田”成長為“找得到鄉愁”的花茂村,一棟棟白墻青瓦的黔北民居在車道旁次第舒展,鄉村公路上車流絡繹不絕,花茂村也先後榮獲“中國紅色旅遊最美紅村”、“中國美麗休閒村”、“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等稱號。(文 楊藝敏)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