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視頻             直觀中國       |      老外在貴州       |       熱點專題       |      Hi,貴州!     
涼都正青春 · 見證20人 | 王述慷:用光影見證“涼都”的蛻變之路
2025-06-19 10:35:52來源:六盤水日報編輯:趙瀅溪責編:趙瀅溪

涼都正青春 · 見證20人 | 王述慷:用光影見證“涼都”的蛻變之路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250619091702_40

工作中的王述慷

  在六盤水各類秀美風光宣傳畫冊和攝影展中,你或許看到的是晨光熹微下霧氣氤氳的明湖,或是開滿高原矮杜鵑的烏蒙大草原,又或是在油菜花間共跳蘆笙舞的六枝長角苗,一個名字總與這片土地的最美瞬間緊密相連——王述慷,現任六盤水攝影家協會主席,從影三十余載,他用鏡頭丈量涼都土地的廣袤變遷,更用光影見證了六盤水從“煤都”向“涼都”蛻變的每個瞬間。

  推開王述慷的書房,目光所及,是井然陳列的獎盃、證書與記錄著歲月痕跡的攝影器材。玻璃櫃內,亞洲“一帶一路”國際攝影大賽旅遊組金獎的獎盃閃耀著光芒,與一旁那臺斑駁沉寂的老海鷗相機默然相對,無聲訴説著光影之路的起點與巔峰。王述慷的目光掠過這些“見證者”,思緒仿佛回到了1995年。“那時啊,鏡頭裏的天空總是灰濛濛的,提及六盤水都好似透著一股煤灰味。一切的起點始於2004年,誰能想到,就從那一年的夏天開始,‘涼都’的氣味真的變了。”作為城市發展參與者和親歷者,無論是2004年的首屆消夏文化節舉辦,還是2005年六盤水獲得“中國涼都”稱號,或是2013年,玉舍雪山滑雪場開業並承辦第八屆貴州旅遊發展大會,在這些城市轉型發展的關鍵節點上,他與手中的相機都未缺席。

  “‘涼都’這張名片,推動六盤水從‘江南煤都’轉變為‘中國涼都’,實現了從工業依賴到氣候賦能、生態增值的根本性蛻變。”王述慷指著曾經拍攝的老照片與如今同場景拍攝的對比照片説,“旅遊發展也讓我們的城市發展越來越好,天更藍,水更清了。”

  然而,除了作為一名攝影師,王述慷還有另一重身份——市文體廣電旅遊局廣電科科長。從2005年調入六盤水市旅遊事業局工作開始,雙重身份使他成為記錄涼都發展的特別角色,他用攝影結合部門工作,用自己的創作填補宣傳空白,編撰了大量旅遊宣傳畫冊、地圖、展板、景區景點導覽圖等旅遊外宣資料,強力助推涼都旅遊發展。

  一座城市旅遊業的高品質發展,需要多維度支撐體系的協同運作,而地域文化是旅遊業的核心競爭力與靈魂載體。“那我們六盤水有什麼?”王述慷舉起手數道,“除了得天獨厚的氣候資源,我們還有紅色文化、‘三線’文化、少數民族文化,涼都發展需要政策骨架,更要文化血肉。”

  為了將地域文化和旅遊相結合,王述慷曾主導“重走長征路”活動,徒步一百七十公里,推動六盤水市紅色旅遊納入全省紅色旅遊圈,也曾全力推動文化遺産文物與旅遊線路相結合,研發了一系列研學路線等,不斷用豐富的文化遺産血肉填滿涼都旅遊發展骨架。

  工作之餘,王述慷仍在積極通過各類攝影比賽、作品展覽等宣傳涼都,並利用攝影家協會影響力,與外省攝影家多頻互動,開展各類攝影交流采風創作,為六盤水的宣傳推廣,提升“涼都”名氣和美譽不斷努力。而今,隨著“消夏文化節”升級為“避暑旅遊季”,六盤水旅遊業依託“涼都”氣候資源,逐步從單一避暑旅遊發展為“春賞花、夏避暑、秋康養、冬滑雪”的全季全域模式。聚焦“涼都”的鏡頭越來越多,“涼都”名片也在不斷“遞”向更遠的地方。

  提及如今“中國涼都”這一品牌的知名度,王述慷談起了一件小事:某次去北京出差,時值炎夏,他偶然聽到兩位老太太聊天,其中一位道,“北京的天太熱了,不如去涼都六盤水涼快涼快。”似乎在那一刻,一代代人為打造“涼都”品牌付諸的努力,都有了實際意義。

  這份日益擴大的影響力,也映照在王述慷的個人藝術成就上:獲得亞洲“一帶一路”國際攝影大賽旅遊組金獎的作品《遠方有客來》,正是他在帶隊推介烏蒙山景點時偶然之作。照片上的烏蒙大草原上綠草如茵,雲霧瀰漫,遠處山巒上,風力發電機矗立,人們停駐在蜿蜒的沿山木欄前,抬頭望向雲霧中乍現的“佛光”,似夢似幻,自然與人文融合其中,場景寧靜又壯闊。而畫面中這一縷矚目的“佛光”,似乎隱喻了生態吸引力,涼都的自然景觀已從“藏在深閨”到“全國知名”,未來,也將矚目全球。(記者 黃伶俐 張萌萌)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