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貴州省黔東南州的雷公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作為我國重要的生物基因庫,棲息著眾多珍稀物種。近年來,雷山臭蛙、魏氏纖樹蛙等新物種在保護區陸續被發現。目前,魏氏纖樹蛙僅發現分佈于雷公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海拔1600米左右的狹小範圍內,數量極其稀少,其棲息生境多為山澗溪溝旁的竹林。
近年來,雷公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通過開展專項調查和科學研究,利用紅外相機、野生動物監測實時傳輸等設備,加強常規化監測,並通過加強宣傳教育等方式,構建起全方位的保護網絡,為這片“物種基因庫”築起立體化防護屏障。
坐落于雷山縣大塘鎮新塘村的保護區野生動物收容救護中心為受傷、受困的野生動物提供專業救治和康復支持,進一步鞏固了保護區的生態安全防線。該中心是黔東南州目前唯一的野生動物收容救護中心,承擔著全州16縣(市)野生動物(鳥類和獸類)收容救護工作。
從新物種的科學發現到珍稀物種的系統保護,從人工巡護到科技賦能,雷公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正用實際行動,書寫著生物多樣性保護的生動篇章,為築牢野生動植物安全屏障貢獻力量。據了解,截至目前,在雷公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已經鑒定的各類生物種類有5185種,其中動物2327種,高等植物2595種,大型真菌263種,列入國家一、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共有144種。(總臺記者 史超傑 王皓宇)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