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視頻             直觀中國       |      老外在貴州       |       熱點專題       |      Hi,貴州!     
貴州省國際友好城市綠色發展與産業合作主題論壇舉行 7對省市級友城簽署友好協議文本
2025-07-06 16:21:55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楊展淩責編:王悅陽

貴州省國際友好城市綠色發展與産業合作主題論壇舉行 7對省市級友城簽署友好協議文本_fororder_未命名__2023-07-06+11_44_35

  國際在線貴州消息(記者 羅淼):7月5日,以“深化地方友好合作,促進綠色發展共贏”為主題的貴州省國際友好城市綠色發展與産業合作主題論壇在貴陽國際生態會議中心舉行。作為2025年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的核心分論壇,本次活動吸引了來自格魯吉亞、利比裡亞、韓國、英國、老撾等10余個國家的地方政府、國際組織負責人及企業代表參與,以“綠色”為紐帶,以“合作”為橋梁,共話可持續發展新機遇,共繪産業合作新藍圖。

貴州省國際友好城市綠色發展與産業合作主題論壇舉行 7對省市級友城簽署友好協議文本_fororder_IMG_5579.JPG

論壇現場 攝影 羅淼 

  本次論壇舉辦了貴州省國際友好城市友好關係簽約儀式,現場7對省市級友城簽署友好協議文本。貴州省與利比裡亞蒙羅維亞市簽署建立友好省市關係協議書,與莫桑比克加扎省、巴布亞新幾內亞米爾恩灣省簽署建立友好省關係意向書。貴州省人民對外友好協會與老中友好協會簽署合作備忘錄。貴陽市、黔西南州興義市分別與老撾、莫桑比克有關地區簽署建立友好城市關係協議書或意向書。同時,現場還發佈了貴州省“友城樂購·樂遊”跨境電商項目,啟動了貴州省國際友城“留學貴州”項目。

貴州省國際友好城市綠色發展與産業合作主題論壇舉行 7對省市級友城簽署友好協議文本_fororder_IMG_5638.JPG

 貴州省國際友城“留學貴州”項目正式啟動 攝影 羅淼 

  主題演講環節,貴州省與各國際友好城市共探綠色路徑、共享轉型經驗。貴州省國際友好城市代表等嘉賓圍繞“綠色發展與轉型最佳實踐”主題作精彩演講,展示多樣的綠色轉型道路,交流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實現全球可持續發展的共識。

  上海合作組織副秘書長凱恩表示,上海合作組織(SCO)成員國匯聚了全球近半數的人口,坐擁自然資源豐富的廣袤疆域。正因如此,環境合作始終是該組織議程的核心優先事項之一。今年,該組織各成員國圍繞環境保護、自然資源合理利用、綠色經濟發展及生態安全等關鍵領域,推出了一系列倡議、活動與項目。

  韓國忠清南道行政副知事樸貞柱介紹了忠清南道為實現碳中和目標的多方面努力。2024年,忠清南道成功捕獲達137萬噸的溫室氣體,實現年度減排目標的105.8%。樸貞柱還肯定了本次論壇的意義:“地方政府之間在技術與優秀政策方面的交流與合作,是有效應對氣候危機的極其重要因素。”

貴州省國際友好城市綠色發展與産業合作主題論壇舉行 7對省市級友城簽署友好協議文本_fororder_IMG_5643.JPG

主題演講環節 攝影 羅淼 

  老撾科技和通信部副部長、老中友好協會副會長賽薩納表示與貴州産業合作的互補性極強。在綠色發展方面,老撾和貴州都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和獨特的生態環境,這是共同的寶貴財富,也為兩地在綠色産業領域的合作提供了廣闊空間。賽薩納還圍繞農業、旅遊、綠色環保等方面提出合作展望。

  泰國呵叻府副府尹維謙介紹了呵叻府實施的可持續發展案例,包括打造呵叻木薯城、呵叻農業與食品産業、未來智慧農民等項目。維謙還説,“可持續發展不應是任何一個城市或國家的單一使命,必須攜手打造一個更美好的地球。”

  英國蘇格蘭地區駐華代表柯春娜表達了蘇格蘭“自然向好”的未來願景,分享了蘇格蘭政府實施的“泥炭地行動”項目。在過去的一年,蘇格蘭正在恢復的泥炭地公頃面積增加了40%。柯春娜表示,希望蘇格蘭的綠色轉型經驗能有借鑒意義。

  此外,嘉賓對話環節,老撾佔巴塞省巴色市市長蘇克維賽、老撾瑯南塔省瑯南塔縣縣委書記兼縣長本孔、莫桑比克加扎省希布托市市長馬沙瓦、貴州省貴陽市副市長賀飛、宜可城-地方可持續發展協會副秘書長庫馬爾深度對話“綠色産業合作與創新解決方案”,並探討了城市間綠色産業的合作機遇和前景。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