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時節,多彩貴州廣袤鄉村生機勃勃。
黔東南州8萬畝麻江藍莓成熟上市,七成鮮果被訂購一空;畢節的苗繡工坊內,繡娘們飛針走線趕制訂單;遵義的數字農業園區,無人機正在精準施肥……
今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5年過渡期最後一年。習近平總書記到貴州考察時指出,希望鄉親們的幸福生活更上一層樓,把鄉村振興做得更好,把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得更好。
牢記囑託,接續奮鬥。貴州把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作為貴州現代化建設的底線任務,把增加脫貧群眾收入作為根本措施,把促進脫貧縣加快發展作為主攻方向,以高品質發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促進鄉村全面振興,推動興業、強縣、富民一體發展,繪就多彩貴州新“豐”景。
牢牢守住底線 脫貧成果更加穩固
923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66個貧困縣全部摘帽,192萬人搬出大山,減貧人數、易地扶貧搬遷人數均為全國之最……黨的十八大以來,作為全國脫貧攻堅主戰場的貴州,徹底撕掉了千百年來的絕對貧困標簽。
成績來之不易,如何堅決守住來之不易的脫貧攻堅成果?
貴州堅持力度不減、勁頭不松、方向不偏,五級書記抓振興,組建近1萬支鄉村振興駐村工作隊,選派第一書記和駐村幹部3萬多名,將責任、政策、幫扶、監管堅持到底。
單樂,是一位“85後”駐村第一書記。2021年,單樂初到望謨縣蔗香鎮樂康村,就制定了一個五年幫扶計劃。2024年,單樂通過多方努力,引進種植大戶到樂康村流轉400畝土地發展早春有機蔬菜,畝産值突破2萬元。“基地新鮮蔬菜遠銷貴陽、廣州等地,供不應求。”單樂説,計劃逐步擴大種植面積,帶動村民就業400人以上。
築牢“防貧壩”,精準防返貧。兩張“明白紙”,把防貧申報和幫扶政策明明白白地送到了群眾手中,找幹部、打電話、一碼通,用好大數據,精準制定實施幫扶措施,監測幫扶工作織得又密又牢。
2024年,貴州探索建立覆蓋全體農村人口的防止返貧致貧大數據監測系統,全年累計識別81.4萬人,鞏固提升“3+1”保障成果,紮實抓好易地搬遷後續扶持。以“四項行動”為抓手共建粵黔東西部協作升級版,持續加強與中央定點幫扶單位對接。
脫貧後,政策沒有落下,幫扶幹部沒有撤離,幸福路子在延續……截至去年底,全省61.8%的監測對象已消除風險,牢牢守住了不發生規模性返貧致貧底線。
産業就業兩旺 特色發展動能強勁
時下,走進位於畢節高新區的貴州兩山天麻産業(集團)有限公司生産車間,凍幹生産線機器運轉轟鳴聲不斷,一顆小小的天麻,正在演繹“七十二變”的魔法。
“我們以數字賦能,致力於抓好二産,推動天麻産業向品質、智造、品牌轉變。”貴州兩山天麻産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汪健説。
鄉村要振興,産業必振興。貴州聚焦“三品一標”,深挖土特産資源稟賦,推動茶葉、辣椒、刺梨、中藥材等12個農業特色優勢産業提質增效,向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要效益。
2024年,貴州新增國家現代農業産業園、産業集群、産業強鎮共11個,農業特色優勢産業産值增長4.2%,農産品加工率達66%。省級以上農業産業化重點龍頭企業達1200家,農村産業“接二連三”融合發展成效明顯,帶動農民持續增收。
就業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基本措施。
作為全國易地扶貧搬遷人數最多的省份,為確保穩得住、有就業、逐步能致富,在有組織開展就業培訓,穩住外出務工基本盤的同時,開展安置社區與周邊産業園區“兩區共建”,出臺政策措施支持幫扶車間可持續發展,促進搬遷群眾就業增收。截至去年底,全省搬遷勞動力就業96.98萬人,就業率96.29%。
針對脫貧戶、監測戶、易地扶貧搬遷戶,實施“技能貴州”等行動,落實幫扶政策,鼓勵脫貧地區發展“小店經濟”等扶持,多渠道促進就地就近靈活就業。
2024年,通過強化産業和就業幫扶,安排銜接資金37.9億元實施産業獎補到戶,帶動413萬人增收。下達20個重點幫扶縣財政銜接資金71億元。全省脫貧勞動力務工就業362.1萬人。
和美鄉村煥新 發展活力持續迸發
“現在做好垃圾分類投放,村裏還獎勵生活用品!”清晨,銅仁市印江自治縣新寨鎮團山村村民張桂花拎著分好類的垃圾,徑直走向村口回收站。一路上,家家戶戶門前乾淨整潔,小花園、小菜園點綴其間,讓村莊更加靈秀動人。
2023年以來,全省“兩清兩改兩治理”工作全面推進,團山村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建立“戶分類、村收集、鎮轉運”的垃圾處理體系。“現在大家都自覺了,看到地上有垃圾都會主動撿起來。”村黨支部書記雷松説。
依託良好的生態資源,團山村發展鄉村旅遊,農家樂、民宿逐漸興起。“環境好了,遊客多了,我家的農家樂一年能賺五六萬元!”村民田小芬喜笑顏開。
2021至2024年,全省累計新改建農村戶廁84.7萬戶、30戶以上自然村寨生活垃圾收運設施覆蓋率達80%,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率達55.7%,農村人居環境明顯改善。
鄉村振興既要塑形,更要鑄魂。貴州以“四在農家·和美鄉村”建設為抓手,激活鄉村內生動力,推動鄉村産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全面振興。
農民文化生活更加豐富。“村超”“村BA”等群眾性文體活動形成現象級傳播。“志智”雙扶推動脫貧群眾勤勞致富的內生動力不斷提高,愁眉苦臉少了、歡聲笑語多了。
放眼貴州大地,脫貧地區發展動力更強,鄉村振興的壯美圖景漸次鋪展。在這片充滿希望的熱土上,貴州奮力書寫中國式現代化貴州實踐的“山鄉巨變”新篇章。(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趙勇軍)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