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清華大學國際青年代表團20多位來自全球多個國家的優秀青年代表,與凱里青年圍坐于苗侗風情園“村T”秀臺旁的涼亭中,進行了一場“2025清華國際青年對話貴州行——鼓樓下的國際對話”。盛夏微風中,青年們的多元視角不斷碰撞,共同構成了一幅跨越國界的文化交流圖景。
清華大學國際青年代表團成員走上“村T”
“當‘村T’將苗繡融入現代時裝,登上倫敦、巴黎的舞臺,傳統與現代的碰撞迸發出耀眼的創新火花。”“非遺是連接過去與未來的窗口。”
貴州“村T”發起人楊春林的東方美學服飾、楊從森的“錦繡大溪”品牌工作室、潘雪的“銀匠雪兒”賬號粉絲突破260萬,構成了一幅青年賦能非遺的立體群像。現場,他們生動講述了將苗繡圖騰送上國際時裝周、帶領留守婦女開發蠟染潮牌、借力短視頻讓銀飾“破圈”的新路徑,照亮了文化活態傳承的新浪潮與新敘事。
“潘雪老師,苗族銀飾的紋樣有哪些特殊寓意?您是如何創新傳統技藝的?”“楊從森先生,蠟染技藝在當代設計中如何煥發新生?”
在自由交流環節,清華大學的外籍青年代表和中方青年紛紛提問。
清華大學國際青年代表團與“村T”工作人員交流
從大學拜師學藝磨出滿手老繭,到下司古鎮打造“直播+文旅”非遺基地,潘雪堅持探索如何把苗族銀飾推向更廣闊的市場。“目前我們的賬號銀匠雪兒,全網全年播放量超過兩個億。我先後參加了中央電視臺、江蘇衛視、浙江衛視等節目錄製,通過綜藝節目宣傳推廣銀飾文化。”
楊從森致力於融合傳統工藝與現代設計,打造中高端蠟染、銀飾、刺繡産品。他詳細介紹了蠟染作為中國四大古印染技藝的特色——以蠟為墨、布為紙,其天然“冰紋”和植物染色獨具魅力。其創立“錦繡大溪”工作室,帶領留守婦女創業,探索非遺的創造性轉化,用青年創新挖掘文化價值,助力鄉親致富。
清華大學國際青年代表團成員和孩子們一起走“村T”
“你們讓古老技藝在數字時代煥發新生。”“我們剛剛體驗了繡裏淘集市,在凱里,無數個像你們一樣的青年,正成為文化活化的驅動力。”清華大學外籍青年代表紛紛感嘆。
活動尾聲,大家在一幅象徵友誼與交流的畫布上執筆簽名,留下美好回憶。
當晚,這份情誼在貴州“村T”秀臺繼續綻放——清華大學國際青年代表團踏上T臺,銀鈴叮噹伴著電子樂點,傳統紋樣在燈光中流轉,觀眾席傳來熱烈掌聲和歡呼聲。
據悉,為了更好地促進中外交流對話,加強文明交流互鑒,貴州省委宣傳部和清華大學聯合主辦“2025清華大學國際青年對話貴州行”活動,以“從貴州實踐看中國式現代化進程”為主線,依託清華國際青年對話(TGYD)機制,在全球範圍內選拔約20名優秀青年代表參會,其中外方代表15名覆蓋俄、法、德、印等多個國家和地區。(特約通訊員 楊娟 貴州教育報記者 廖尚海)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