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視頻             直觀中國       |      老外在貴州       |       熱點專題       |      Hi,貴州!     
銅仁市碧江區:“一線一帶兩區”模式建成蔬菜産業18.3萬畝
2025-07-11 15:49:27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羅淼責編:趙瀅溪

  淩晨四點,在貴州省銅仁市碧江區宏暢蔬果批發市場,燈火通明,熱鬧非凡,一筐筐本地蔬菜正在批發交易。滑石鄉白水村的種植戶唐成,種植有8畝蔬菜,正在銷售小白菜、蒜苗。壩黃鎮木弄村的種植大戶李平法,建有17個蔬菜大棚,剛運來1000多斤白菜,不到2個小時,一售而空,收入有1000元左右……

  近年來,碧江區堅持把蔬菜産業定位為農業主導産業之一,多措並舉,推動蔬菜産業發展邁上新臺階,保障城區“菜籃子”供應。

  優化産業佈局 擴大生産規模

  連日來,碧江區壩黃鎮立足區位優勢,因地制宜發展蔬菜産業,採取“草莓+蔬菜”輪作的模式,發動木弄村32戶群眾,利用422個草莓棚372畝空閒土地發展茄子、辣椒、小白菜、紅漢菜等蔬菜産業,年産量達10萬餘斤,銷售採取“公司收購+配送”模式,幫助每戶增收6000余元。

貴州碧江:“一線一帶兩區”模式建成蔬菜産業18.3萬畝_fororder_640

農戶正在田間作業 

  走進碧江區錦江街道茅溪村、銅興街道柑子衝村和大坳村、壩黃鎮宋家壩村和白果村等鄉村田野間,一路走來,到處呈現出聚焦蔬菜優勢産業,狠抓農業産業發展的火熱景象。

  碧江區根據區域自然條件和市場需求,統籌規劃蔬菜基地發展佈局,按照“一線一帶兩區”立體化發展思路,將燈塔街道、銅興街道、錦江街道、壩黃鎮等錦江河、小江河低熱河谷區域作為“一線”重點蔬菜基地來發展,累計建成蔬菜基地5200畝;將正光街道、川硐街道、河西街道、滑石鄉半高山區域作為“一帶”重點蔬菜基地來發展,建成蔬菜基地2800畝;“兩區”蔬菜基地以漾頭鎮、雲場坪鎮、六龍山鄉等高山區為主,建設1200畝高山秋延後蔬菜基地,以川硐街道、滑石鄉、瓦屋鄉糧區為主,建設7000畝調節性蔬菜基地。

  推廣綠色生産 提升産品品質

  走進錦江街道茅溪村和新莊村,壩黃鎮宋家壩村及和平鄉龍魚村的蔬菜基地裏,隨處可見粘蠅板和燈罩等設施。根據全區創建蔬菜綠色防控示範基地要求,碧江區制定印發了《碧江區蔬菜綠色防控實施方案》,在壩黃、和平等地創建蔬菜綠色防控示範基地13個,推廣綠色防控技術及産品,加大物理誘控、生物防治和科學用藥等綠色防控措施。

  整個蔬菜種植期間,碧江區全程運用現代化的生産手段,採用無人機防控技術,對規模化、標準化基地進行統防統治,提升病蟲害防治效率,實現基地綠色防控覆蓋率達到80%以上。

  在和平鄉龍魚村、燈塔街道馬岩村、銅興街道柑子衝村等蔬菜産業集聚區,到處可見一批集約化育苗基地初步建成,種植過程中,全程推廣應用石墨烯、電熱溫床蔬菜育苗技術,提升良苗有效供給,實現了全區集約化育苗率達到90%以上,良種覆蓋率100%。

貴州碧江:“一線一帶兩區”模式建成蔬菜産業18.3萬畝_fororder_640

蔬菜基地

  碧江區大力建設集約化蔬菜育苗基地,一套完整的産業鏈條,解決了群眾産業發展的後顧之憂;並立足自身實際,創建了一批蔬菜産品加工産業。為方便蔬菜銷售,碧江區還通過整合資源優勢,在城區建成二級蔬菜批發交易市場1個、區域性農貿市場7個、便民臨時性農貿市場11個,並在主城區東西南北入口處4個區域,建成南嶽清水灣、天都、楓木坪等便民蔬菜銷售點23個。

  依託協作契機 抓好主體培育

  今年以來,碧江區和平鄉引進了梵凈山智慧農業科技(貴州)有限公司,採取“公司+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戶”的種植模式,通過技術指導、政策扶持、産銷對接等,全年發展茼蒿、小白菜等10多種時令蔬菜,種植面積1.9萬餘畝,全年共提供各類新鮮蔬菜3.5萬餘噸,還將新鮮優質的有機蔬菜,採用新型抗菌納米材料保鮮袋裝箱,送往廣東、上海等地,香飄省內外。

  為了廣開銷路,碧江區緊緊依託東西部協作契機,加大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生産基地建設,和平鄉華以農業蔬菜基地、武陵山果蔬花卉種植園等5家生産基地獲得認證,今年計劃新增2家“菜籃子”基地。

貴州碧江:“一線一帶兩區”模式建成蔬菜産業18.3萬畝_fororder_640 (1)

農戶正在采收蔬菜  

  加大惠農補給 積極謀劃項目

  有規劃、佈局、實施、鏈條和銷路以外,碧江區還大力實施職業菜農獎補政策(蔬菜家庭農場),整合市、區獎補資金350萬元,今年預計補助蔬菜類家庭農場100家,鼓勵脫貧群眾種植蔬菜,按照每畝300元進行到戶獎補;二季度完成蔬菜種植8.4萬畝次,總産量達15.6萬噸;食用菌完成2800畝(萬棒),産量2600噸,産值3100萬元。

  碧江區將進一步完善蔬菜基地大棚、灌溉、機耕道等基礎配套設施,提升蔬菜種植面積,引導各鄉鎮(街道)積極謀劃申報1至2個蔬菜類項目,主要完善發展“早春”茄果類和“夏秋”葉菜類蔬菜,提高淡季本地蔬菜市場佔有率;按照“菜籃子”市長責任制要求,各鄉鎮(街道)行政主要領導領辦一個蔬菜基地,牽頭幫助蔬菜基地申報項目、産銷對接等工作;在川硐、滑石等地利用水稻、玉米等糧食作物收穫後的空閒土地,支持發展一批適度規模的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種植速生蔬菜,將其培育成調節型蔬菜生産經營主體。

  2025年,碧江區完成蔬菜種植面積18.3萬畝次,同比增加5.1%。從田間到市場,從豐收的喜悅到增收的希望,炎熱的夏日,不僅是蔬菜飄香的季節,更是鄉村産業蓬勃發展、鄉村振興步伐不斷加快發展的生動寫照。(文/圖 覃信林 何玉琳 黃雪芬 張欣)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