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視頻             直觀中國       |      老外在貴州       |       熱點專題       |      Hi,貴州!     
荔波縣探索跨省聯建立人大代表聯絡站模式
2025-07-21 10:03:22來源:天眼新聞編輯:趙瀅溪責編:趙瀅溪

  貴州荔波與廣西南丹、環江山水相連、習俗相似、交往頻繁,生産生活關係密切,區域協同發展基礎深厚,長期形成了經濟上交流合作、生活上友好互助的關係。

  為發揮兩地人大代表的作用,2023年以來,貴州荔波分別與廣西南丹、環江建立了三個黔桂跨省(區)人大代表聯絡站(荔波瑤山一南丹裏湖、荔波黎明關一環江川山、荔波佳榮一環江馴樂)。

荔波縣探索跨省聯建立人大代表聯絡站模式

  跨省(區)人大代表聯絡站明確每年圍繞旅遊資源開發、民族文化交流、基層聯防治理、發展經驗共享、生態文明建設等方面確定活動主題,並組織進站人大代表舉行內容豐富多彩的交流活動。

  近年來,依託聯絡站這一平臺,各級人大代表充分發揮廣泛聯繫人民群眾的優勢,按照黨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加強合作共贏,著力謀劃發展,先後舉行“‘瑤’望相助·和美與共”“共護綠水青山·同享世遺寶地”等主題活動。通過深化跨省(區)協作交流,進一步促進兩省(區)相鄰縣鄉的合作交流,在旅遊聯動、産業聯興、基層聯治、民族交流、生態聯保等方面,實現工作互動、信息互通,有效促進貴州荔波與廣西邊界縣人大工作的聯動履職。

  “一座橋”的搭建:旅遊添動力

  南丹縣蠻降農耕旅遊景區距離荔波縣小七孔景區西大門僅1.6公里,是桂黔兩區省在“十四五”期間規劃重點共建的跨省文旅項目。

  景區內的高空玻璃橋分別連接兩座山峰,一座位於南丹縣芒場鎮蠻降村,另一座位於荔波縣小七孔鎮綠林村。一橋接兩地,共吃旅遊飯,被桂黔兩地鄉親親切地稱為“融合發展橋”“邊民連心橋”,吸引各地遊客前來遊玩。

荔波縣探索跨省聯建立人大代表聯絡站模式

  綠林和蠻降兩個村,以前通過一座古石橋溝通,它見證過去。如今,這座高空玻璃橋,聯通未來。

  高空玻璃橋的建設與發展,也傾注了兩地人大的關心。2019年7月,荔波、南丹兩縣舉行洽談交流會,會上就困難問題進行“一對一”對話分析,掃清項目推進的障礙及困難。

  小七孔鎮人大代表、綠林村黨支部副書記莫銳業説:“我們是交界村、兄弟村,平時往來密切。建設高空玻璃橋是兩地群眾的心願,希望多一些好産業帶動我們發展。作為人大代表,在走訪中,聽取企業心聲,為了支持項目發展,積極幫助申報項目,順利解決了景區遊客安全用水、河道治理等問題。”

荔波縣探索跨省聯建立人大代表聯絡站模式

  2023年8月,隨著貴南高鐵的通車,黔桂跨省旅遊更加方便與快捷,荔波、南丹兩地旅遊也迎來井噴式發展。莫銳業説:“走農耕旅遊路線,共同吃上旅遊飯,我們充滿了信心。”

  貴南高鐵,作為西部陸海新通道中線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讓廣西和貴州的人文交流、經濟協作、區域一體化進程加快。兩地正搶抓旅遊發展新機遇,挖掘旅遊新質生産力,深化旅遊合作,奮力書寫攜手發展的嶄新篇章。

  “一件事”的辦結:民生添滿意

  在佳榮鎮人大代表、坤地村副主任覃叔佳的帶領下,沿著坤地村洞獨組的硬化路一直盤山而上約1.2公里,來到坡頂一個拐角處。覃叔佳指著腳下的一條路縫説到,“這條縫的那邊就是廣西,這邊是貴州。”這是前往廣西環江縣馴樂苗族鄉鎮北村的“民生路”,于去年剛修通,是兩地人民的期盼。

  坤地村、鎮北村是廣西、貴州交界村,兩地人員相親相近、往來密切。為打破省際“斷頭”路,群眾向覃叔佳反映這個情況後,他立即向鎮人大做了反饋。此後,兩地人大多次邀請交通運輸局來實地了解,並組織兩地群眾坐在一起商量道路修建等事宜,最終協商一致,由廣西修通廣西地界內約2公里路段的“斷頭路”,貴州修通境內的1.2公里路段。

荔波縣探索跨省聯建立人大代表聯絡站模式

  路通了,群眾喜笑顏開。“修通前,群眾要繞另一條路約20多公里才能到達鎮北村。路通後,往來距離縮短到約4公里,群眾很滿意、很開心,紛紛表示,以後走親戚就更方便了。”覃叔佳説。

  這是兩地人大合力幫助群眾解決民生事實的實踐縮影。

  貴州荔波佳榮鎮與廣西環江馴樂苗族鄉山水相連、情感相依、民族相融、文化相通,今年來,為進一步促進兩地區區域協同發展,荔波縣人大與環江毛南族自治縣人大共同成立九萬大山區域協同發展黔桂跨省(區)代表聯絡站,主要覆蓋兩鄉鎮24個行政村(社區),43000多人。

  聯絡站的建設,將進一步有力促進區域協同發展,有效解決跨區域共性問題,促進邊界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充分發揮人大代表在推動區域高品質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一塊地”的連接:産業添活力

  貴州荔波瑤山瑤族鄉與廣西南丹裏湖瑤族鄉接壤,兩鄉瑤族同根同源,為進一步發揮人大代表紐帶作用,兩地聯合建設聯絡站,2023年8月,分別在瑤山瑤族鄉瑤山村建立黔桂跨省(區)聯建人大代表聯絡站(拉片)、裏湖瑤族鄉仁廣村建立桂黔跨省(區)聯建人大代表聯絡站(仁廣)。

  同是白褲瑤主要聚居地,兩鄉地域交錯、民情相近、經濟相融。聯絡站圍繞民族團結主題,健全定期聯絡、協商、通報工作機制,把聯絡站建成推動民族團結進步示範的“標識符”,書寫跨省區域“同飲一江水、情誼一家親、共創萬家福”的嶄新篇章。2024年,瑤山瑤族鄉瑤山村黨總支榮獲“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稱號。

荔波縣探索跨省聯建立人大代表聯絡站模式

  在相互交織的邊界關係中,““插花地”等問題凸顯。針對“插花地”等矛盾糾紛和“斷頭路”等實際困難,實施人大代表“聯調聯解”“共辦共督”“雙促雙好”。貴江村百畝蔬菜示範種植基地連片租種瑤山村20畝“插花地”,年産值80萬元,雙方受益。在“插花地”朝沙投入資金300萬元新建鄰裡休閒廣場、鄉間休閒步道、排污設施等,極大地改善了雙邊群眾人居環境,雙邊群眾非常滿意。

  聯絡站聚焦荔波打造世界級旅遊景區、荔波·南丹跨省旅遊聯盟、跨省旅遊廊道、跨省旅遊景區建設,利用一年一度的跨省白褲瑤年街節、瑤年節、瑤王節等時機,組織開展“‘瑤’望相助·共促發展”“‘瑤’望相助·和美與共”等主題活動,雙方駐站代表就白褲瑤聚居區民俗文化保護傳承、文化旅遊壯大發展充分討論、交流意見,聯合提出《關於串聯荔波小七孔景區與本地旅遊景區,打造荔波·南丹半小時旅遊經濟圈的建議》等人大代表建議得到兩縣黨委、政府高度重視並推動落地。

  2024年8月1日,“南丹至荔波高鐵站”定制客運班際線正式開通,縮短荔波與南丹之間的時空距離,滿足旅客個性化、多元化的出行需求,同時為荔波旅遊引入更多“流量”,注入新的活力。

  如今,南丹到荔波、“小七孔+白褲瑤”“山水風景和民俗風情”等成為黔桂跨省旅遊的一張閃亮“名片”,雙方群眾高高興興吃上文化旅遊“大鍋飯”,歡歡喜喜走上鄉村振興“共富路”,共推跨省區域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

  “一主題”的串聯:生態添美麗

  攜手畫好邊界地區發展“同心圓”,積極探索解決邊界地區堵點、難點問題,共同守護世界自然遺産地、共同促進和諧發展。

  貴州荔波黎明關水族鄉與廣西環江川山鎮山水相依、地域交錯,川山鎮是木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核心腹地,黎明關鄉是茂蘭國家級保護區核心腹地,兩個保護區均為喀斯特地貌,有連片的喀斯特原始森林,共同構成了地球上同緯度地區唯一倖存的、連片面積最大的喀斯特森林生態系統,總面積約3.2萬公頃,主要保護對象為喀斯特森林及珍稀動植物。

  如何更好促進兩地生態保護?兩地人大以創建黔桂跨省聯建人大代表聯絡站為平臺,探索省際聯建人大代表聯絡模式,進一步激活人大代表主體作用,攜手共護生態綠色發展,構建黔桂邊界和諧穩定的發展新格局。

  2023年11月,桂黔跨省聯建人大代表聯絡站(環江喀斯特)在環江縣川山鎮揭牌,兩地共同簽訂桂黔人大跨省聯建戰略合作協議書、桂黔跨省聯建聯人大代表聯絡站(環江· 荔波喀斯特)聯建協議書。

荔波縣探索跨省聯建立人大代表聯絡站模式

  2024年7月,黔桂跨省聯建人大代表聯絡站(荔波喀斯特)、荔波縣生態文明建設人大代表聯絡站在荔波縣黎明關水族鄉揭牌,也標誌著兩邊聯絡站的正式建成。

  “兩邊成立以來,我們按照‘同一牌子、同一套人員、同一個制度’開展工作,共同舉辦主題活動4次,收集意見建議10條。通過主題活動的常態化開展,共同推動兩邊生態保護、民生熱點等問題解決。同時,結合聯建區域喀斯特地貌、民俗文化,組織形式多樣的聯誼交流活動,不斷增進兩地聯建情誼。”黎明關水族鄉人大主席、黔桂跨省聯建人大代表聯絡站(荔波喀斯特)站長覃丹介紹説。

  2024年7月,荔波縣、環江縣在黎明關水族鄉組織召開黔桂跨省聯建人大代表聯絡站主題活動座談會,就群眾關心的熱點問題進行討論反映,其中《建議加快荔河高速公路建設進度的建議》得到兩縣黨委、政府高度重視並推動落實。

  此外,為加快荔河高速公路的建設進度,針對該路段的紅線用地補償問題,兩地人大代表積極主動作為,聯合荔河高速公路指揮部組織召開紅線用地補償爭議協調會,順利解決該問題。在兩縣各級人大代表共同努力下,荔河高速公路建設得到順利推進,廣西環江段已于2024年12月通車,貴州荔波段預計2026年年初通車。

  目前,荔波縣黔桂跨省(區)聯建人大代表聯絡站進站代表有全國、省(區)、州(市)、縣、鄉五級代表88人。經過兩年多聯建工作探索,荔波人大與廣西南丹、環江人大初步形成搭建聯動平臺、開展聯動服務、推行聯動督辦、強化聯動交流的“四聯”工作機制。

  “要充分發揮代表主體作用,深挖邊界資源,有效收集邊界地區民心民智民盼,以人大代表的力量進一步推動邊界鄉村振興和民族團結進步,共同促進兩地人大工作優勢互補和資源共享,創新工作思路,促進共同發展、共同提升,做好引領示範,及時挖掘工作中的先進典型和經驗做法,為兩地高品質發展獻計獻策。”荔波縣人大常委會主任向宗洋如是説。

  接下來,荔波縣人大將進一步深化與廣西南丹、環江的合作關係,深入挖掘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的巨大潛力,進一步健全完善跨省區代表聯絡站相關工作制度和機制,不斷拓展跨區域人大合作的形式與平臺,打造黔桂人大聯合履職促進邊界發展示範樣板,共繪和諧發展新圖景。(通訊員 蒙莎莎)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