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貴州六盤水,群峰疊翠,涼風裹著草木清香漫過烏蒙山脈。7月20日,西南主流媒體採訪團沿著蜿蜒的山路向海拔2300米的野玉海國家級旅遊度假區進發,車窗外的雲霧時聚時散,宛如一幅流動的水墨畫卷。
這個被稱為“涼都六盤水會客廳”的山地旅遊目的地,正以“山地觀光小火車”“高原低空滑翔傘”“沉浸式彝族火把節”等體驗性IP,重新定義山地文旅的高品質發展路徑,也為全國山地旅遊轉型提供了可複製、可借鑒的“野玉海樣本”。
從網紅小火車到低空飛行
多維體驗項目持續出圈
野玉海的名字,源自野雞坪、玉舍、海坪三地的詩意組合。這裡擁有壯麗的喀斯特地貌、萬畝高原草場、原始森林和濃郁的彝族文化。
六盤水野玉海國家級旅遊度假區是貴州省委、省政府重點規劃打造的100個旅遊景區之一,由海坪彝族文化小鎮、野雞坪高原戶外運動基地組成,景區核心區22.6平方公里。度假區最高海拔2503米,夏天平均氣溫19℃,自然植被覆蓋率達到81.3%,四季氣候宜人,氣候溫和,是天然的避暑度假旅遊勝地。
盛夏的野玉海,綠意盎然,氣候宜人。采風團一行首先登上了野玉海景區的明星項目——山地觀光小火車。這列穿梭于海拔2000多米高山之間的“網紅”列車,以其獨特的螺旋盤升軌道和絕佳的觀景視角而聞名。記者們坐在緩緩爬升的車廂內,窗外是連綿起伏的青山、蔥鬱的林海和點綴其間的特色彝寨,壯麗的山川畫卷在腳下徐徐展開,引得記者們紛紛舉起相機、手機,記錄下這震撼人心的瞬間。
此外,景區的低空飛行項目也非常受歡迎,遊客可以乘坐滑翔機從空中俯瞰,將野玉海國家級旅遊度假區的全貌盡收眼底:千戶彝寨的磅薄氣勢、玉舍國家森林公園的浩瀚林海、海坪彝族文化園的獨特風情,與蜿蜒的公路、靜謐的湖泊共同構成了一幅立體的生態畫卷。
因地制宜盤活山地資源
創新業態助力文旅突圍
觀光小火車和低空飛行是野玉海突破傳統觀光模式、打造深度體驗型度假目的地的關鍵舉措。
據了解,“野玉海單軌高架觀光小火車”,是世界首個螺旋盤升跨座式單軌線路,在險峻的山巒間盤旋而上,最大坡度達6%,爬升高度達220米。
據野玉海公司導服主管楊大紅介紹,野玉海景區依託“中國涼都·六盤水”獨特的涼爽氣候優勢,圍繞山地森林和彝族文化兩大主題資源,打造了彝族風情小鎮、彝族歷史文化博物館、觀光小火車、玉舍雪山滑雪場、玻璃棧道、5D球幕影院、帕斯谷遊樂園、萬畝花海、賽車體驗中心、實彈射擊場等45個文旅體育項目。在文化賽事方面,這裡的彝族火把節、全國鞭陀大賽、全國汽車拉力賽、彝族年、帳篷節、全國高山滑雪邀請賽等賽事活動深受省內外遊客青睞。
這些項目和節日賽事,極大地豐富了遊客的體驗層次,延長了停留時間,有效提升了景區的吸引力和競爭力。未來,景區將繼續深挖資源潛力,引入更多創新業態,為遊客提供更加多元化、高品質的山地旅遊度假體驗。
不難發現,曾經制約發展的山地劣勢,正通過精妙的立體交通網絡和智慧化服務,轉化為獨一無二的體驗優勢。
點燃節慶經濟的火炬
火把節IP催生産業消費鏈
如果説基礎設施是骨架,多元體驗是血肉,那麼以火把節為核心的節慶文化IP,則是野玉海文旅融合的靈魂與引爆點。
每年農曆六月二十四,海坪彝族文化小鎮便成為火的海洋、歌舞的海洋、歡樂的海洋。
野玉海人深諳,節慶經濟不能僅靠幾天的喧囂,必須深度挖掘文化內涵,實現可持續的“聚變效應”。
例如火把節會舉行盛大的取火、祭火、頌火儀式,帶給遊客深刻的文化震撼和精神洗禮。在參與感與互動性方面,還設置了萬人篝火、全民達體舞、火把巡遊等環節,遊客們可以身著彝族服飾,手持火把,融入狂歡的隊伍,從旁觀者變為參與者,深度體驗彝族同胞對火的崇拜與生命的熱情。
據貴州水城文旅投副總胡宸衣介紹,野玉海彝族火把節已經延續了30餘年,自2024年起主辦方將以往只有一天的火把節升級為持續一個月的火把季。今年的火把季更全面升級:一是更加注重民族文化,將更多彝族傳統民俗民風融入其中;二是請到了專業院校共創合作,讓傳統民俗更加藝術化;三是將科技和聲光電元素更好地融入傳統表演中。
如今的野玉海火把季,已經成為一個強大的文化磁場和流量入口,極大地提升了野玉海的品牌知名度和全年客流。而海坪彝族文化小鎮,也已然成為這裡文化體驗的樞紐。遊客可以入住特色彝居“土掌房”,學習古老的彝族刺繡、漆器製作技藝,聆聽畢摩誦經,品嘗彝族特色美食“坨坨肉”“水花酒”。常態化的彝族歌舞表演、民俗活動展示,讓文化不再是靜態的展陳,而是可參與、可感知的生活場景。
當螺旋小火車在雲端勾勒出未來的軌跡,當低空滑翔傘在藍天書寫自由的篇章,當火把節的烈焰再次映紅每一張笑臉,野玉海的故事遠未結束。它猶如一道破山而出的光芒,點亮了一條觸手可及、真實可感、持續發展的山地文旅振興之道,以其顯著的成效,為我國遼闊的山地鄉村描繪了文旅繁榮發展的生動範例。(記者 黃菁晶)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