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吃新節”如期而至,臺盤“村BA”球場上籃球擲地有聲地拍響,震耳欲聾的吶喊與歡呼,早已超越了勝負的界限。7月20日,臺江縣2025年臺盤“六月六”吃新節籃球賽總決賽在臺盤村“村BA”籃球場圓滿完賽。四年裏,這顆在苗嶺深處躍動的籃球,以其純粹的熱愛與驚人的能量,精準命中鄉村振興的靶心,奏響“體育搭臺、産業唱戲、振興有路”的時代強音。

圖片來源:今日臺江
泥土裡長出的“籃球圖騰” 純粹熱愛點燃燎原之火
臺盤村的夏夜,永遠被籃球點燃。草根球員們在籃球場上拼搏,觀眾激情的吶喊聲、敲響臉盆的助威聲交織成網,將這個小村寨的熱情牢牢兜住。這就是“村BA”最本真的模樣——沒有明星大腕,沒有商業廣告,只有刻在骨子裏的熱愛。
追溯“村BA”的根脈,要回到1936年的“六月六”吃新節。那時村民們打完稻穀,慶祝豐收,便打起了籃球賽。賽事從星光滿天到日頭初上,成為了黔東南“天亮文化”的鮮活注腳。隨著時間的推移,臺盤鄉“六月六”吃新節籃球賽聲名逐漸遠播,從剛開始的十里八鄉的群眾參與,到近幾年整個黔東南州各個縣都會參賽。

“村BA”現場 (張羅 攝)
2022年盛夏的那場籃球賽,意外成了破圈的導火索。短視頻裏,村裏籃球場的座無虛席所帶來的震撼場面,擊中了千萬網友的心。三輪賽事15億人次的傳播量,讓這個藏在大山裏的籃球賽成了全網焦點。
面對網友們對“村BA”的親切稱呼,村民們笑著道出共識:“泥土裏的球賽是最純粹的,我們祖祖輩輩都是以最誠摯的熱愛,讓比賽充滿溫度。”
從“村賽”到“國賽” 跨越山海的文化共鳴
誰也未曾料到,臺盤村“村BA”的這份鄉土熱情會在2022年點燃全網。短短一年內,“村BA”從村級賽事升級為全國大賽。2023年,農業農村部、國家體育總局聯合主辦全國和美鄉村籃球大賽,臺盤村成為“國賽”起點。2024年,“村BA”累計網絡曝光量突破800億人次,單場比賽觀眾超2萬人,甚至吸引美國、法國等國際目光。
“村BA”全球運營中心也在2024年底成立。
今年年初,中美合拍紀錄片《這一站,貴州·熱辣“村BA”》通過美國“今日美國”平臺首播,覆蓋美、英、澳、加及歐盟等31個國家和地區,以“村BA”為橋梁,向世界展示了中國。

圖片來源:今日臺江
4月13日,新一屆全國和美鄉村籃球大賽在臺盤村再次啟動。目前已進入第二階段的大區賽,北部賽區、中部賽區、南部賽區將結合各自地域文化特色,打造不同主題的“村BA”文化賽場。第三階段的全國總決賽,將於10月份在臺江縣臺盤村舉辦。
“我們不僅要傳承好老一輩的籃球精神和80多年積澱下來的籃球文化,同時,還要將我們臺盤‘村BA’的精神和文化傳承發揚下去。希望我們帶著下一代共同努力把‘村BA’辦得越辦越好,讓‘村BA’走向世界。”臺盤“村BA”的第四代籃球運動員劉世忠説。
籃球場成為了村民們的精神“加油站”。“村BA”讓一顆籃球,真正開啟苗嶺鄉村與世界的對話。
流量變能量 一顆籃球撬動鄉村全域振興
四年間,“村BA”的能量,轉化為一個精準的齒輪,咬合起鄉村發展的全鏈條。
人口回流——臺盤村村裏70%的年輕人選擇返鄉就業,與2022年前形成鮮明對比。據統計,2024年,臺盤村村集體經濟收入712萬元,人均年收入1.86萬元,較往年增加近1900元。

臺盤1936一條街 (楊靜靜 供圖 )
籃球賽成了最好的“農産品發佈會”:球員球衣印著 “臺江紅米”,觀眾席上擺著苗家酸湯,直播鏡頭裏閃過稻田魚養殖基地......四年間,臺江榮獲:國家級現代農業産業園、國家農業産業融合發展示範園、國家級生態農場建設示範縣、國家鄉村振興示範縣,四塊“國字號”農業招牌。
5萬名鄉村主播用鄉音搭起致富橋,他們用最淳樸的鄉音鄉情,將臺江及黔東南的生態山珍、非遺苗繡、精美銀飾,以及獨具匠心的“村BA”主題文創工藝品通過直播帶貨的浪潮推向全國。
臺江更是創新性地打造出“跟著‘村BA’去旅行”的文旅新模式。遊客不再是單純的看客,他們循著籃球的軌跡,深入古樸苗寨,觸摸千年非遺的溫度,在青山綠水間體驗詩意棲居,最終匯聚于“村BA”賽場。

圖片來源:今日臺江
全縣圍繞“做精一袋米、養好一條魚、做香一鍋酸湯、建強一個加工園、打響一個村BA直播帶貨品牌”目標,都在“村BA”的賦能中煥發獨特價值,群眾的錢袋子在“體育+産業”的農文旅融合創新中日益豐盈。
臺江縣連續12個季度工業增速領跑全州——這份閃亮的成績單背後,是“村BA”精神所激發的內生動力。(黔東南州融媒體中心記者 康莉 通訊員 蔣宏鈺)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