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視頻             直觀中國       |      老外在貴州       |       熱點專題       |      Hi,貴州!     
海納青春志 雀起松濤聲 ——貴州師院學子與文朝榮精神的時代對話
2025-08-01 11:44:13來源:天眼新聞編輯:趙瀅溪責編:趙瀅溪

  七月的記事本翻開第一頁,烏蒙山區松風陣陣,綠浪翻涌。貴州師範學院“黔行海雀·築夢新程”實踐宣講團的青年們,踩著蜿蜒的山路走進畢節市赫章縣海雀村——這個曾因“苦甲天下”聞名,又因“當代愚公”文朝榮的堅守而重煥生機的村莊。他們用腳步丈量文朝榮走過的巡山路,用鄉音傳遞鄉村振興的新政策,用真心為山裏的孩子們播撒希望的種子。

  當年輕的身影與蒼翠的松林相遇,一場關於信仰與傳承的對話,正在海雀村的青山綠水間悄然展開……

貴州師範學院“黔行海雀·築夢新程”實踐宣講團集體合影。

  山海深處的青春課堂

  泥濘的山路磨破了隊員們的鞋跟,老鄉遞來的一碗熱茶卻暖透了心。“文書記當年比這苦十倍哩!”村民的一句話,讓這群“00後”真切體會到“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在海雀展覽館,泛黃的植樹筆記、磨禿的鋤頭、老照片裏村民啃著洋芋開荒的身影,將課本中的“脫貧攻堅”“生態文明”化作觸手可及的震撼。隊員龍婷在日記中寫道:“原來‘苦’不是終點,而是把荒山熬成綠海的起點”。

參觀文朝榮陳列館。

  松濤裏的“三維宣講”

  “伯伯嬢嬢,去年山裏的草藥賣得咋些?”宣講隊員張敏用畢節方言拉開了一場別開生面的“院壩會”。沒有照本宣科,隊員們將“産業振興”翻譯成“山貨賣得好,日子自然興”,引得村民連連點頭。

  這支隊伍創新打造“理論精講+故事細講+實景互講”的宣講模式:在守望臺,陳鵬輝撫摸著文朝榮親手栽下的“發祥樹”,講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鮮活實踐;在村民家中,劉琪用手機直播教學,教老鄉用“老書記種樹的故事”宣傳山貨;夜訪文朝榮之子文正友時,爐火旁的一本《烏蒙脊梁》讓潘姿伊淚光閃爍:“精神不是口號,是文家人紅著眼眶提起的‘認死理’。”

  8場宣講、600余人次覆蓋,方言土例成了“金鑰匙”。帶隊教師周煜感慨:“他們把政策講成‘貼心話’,讓理論帶著松針香。”

隊員陳鵬輝在守望臺進行即興微宣講。

  泥土中的青春答卷

  清晨巡山,隊員們跟著護林員王光德重走文朝榮的“長征路”。碎石硌腳、汗水浸衣,漫山華山松的年輪裏刻著三十載接力綠化的艱辛。“以前覺得‘堅持’是課本裏的詞,現在才知道,它是老支書磨破的布鞋,是村民山歌裏唱的‘守初心’。”隊員雷智利説。

  入戶調研時,隊員們記錄下灶臺邊的煙火氣:從“吃救濟糧”到“直播賣山貨”,從“石漠荒坡”到“林下經濟”,海雀的變遷成了最生動的思政案例。

  更深的觸動來自與100余名村支書的圍爐夜話——民情日記與治理理論碰撞,讓青年們讀懂“鄉村振興”背後的民心重量。

隊員們跟隨護林員巡山。

隊員們開展“入戶調研”,與老鄉親切對話。

隊員雷智利給海雀村的孩子上課。

  綠海中的精神接力

  離別那日,山風送行。村口的石碑在陽光下熠熠生輝,如同文朝榮精神的豐碑。隊員們將老鄉編的山歌帶回校園:“文書記栽樹為後人,我們護林守初心……”

  這趟旅程,青春與山海相擁。貴師院的學子們帶不走滿山松濤,卻帶走了“敢把苦難釀成甜”的果實;他們或許終將走向四方,但文朝榮“根扎得深,才能立得住”的信念,已如華山松的種子,深植心田。正如隊員謝宜均所言:“‘自找苦吃’不是找罪受,是找初心;來海雀不是‘鍍金’,是‘紮根’。”

宣講團與護林員合影。

  荒地中的青春之花

  走過萬頃碧波,聽蟬鳴歌唱,深度接觸當地人和産業:陳列館的光影、茶園的清香、小鎮的石板路、大壩的風、課堂的琅琅聲,隊員們還蹲坐在爺爺奶奶的藤椅旁,聽鄉音漫過屋檐。

  種子在萌芽,樹根在生長。“三下鄉”或許就是一群人,一條心。趁年少,帶著青春的熱忱走進田野,用腳步丈量土地,用青春奉獻鄉村。一個人的聲音雖難及遠方,但一群人的熱忱一定能越過山崗。

  松濤依舊,新苗向陽。當青年們的腳印與文朝榮的足跡重疊,烏蒙山深處回蕩的,正是鄉村振興最澎湃的青春迴響。(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羅紫月 通訊員 楊雨晗 李佩桓 陳鵬輝 黎昕然)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