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視頻             直觀中國       |      老外在貴州       |       熱點專題       |      Hi,貴州!     
貴州羅甸:種桑養蠶織長産業鏈 賦能鄉村振興新發展
2025-08-06 17:19:52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羅淼責編:趙瀅溪

  近年來,貴州省黔南州羅甸縣立足資源優勢,搶抓“東桑西移”發展機遇,找準桑蠶産業“勞動強度低、見效時間短、産出效益高”特點,按照“政府引導、企業帶動、群眾參與”思路,採取“龍頭企業+農戶”的模式深度合作,延伸桑蠶産業鏈,賦能鄉村振興新發展。

  在邊陽鎮新場村的千畝桑蠶産業示範園裏,漫山桑葉間錯落分佈著十余間白色的蠶房。11號小蠶共育室內,共育箔整齊排列,每箔裝著4000余頭3齡蠶寶寶,共育員杜宗燕正查看幼蠶眠起情況。一旁的儲桑室裏,1000多斤新鮮桑葉靜待投喂,待蠶寶寶進入4齡階段,農戶便會前來接回養殖。

貴州羅甸:種桑養蠶織長産業鏈 賦能鄉村振興新發展_fororder_640 - 副本

千畝桑蠶産業示範園一角

  “從蠶卵孵化到幼蠶4齡,我們每天要採三次桑葉,早上先撒好石灰再喂食,循環投喂。”共育員杜宗燕説,她們每天還需要持續觀察幼蠶動態,及時調控共育室溫度。

  邊陽鎮新場村千畝桑蠶産業示範園是通過土地流轉模式由貴州絲緣絲綢科技有限公司運營,不僅盤活了閒置土地資源,更讓當地村民實現了“家門口就業”。目前,園區聘請10余名當地村民務工,負責蠶卵孵化、桑林管護、桑葉採摘、幼蠶喂食等工作,讓村民在家門口務工,實現年增收2至3萬元。

貴州羅甸:種桑養蠶織長産業鏈 賦能鄉村振興新發展_fororder_640 (1) - 副本

園區工人正在採摘桑葉

  為暢通産銷對接、提高養蠶收益,羅甸縣構建起聯動機制,由貴州絲緣絲綢科技有限公司從貴陽購進蠶卵,在小蠶共育室孵化至4齡後賒給大蠶養殖戶,養殖戶飼養成蠶繭後,可自行送廠售賣或聯繫上門收購。政府牽頭建立“保單價保産量”雙保底機制,保底回收價,市場價高則按市場價收購,低則按保底價收購,企業代扣蠶苗等費用後支付,既減輕農戶成本,又保障收益,讓養蠶無後顧之憂。

  “我養蠶一批最少一張,桑葉好的話能養兩到四張,十二三天就能出一批,之後馬上領蠶種接著養,一年能掙四五萬塊錢。”邊陽鎮達上村桑蠶養殖戶鄧正林説,他和老伴年紀大了,在家養蠶比較輕鬆,每年還有收入,時間也比較自由。

貴州羅甸:種桑養蠶織長産業鏈 賦能鄉村振興新發展_fororder_640 (2) - 副本

園區工人正在投喂幼蠶

  蠶繭進入工廠後,工人們先人工揀選去除雜質、劃分品質,再送入冷凍室讓蠶蛹停止發育,隨後進入機器生産車間,完成從抽絲剝繭到編絲打包的全過程。

  在貴州絲緣絲綢科技有限公司工廠內,每天有60余名工人在4條先進的領航自動繅絲生産線上忙碌,這些設備可年産110噸白廠絲。因蠶絲品質差異,抽絲時難免出現斷開情況,工人需及時手動接上恢復生産,同時負責給鍋爐加水、搬運、編絲等工作。今年以來,貴州絲緣絲綢科技有限公司已銷售白廠絲33余噸,銷售額1600萬元,産品主要銷往浙江地區。

  “羅甸氣候得天獨厚,很適合養蠶,産出的蠶繭品質優良,我們的産品大多能達到超高檔五A級絲標準。”貴州絲緣絲綢科技有限公司生産廠長徐億財介紹。

貴州羅甸:種桑養蠶織長産業鏈 賦能鄉村振興新發展_fororder_640 (3) - 副本

工人正在車間忙碌

  目前,羅甸縣桑園面積達2.84萬畝,投産面積1.3萬餘畝,覆蓋除鳳亭鄉外的8個鄉鎮114個行政村1750戶。2025年已飼養大蠶累計1473張,銷售鮮繭76.38噸,産值458萬餘元。

  羅甸縣聚焦桑蠶産業發展,從資金扶持與技術保障兩方面同時發力,夯實産業基礎,整合鄉村振興、財政銜接、東西部協作等各類資金累計超9400萬元,既直接給予農戶勞務和物資補貼,又投入桑樹種植、養殖加工及基礎設施建設,全面保障産業需求。

  同時,羅甸縣還邀請省級科研院所專家團隊實地指導,投入253.8萬元組建雙技術服務團,按鄉鎮劃片蹲點,提供“一對一”培訓指導,累計服務2.7萬人次,破解了養蠶消毒、防病等系列難題,不斷提升農戶種植養殖技術。

  目前,羅甸縣已構建起“核心基地示範引領,農戶深度參與種桑、育蠶、養蠶、收繭及蠶絲加工全鏈條”的發展模式,推動桑蠶産業向縱深邁進,為鄉村振興持續注入強勁動能。(文/圖 陳由醒 岑依依 王享睿)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