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視頻             直觀中國       |      老外在貴州       |       熱點專題       |      Hi,貴州!     
從“火把節”到“火把季” 六盤水海坪的“留量密碼”催生長紅經濟
2025-08-06 17:31:25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羅淼責編:趙瀅溪

  農曆六月二十四,貴州省六盤水市水城區海坪千戶彝寨的夜空再次被熾熱的火把點燃。當古老的火種在歡呼中升騰,簇擁的人群裏卻多了一份從容——不必再為短暫一日的狂歡而奔波,也不必因“來去如風”的行程而遺憾。從“節”到“季”,一字之變,是水城以海坪彝族火把季為筆,在文旅發展的答卷上寫下的一次關鍵破題。它破解了傳統節慶“曇花一現”的困局,牢牢握住了讓流量轉化為長久效益的“留量密碼”。

  曾幾何時,“火把節”是水城最耀眼的文旅名片。然而,耀眼背後,痛點亦如影隨形。短暫的爆髮式客流如同一場“甜蜜的負擔”,交通梳理困難,景區承載逼近極限,食宿“一床難求”成為常態。遊客體驗在擁擠中打折,乘興而來卻可能因體驗不佳而敗興離去。遊客平均停留時間不足24小時,人均消費潛力遠未被釋放。節慶落幕,熱度驟降,民宿、餐飲、文創産品等相關産業也隨即陷入漫長淡季的沉寂。

從“火把節”到“火把季”  六盤水海坪的“留量密碼”催生長紅經濟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25-08-06_153820_718

活動現場 攝影 楊展淩

  水城區洞察了“節”的局限,並以“季”的思維重構了文旅邏輯。“火把季”絕非簡單的時間延長,而是一次內涵與外延的深度探索,其核心在於——留。留住人、留住熱度、留住經濟、留住文化根脈。

  “留”住時間與空間,遊客得以錯峰出行,不必擠在“獨木橋”上看風景。海坪千戶彝寨及周邊區域的壓力被有效分攤,交通擁堵、景區爆滿的痼疾得以緩解。更重要的是,時間的延展為遊客創造了深度體驗的空間。他們不再僅是節慶的旁觀者,而是可以放緩腳步,沉浸于彝寨的晨昏暮靄,品味長街宴上的慢生活,聆聽月光下的彝家歌謠。過夜率顯著提升,“一日遊”逐步向“多日深度遊”轉變。

從“火把節”到“火把季”  六盤水海坪的“留量密碼”催生長紅經濟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25-08-06_153830_052

活動現場 攝影 楊展淩

  “留”住消費與産業活力,是點燃經濟引擎的關鍵。遊客停留時間的延長,直接撬動了消費鏈的延伸。“火把季”精心編織了一張覆蓋“吃住行遊購娛”全要素的消費網絡。民宿、餐飲等産業不再是節慶的短暫依附,而是在整個“季”中獲得了穩定的客流和持續的營收,淡旺季的鴻溝被有效彌合,一條圍繞火把文化的全産業鏈條在海坪蓬勃生長。

  “留”住文化根脈與創新活力,是保持持久魅力的靈魂。“火把季”為彝族文化的深度挖掘、傳承與創新發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舞臺。時間的從容,讓文化展示得以從儀式符號走向立體敘事。彝文古籍、傳統服飾、民間音樂在訴説著古老智慧;遊客學唱一曲敬酒歌,甚至參與一場傳統的彝族婚禮模擬。這種深度的互動體驗,讓文化不再是櫥窗裏的標本,而是可觸摸、可參與、可帶走的鮮活記憶。

從“火把節”到“火把季”  六盤水海坪的“留量密碼”催生長紅經濟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25-08-06_153837_173

活動現場 攝影 楊展淩

  “留”住品牌影響力與市場期待,是贏得未來的遠見。從2024年開始,水城區將“火把節”升級為“火把季”,本身就是一次強有力的品牌重塑。持續數周的品牌曝光和口碑發酵,遠比短期爆炸性傳播更能深入人心。分階段、有節奏的推廣,不斷製造話題和新鮮感,使得“火把季”的熱度得以在更長時間內維持高位。

  海坪的蛻變,印證了從“流量思維”向“留量思維”轉型的必然。當一位來自外省的遊客在社交平臺上感慨:“以前趕火把節像“打仗”,今年在海坪小住了幾天,才算真正讀懂了彝家人的熱情和山水的味道”,這便是對“留量密碼”最生動的詮釋。這“密碼”,是時間賦予的深度,是空間承載的厚度,是文化浸潤的溫度,更是産業聯動的力度。它破解了傳統節慶的“一日之癢”,鋪就了一條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主客共享、可持續發展的振興之路。

從“火把節”到“火把季”  六盤水海坪的“留量密碼”催生長紅經濟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25-08-06_153833_674

活動現場 攝影 楊展淩

  火把不息,長燃希望。海坪彝族火把季的探索,它昭示著唯有從“爆點”走向“長紅”,從“流量”深耕“留量”,方能將文旅的“一時之火”,鍛造成驅動一方繁榮的“永恒之光”,這束光,正從海坪升起,照向更廣闊的遠方。(文 邱洪興)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