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長通電氣有限公司智慧製造生産線。 (受訪者供圖)
貴陽中安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生産車間內,工人正在檢查設備。 (受訪者供圖)
貴州數安匯大數據産業投資有限公司。(貴陽經開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8月,全球大數據産業發展進入“貴州時間”,2025中國國際大數據産業博覽會即將在貴陽拉開帷幕。作為全球首個以大數據為主題的國家級盛會,從最初的移動支付、刷臉通行,到如今的數字人、大語言模型,數博會如同一個窗口,生動記錄並推動數字技術的飛速迭代。
作為活動舉辦地,貴陽貴安將發展新質生産力作為戰略支點,通過聚焦“算力、賦能、産業”三大關鍵,深入實施“數字活市”戰略,貴陽貴安數字經濟發展創新區核心區建設穩步推進,“中國數谷”品牌影響力持續提升,為區域高品質發展注入澎湃動能。
算力躍升:從存儲基地到智算高地
走進中國移動(貴陽)數據中心的倉儲式機房,指示燈如星海般此起彼伏。這裡的發展軌跡,正是貴陽貴安算力能級躍升的縮影:從早期以數據存儲為主,如今已邁向“存算一體、智算優先”的戰略高地。
“我們中心的算力能力已超700PFLOPS,實現通算、智算一體化服務。”貴州移動智算專家李海燕説。
算力基礎設施的質變,在更廣闊的領域開花結果。2025年初,動畫電影《哪吒之魔童鬧海》以超150億元的驚人票房震撼影壇。影片令人嘆為觀止的視覺盛宴背後,超過40%的特效渲染工作由貴安超算中心完成。
該中心自2020年底運行以來,已部署伺服器等硬體設備715台,累計為全國50多家科研機構提供超3000次算力服務,伺服器平均使用率長期保持在80%以上。
“貴安超算的服務已廣泛應用於生物醫學計算、天文氣象模擬、新能源大數據分析等前沿科研領域。”貴安新區科創産業發展有限公司綜合部部長彭本黔説。
國家“東數西算”工程的東風,更助推算力版圖升級。8月,美的集團貴安雲數據中心一期B棟項目正式啟動。該項目採用全鏈路國産化技術棧,核心設備國産化率高達85%,全面投産後將形成超1萬個標準機架的算力供給能力,助力貴陽貴安在構建綠色、高效、安全的算力基礎設施上邁出堅實步伐。
産業聚變:數字動能驅動千億集群
在貴州長通電氣有限公司智慧製造生産線上,工作人員輕點指令,焊接機器人隨即以穩定的速度精準作業,焊縫規範緻密,生産效率相比人工提升了3倍以上。這正是貴陽貴安深入實施“萬企融合”行動,推動傳統製造業數字化轉型的生動寫照。
近年來,貴陽貴安在數字産業化與産業數字化上雙向發力。以電子信息製造業和軟體信息技術服務業為核心的“一硬一軟”産業規模突破1300億元。其中,電子信息製造業産值同比強勁增長24.9%,佔全市規上工業總産值的比重達到10.5%,成為工業增長的重要引擎。
産業集聚效應在貴陽大數據科創城得到充分釋放。截至2025年6月,這裡累計招引企業1064家,其中大數據相關企業佔比達65.60%。僅2025年上半年,新增企業246家,大數據企業佔比54.88%,逐步構建起涵蓋數據採集、存儲、處理、交易、應用等環節的完整産業鏈生態。
智慧化改造帶來質的飛躍。中安科技與貴州移動聯手打造的“5G+AI數字孿生工廠”,實現從原材料拉絲到成纜的全流程智慧化管控。“項目落地後,我們的經營成本顯著降低了50%。”項目負責人介紹。
在技術研發端,華為雲盤古NLP大模型、39AI全科醫生等12個大模型産品成功通過國家網信辦備案;朗瑪信息連續7年入選“中國互聯網企業100強”。2024年,全市軟體業務收入突破980億元,為貴陽貴安數字經濟大廈鑄造“鋼筋鐵骨”。
數字惠民:智慧城市讓生活更美好
數字經濟發展的成果,最終落腳點是提升市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在貴陽貴安,大數據正深度融入城市治理與民生服務的毛細血管。
在貴陽市雲岩區黔靈東路街道便民服務中心,居民王女士在政務服務智慧自助機上輕點幾下,生育登記證明便即刻列印完成,“以前辦這事要跑好幾個地方、等好幾天,現在幾分鐘就搞定,太方便了!”
這樣的便捷,得益於在雲岩區18個街道(鎮)便民服務中心、17個“15分鐘政務服務圈”試點社區部署的35台智慧導辦設備。它們可辦理278項高頻事項,真正實現“就近辦、自助辦”。這一創新實踐助力貴陽市數字政府服務能力獲評全國“優秀級”,並成功入選國家城市全域數字化轉型首批典型案例。
在基層治理層面,數字化同樣大顯身手。貴陽市觀山湖區碧海社區網格員陳柯汐每天使用“社區小助”平臺開展工作。消防隱患、燃氣安全、食品安全等問題,只需拍照、定位、簡單描述,便可一鍵上報至相關職能部門。“‘社區小助’平臺6月上線以來,信息流轉快、責任清晰,工作效率提升了好幾倍。”陳柯汐説。
城市運行的智慧大腦也在持續進化。貴陽市生態環境局構建的智慧監控系統,實時連接遍佈全市的180個空氣品質監測站點。這些“哨兵”不間斷地傳回PM2.5、溫度濕度等關鍵數據,為精準治污、守護“貴陽藍”提供科學依據。
通過深化跨部門數據融合與共享,貴陽貴安正推動教育、醫療、社保等眾多民生服務領域加速向智慧化轉型,“百姓身後事”聯辦等數字化便民案例更是入選全國優秀創新實踐。(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劉娟)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